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0 15:47 原文链接: 研究建立植物高特异性抵御DNA病毒新方法

  双生病毒(Geminiviruses)是存在于植物中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病毒,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单链DNA病毒家族。据ICTV(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报道该类病毒目前已增至九个属,其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具有广泛的宿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传统抗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病毒基因功能的分析及宿主病毒互作机理的解析,但目前在育种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先前利用源于细菌中的适应性免疫系统CRISPR/Cas9特异识别切割病毒和外源DNA的特性,以甜菜严重曲顶病毒BSCTV(Beet severe curly top virus)为模式病毒,分别选取模式植物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寄主材料,在植物中建立了新型、简易、高效的双生病毒防御体系(Ji et al, Nat. Plants, 2015)。

  然而脱靶(即对非目标位点的编辑)是CRISPR/Cas9系统应用于基因治疗和分子育种的一大弊端。导致脱靶的发生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第一是sgRNA序列的容错性。已报道称在动物细胞中sgRNA的容错性可高达5个碱基;第二是Cas9蛋白的持续表达易造成对非靶标位点的切割。因而基于过表达CRISPR/Cas9系统的该抗病毒体系很可能对植物基因组发生脱靶修饰。在该研究中,高彩霞研究组以过表达CRISPR/Cas9系统的抗病拟南芥为目标,寻找到高抗病毒靶位点(C3)在拟南芥基因组上的10个潜在脱靶位点(3或4个碱基错配)。二代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0个潜在脱靶位点有8个发生了脱靶的修饰。因而虽然过表达CRISPR/Cas9系统能够对双生病毒产生高抗性但也易在植物体内的基因组上产生脱靶修饰。因而研究人员利用双生病毒(BSCTV)自身存在的一类病毒诱导型启动子,构建了一套新型的病毒诱导型基因组编辑系统VIGE (Virus-inducible genome-editing system)以期避免Cas9的持续表达,从而降低脱靶事件的发生。基于GUS报告系统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同步响应BSCTV的激活诱导。且基于本氏烟的瞬时筛选体系和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皆表明该类病毒诱导型基因组编辑系统能够被有效激活并抑制BSCTV在寄主植物中的积累。而通过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BSCTV侵染前后的不同组织进行脱靶分析,二代测序结果表明该类系统在转基因植物体内具有高特异性。鉴于该类病毒诱导型启动子在双生病毒基因组中广泛存在,此方法能够应用于培育抗病毒植物。

  该研究成果于11月15日在线发表在Genome Biology 杂志上(DOI:10.1186/s13059-018-1580-4)。高彩霞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姬祥和司小敏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转基因专项、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以及中科院的资助。


相关文章

基因组“暗物质”挑战遗传学中心法则?

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近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1957年,弗朗西斯·克里克进一步提出了经典的遗传学中心法则,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对于非编码RNA的认知极大丰富......

广东河源发现植物新物种

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一堇菜科植物新物种,命名为河源堇菜。该学术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发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叶钦良是河......

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4日,从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丰生物)获悉,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下发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该证书由舜丰生物获得。基因编辑是世界生物育种......

我国科学家发现DNA柔性的奥秘,有助于抗体药物研发

4月24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的一篇合作研究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该篇文章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孟飞龙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的叶菱秀研究组联合完成......

植物“说话”的奥秘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乔治·S·怀斯生命科学学院的门外,一排由白色塑料薄膜搭建起的实验室看起来如同普通的温室大棚。正是在这里,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揭示了看似“静默无语”的植物“说话”的奥秘。近日,以色列特拉......

新方法可使植物塑料降解成肥料!

据最新消息,日本研究人员成功改良了以植物为原料的塑料材料,并成功将使用后的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再次利用。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于英国《聚合物化学》杂志上。该研究团队采用高分子材料设计新方法,通过改良植物为......

“X”档案破解

据最新一期《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报道,荷兰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揭示了为什么人的DNA是X形的,并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细胞可决定DNA的形状。这一发现或对了解人类细胞行为产生更......

人工智能:防止下一次传染病全球大流行的秘密武器

早在2016年,也就是在一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大流行让世界陷入停滞的四年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就对人畜共患病敲响了警钟,将其确定为全球关注的关键新兴问题。现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

COVID19疫苗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远比预期的长

发表在《BMC传染病》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发现,长COVID-19患者接受COVID-19疫苗后,他们产生了针对导致COVID-19的病毒的抗体,时间比预期的长。当一个人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通常会通过制造......

甲基乙二醛:一种新型的DNA甲基化上游调节因子

甲基乙二酮(MG)是一种高反应性的二羰基分子。在糖酵解癌症细胞中,MG主要由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沿糖酵化途径的自发转化形成。细胞MG浓度显著受乙二醛酶系统的解毒活性调节,乙二醛蛋白酶1(G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