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4 15:41 原文链接: 研究揭示揭示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的新机制!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决定哪些纳米颗粒进入实体肿瘤的是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这一发现颠覆了之前在癌症纳米医学领域的想法,并为更有效的纳米治疗指明了方向,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癌症纳米医学的主流理论是,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微小缝隙被动地扩散到肿瘤中。内皮细胞排列在血管内壁上,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支持。

  图片来源:Shrey Sindhwani

  研究人员之前的研究表明,只有不到1%的纳米颗粒药物能够达到它们的肿瘤靶点。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在能够穿透肿瘤的纳米颗粒中,超过95%的颗粒能够穿过内皮细胞,而不是在这些细胞之间的缝隙中。

  "我们的工作挑战了长久以来的信条,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Abdullah Syed说道,他是该研究一位共同第一作者、Warren Chan实验室的博士后。Warren Chan教授是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IBBME)和Donnelly细胞和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教授。

  "我们看到许多纳米颗粒从血管进入内皮细胞,并在各种条件下进入肿瘤。内皮细胞似乎是纳米颗粒运输过程中的关键看门人。"

  Syed将纳米颗粒比作人们在繁忙的夜晚试图进入受欢迎的餐馆。他说:"一些餐厅不需要预订,而另一些餐厅有保安来检查顾客是否预订了餐厅。门卫比研究人员想象的要常见得多,而且大多数地方只接受有预约的顾客。"

  研究人员通过多重证据确定,被动扩散不是主要的进入机制。他们从动物模型中提取了400多张组织样本的图像,发现与纳米颗粒相比,内皮细胞几乎没有缝隙。他们通过3-D荧光成像和活体动物成像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

  同样,他们在人类癌症患者的样本中发现内皮细胞之间几乎没有缝隙。

  该小组随后设计了一个动物模型,完全阻止了纳米颗粒通过内皮细胞的运输。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来分离被动运输的贡献,而这被证明是非常微小的。

  研究人员提出了内皮细胞将纳米颗粒运输入肿瘤的几种主动机制,包括结合机制、内皮细胞内通道和尚未发现的过程,所有这些都是他们正在研究的。

  同时,这一结果对基于纳米颗粒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han实验室的博士生、该研究另一共同第一作者Shrey Sindhwani说:"这些发现将改变我们使用纳米颗粒给肿瘤提供药物的想法。更好地理解纳米颗粒的运输现象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设计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颠覆认知!Nature子刊:中国科大团队对药物递送屏障的重大发现

从脉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运输对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江维及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TaiLeong共同通讯在NatureNanotech......

源自皮肤细胞的纳米颗粒可治肺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由成人皮肤细胞设计的治疗性纳米载体可抑制小鼠受损肺部的炎症和组织损伤,这意味着人们有望治疗因感染或创伤而严重受损的肺。这是一种局部治疗,可经鼻腔给药并留在肺里。相关......

研究发现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导致味觉感知异常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教授邵龙泉团队研究发现舌-脑转运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导致味觉感知异常。相关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

新发现!纳米颗粒在人体内寿命与其弹性相关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的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如何影响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后的寿命,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其蛋白冠从而实现这种影响。......

研究揭示纳米颗粒弹性影响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影响其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并表明纳米颗粒的弹性作为一个易于调节的参数,未来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发表......

Nature子刊:阳丽华课题组在蛋白冠研究新进展

7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阳丽华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NanoparticleElasti......

JEM:揭示趋化因子可与DNA形成纳米颗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将免疫细胞引向感染部位的小分子蛋白---称为趋化因子(chemokine)---也能与DNA一起形成DNA结合的纳米颗粒,从而诱发......

Science子刊:能帮助抵御人类实体瘤的新型纳米颗粒疗法

肿瘤对免疫破坏的逃逸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腺苷酸的产生有关,抗癌疗法或能诱导肿瘤细胞释放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促进外切核苷酸酶(ectonucleotidases)CD39和CD73迅速形成腺苷......

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研究获新进展

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研究山东大学供图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刚团队与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宏团队在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工程化外泌体负载磁性纳米颗粒的......

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多次递送CRISPRCas9到多种肌肉组织中

许多难治的疾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望校正该突变,从而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然而,将该技术用于需要校正的细胞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