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15 09:34 原文链接: 灵长类动物能区分熟人面孔

   近日,研究人员在猕猴大脑中鉴别出两个新区域,似乎能帮助该动物识别“熟人”面孔。

  科学界早就知道,由于社会阶层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因此它们必须能区分面部差别,并判断敌友。但科学家一直不清楚灵长类动物大脑如何处理面部图像。

  鉴于猕猴脑部处理面孔信息的系统与人类相似,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Sofia Landi和Winrich Freiwald用猕猴展开实验。研究人员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了猕猴看到其他猴子面孔图像时,脑部各区域的活动情况。

  据悉,这些图像分三类:与实验对象共同生活了很久的猴子,相当于人类的熟人;实验对象看过很多次照片的猴子,对人类来说就是从未谋面但早已看得脸熟的名人;完全陌生的猴子。

  结果研究人员识别出两个大脑中涉及记忆和社会知识的区域。这两个新区域位于前颞叶:鼻周皮质和颞极。研究人员表示,当看到第一类图像时,猕猴大脑反应明显更强烈,而且这两个区域仅仅在看到第一类图像时会启动。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科学》期刊。

  然后,Landi为猕猴呈现了更多面部图片,更详细地探测了这些脑区域的活动。结果也显示,当猴子看到更熟悉面孔时这些区域被激活的几率比看到不熟面孔时高近50%。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人们深入研究面孔感知、记忆与社会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人们理解大脑的感知和认知过程。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在人类中重复相关实验。

相关文章

“眼见为实”更重要揭示猕猴视听感觉整合奥秘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从多种感知渠道(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获得外界的信息。在接收各种感知信息的过程中,来自不同感官的刺激组合也会对感知的过程产生影响。例如原本低强度的视觉刺激在与一个渐强的声音刺激同时......

脑科中心在不同前叶子区在抉择中不同功能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了题为《前额叶皮层在价值抉择计算中的证据累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天明......

Neuron:多模态感觉信息整合与决策的神经机制

2019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空间感知研究组顾勇研究员团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认知计算神经科学Alexandre......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人类脑基因插入到猕猴基因组中

近日,《NationalScienceReview》刊登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将参与大脑生长的人类基因插入到猴子的基因组中,制造出了多个转基因猕猴的实验。在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

研究解析大脑皮层神经元信息的读码机制

9月20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空间感知课题组的题为《通过结合决策信号的测量与微电流刺激的干扰两种方法来解析......

PlosOne:狨猴可以作为研究帕金森症的理想模型

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被称为狨猴的小型猴子可以模拟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昼夜节律变化以及认知障碍等症状。通过开发一种可以模拟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有效动物模型,......

研究发现猕猴可以掌握中心嵌套结构语法

6月18日,Current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猕猴生成超正则空间序列》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完成。......

灵长类动物能区分熟人面孔

近日,研究人员在猕猴大脑中鉴别出两个新区域,似乎能帮助该动物识别“熟人”面孔。科学界早就知道,由于社会阶层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因此它们必须能区分面部差别,并判断敌友。但科学家......

灵长类动物能区分熟人面孔

近日,研究人员在猕猴大脑中鉴别出两个新区域,似乎能帮助该动物识别“熟人”面孔。科学界早就知道,由于社会阶层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因此它们必须能区分面部差别,并判断敌友。但科学家......

Cell发布面部识别研究的里程碑成果

猕猴看到的真实面孔,以及根据猕猴正在观看面孔时记录下来的205个神经元的电活动重建出来的面孔科学家们认为是个体神经元复杂区分每个面孔。但是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对于猕猴来说并不是这样,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