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16 09:45 原文链接: 甘肃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秸秆破解旱作农业大难题

   7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在麦田里背着手左右审视,不时拔下一束麦穗,熟练地用手一撮,轻轻一吹,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便“躺”在手掌中。“小麦还在灌浆,这亩地今年应该能收500斤以上。”

  就是在这片示范基地,柴守玺用玉米秸秆向地膜发起了挑战。

  站在高处看这片层次分明的麦田——个头矮、穗子小的是无覆盖露地种植区;旁边枝叶尚绿、穗大籽多的是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区;金黄色等待收割的则是地膜覆盖种植区。

  伴着麦穗沙沙的响声,记者走进秸秆带状覆盖种植的麦田——每隔30公分,地上整齐铺着一捆玉米秸秆,掀开秸秆便可以摸到湿润、凉爽的土地,而旁边露地种植的土地已经十分干燥。

  “发展旱作农业,老百姓基本靠天吃饭,雨水一半被土壤蒸发,一半被植物蒸腾。秸秆好像给土地盖上一层被子,阻隔了土壤的无效蒸发,改变了麦田用水结构。”柴守玺说。

  与传统的无覆盖露地种植、地膜覆盖种植相比,秸秆带状覆盖种植的优势在哪?柴守玺说:“优势在于保墒增产、节本高效、培肥地力、生态安全。”

  虽然近年来一直推广的地膜覆盖种植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由于地膜田间回收技术不过关等原因,残膜对土壤造成的“白色污染”日渐严重。

  柴守玺算了这样一笔账:受地形和农业机械等的限制,甘肃地膜小麦多数仍采取人工作业。从覆膜、覆土、掏苗到地膜回收,每亩约用工3~5个,而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因为操作简便,每亩地只需要1~1.5个工。用该技术替代地膜,每亩可节省购膜成本(按一次覆膜使用两年计算)50元,节省用工成本至少120元(按照每个工80元计算),每亩地合计节省170元。同时,玉米整秆覆盖可以免耕使用两年,通过在地表长时间的风化腐解,用后很容易通过旋耕机打碎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

  离开通渭县海拔1700多米的吴家川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下午5点,柴守玺带记者来到会宁县中川镇海拔更高的旱山地示范田。当记者爬上山坡时,65岁的梁世雄正带领家人收割小麦。放下镰刀,老汉笑呵呵地说:“小麦长得好着呢。”

  柴守玺告诉记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试验,看来效果都不错。”

  坐在麦垛旁,柴守玺跟记者聊起了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法的灵感来源。2008年,看到地膜“白色污染”的报道,柴守玺便打算找到一种可替代地膜的新技术。他首先想到了农村大量闲置的玉米秸秆,但试验并不顺利。刚开始在麦行间采取全面覆盖办法,无论整秆铺还是将秸秆打碎了铺,因秸秆覆盖会明显降低前期地温,导致粮食增产不明显甚至减产。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柴守玺在地里和助手讨论:“既然秸秆覆盖降温会明显抑制出苗和前期生长,何不把覆盖带和种植带分开试试?”

  没想到,这一次成功了。2013年和2014年,由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和甘肃省农技推广部门专家联合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旱地秸秆带状覆盖冬小麦栽培技术”进行了实打实收的产量验收。2013年属干旱年份,产量结果为:秸秆带状覆盖产量247.4公斤/亩,较露地栽培亩增产84.4公斤,增产率51.8%; 2014年属于降雨偏多年份,运用玉米整秆覆盖技术,小麦亩产达到361.3公斤,比无覆盖露地栽培增产97.5公斤,增产率达37%。两年秸秆带状覆盖产量仅低于地膜覆盖的2.9%~5.4%,与地膜覆盖种植小麦的产量基本可“打个平手”。

  据了解,我国旱地小麦面积约有1亿亩,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晋、冀、鲁、豫、陕、甘六省,占北方六省(市)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其中,甘肃省小麦播种面积近1400万亩,旱地小麦近1000万亩。2012年冬至2013年春,甘肃省政府采购农用地膜2.89万吨,实际合同金额达3.6亿元。如果推广秸秆带状覆盖种植,仅地膜一项,就能节省数亿元。

  而目前,柴守玺及其团队成员正在探索将该技术应用于旱地马铃薯和玉米种植。

相关文章

长期秸秆还田土壤碳效应

7月5日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生态循环农业团队在长期秸秆还田土壤碳效应的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稻麦轮作是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方式,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

活性炭对秸秆厌氧消化系统生物和非生物影响

我国是秸秆大国。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发展,仍有大量的秸秆废弃物被就地焚烧、填埋。粗放处理方式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生物质资源浪费。秸秆中蕴含着大量可被转化的生物质(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经厌氧消化后可......

黑土地“喊累”中国科技力量来“加油”

黑土地“喊累”中国科技力量来“加油”高肥力、高产量的东北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近年来却面临土壤退化等挑战。如何变“减法”为“加法”?中国科学院正在牵头筹备一场“科技会战”,要用科学的方法,......

快速了解中国秸秆产量

我国每年生产5亿多吨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多吨(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秸秆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加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链条......

秸秆还田量及频率对土壤微食物网分解通道的调节机制

外源有机碳输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同时,能够为土壤生物提供大量碳源。秸秆还田作为当今世界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其施用的数量和质量也会直接和间接......

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河北筑起一道“防火墙”

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多发频发,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河北省通过健全人防+技防监控体系、落实网格监管责任、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等一系列组合拳,筑起了“防火墙”,严防秸秆露天焚烧。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科研人员新发明让秸秆“变废为宝”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学院副教授高岩团队开展“液化秸秆改良土壤综合利用”项目,利用近临界水技术将畜禽粪便与秸秆“变废为宝”,转化为液体和颗粒有机肥,有效改良盐碱地,助力农民增产。吉林省白城市通......

黑龙江投43亿、从11个方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2019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方案》提出,今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其中“两市两县”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

谢德体代表:促进秸秆利用产业化形成先进的配套技术

“应尽快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促进秸秆利用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成熟、完善、先进的配套技术。”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建议加大......

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近日深入到佳木斯市及桦南县,就加快秸秆离田工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调研。他强调,当前要根据实际需求调配适用机械,加快工作进度,帮助农民在春播前将秸秆全部离田,确保备春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