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在京举行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与开发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四方的代表共同签署协议。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主持签署仪式。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卢洪早、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刘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范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万宝年出席会议并讲话。四方均表示将会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公平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启动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与开发合作长期规划,并集合力全力申请ITER组织安装方面的外包合同任务。中国工程院万元熙院士和李建刚院士出席签署仪式。

   该协议的签署将有力促进国内院所和企业在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与开发领域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强ITER计划国内工程技术合作,为后续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设计和预研的合作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美能源部宣布首次实现“核聚变点火”,真突破还是搞噱头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时,美国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时,美国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记者22日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着中国......

提高三乘积,让可控核聚变走向现实

依托现有核科技工业体系,凝聚核工程领域具有专业经验和技术基础的相关研究单位和企业,逐步搭建聚变能的技术开发体系和工业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聚变工程和技术攻关,再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50年左......

突破燃料密度极限核聚变基本定律修订

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等的国际科研团队,修订了核聚变领域的一条基本定律。新定律指出,科学家们实际上可以在核聚变反应堆中安全地添加更多氢燃料,从而获得比之前想象的更多的能量。相关研究发表于最......

16人,这个科技部专项评审名单公示

3月24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21年度指南方向10项目评审专家名单,共16人,其中技术评审专家15人,特邀财务专家1人。根据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21年度申......

日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今秋运转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核聚变发电作为一个关键的技术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将在今年秋季正式运行新一代热核聚变实验装置(JT-60SA)。届时,该装置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使......

重大突破!美国家点火装置首获“燃烧等离子体”

一个由超百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4项实验成果称,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在通往实现核聚变目标的路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获得了所谓的“燃烧等离子体”,这意味着核聚变燃烧可以......

碘动力航天器首次完成在轨测试

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表的一项工程学研究指出,在电推进系统中使用碘而不是更贵也更难储存的氙气,或能提升航天器的性能。研究结果凸显出碘作为航天业替代推进剂的优势。电推进系统通过电力将推进剂转化为推力。......

辐照环境下氚增殖材料性能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针对辐照损伤对固态氚增殖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戚强课题组博士生顾守曦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进展,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