发布时间:2013-08-07 11:24 原文链接: 日本开发出超离子固态锂电池

  近期,一个日本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能像电解液一样产生电流的固态电介质,并用其制造出了固态锂电池,其导电性可达到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水平。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固体更紧密坚固,这种高导电性的固态锂电池能在更宽的温度范围下供电,抵抗物理损伤和高温的能力更强。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材料学》上。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效密度高、再充性能好、使用损耗小等优点,普遍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和电动汽车。目前高能效、高密度的化学电池只能靠液态电介质才能实现,而液态介质比较脆弱,需要给电池附加多重安全防护措施,这就使得大型电池系统既复杂又昂贵。而现有的固体电介质实际电导率很低,只能达到液态电解液的十分之一左右,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工作温度限制在了50℃到80℃范围。

  研究小组开发的称为锂超离子导体(Li10GeP2S12)的新材料,仍然用锂作离子导体,但给它们涂了一层晶体结构层,天然晶格就成了允许离子通过的小孔,外层结构生成了让离子能够运动的通道。他们对这种固态锂电池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在导电性能上达到了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水平,而且新电池能在 -100℃到10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固态电介质电池在制造上易于成型、模压和组装,制造工艺更加简单而廉价,稳定性好不挥发。如果大量生产有望降低消费型电子设备的价格,尤其是在电池就占了近一半成本的电动汽车领域。

  总结

  研究表明,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然而,电动汽车推广起来并不顺畅,这与其充电电池不无关联。作为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锂离子电池具有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等诸多优点,但目前靠液态电介质才能实现的大型电池系统复杂且昂贵,好在日本科研人员制造出的固态锂电池,制造工艺简单而廉价,这或将成为电动汽车普及应用的一大推手。

相关文章

新成果推动离子热电实用化进程

离子热电转换是以离子为载流子实现热能与电能直接转换的一种能量转换形式,其具有毫伏级塞贝克系数、良好延展性和低成本等优势。离子热电的巨塞贝克效应为开发高性能热电器件开辟了全新途径,在星际探测、自发(供)......

宁德时代申请注册“麒麟电池”商标

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一直致力于技术的创新。早在2019年,宁德时代在全球首创了无模组电池包CTP,率先使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50%大关。而麒麟电池的诞生,也为动力电池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为......

可充电锂电池枝晶难题破解

据最新一期《焦耳》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解释了可充电锂电池枝晶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其穿过电解液的方法。这一发现最终可能开启一种新型可充电锂电池的设计之门,这种电池比目前的版本更轻、更紧凑......

迎传统旺季忙抢装碳酸锂价格猛涨致盈利收缩

作为锂价风向标,澳洲锂矿供应商皮尔巴拉(Pilbara Minerals)第十次锂矿拍卖价提前出炉,并再次创下新高。10月18日,皮尔巴拉发布公告称,公司BMX拍卖会之前,接受了7100美元......

突破国之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他们做到了...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亚洲能量最高的重离子加速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是我国开展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装置。适逢党的二十大盛会召开,记者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近代......

辉能科技锂电池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嘉勤点评】辉能科技的锂电池专利,通过利用额外添加至活性材料中的金属离子A与两性金属离子B能有效钝化正负极活性材料,以切断电化学反应途径,能够有效终止锂电池热失控与其所产生的问题。集微网消息,我国固态......

锂电池金属锂负极真实可逆性定量分析研究中获进展

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具备超越600Wh/kg能量密度的潜力,是突破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极限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然而,金属锂负极电化学可逆性差成为制约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

锂电池金属锂负极真实可逆性定量分析研究获进展

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具备超越600Wh/kg能量密度的潜力,是突破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极限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然而,金属锂负极电化学可逆性差成为制约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飙升,明年竟要跌至一半?

9月29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上涨,电池级碳酸锂涨2500元/吨,均价报51.75万元/吨;工业级氢氧化锂涨1000元/吨;镍豆涨49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这一价格已经超过了今年......

模仿生物学将粒子自组装提升到新水平

美国物理学家创造了一种自组装粒子的新方法,这一进步为在微观层面构建复杂和创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这一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突破,主要集中在乳液(浸入水中的油滴)及其在折叠体自组装中的应用,这些独特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