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05 14:26 原文链接: 科学家认为核能是最环保的能源之一

  据国外科学家称,对能源需要的增长会给自然界带来更大的负担,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除非人们能接受核能作为混合能源的关键部分。环境保护运动以及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组织等机构不应当反对核电站的建设。

  在写给《保护生物学》杂志的一封公开信中,包括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家在内的65位生物学家,支持建造更多的核电站作为全球战略的核心部分,以此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环境。他们在信中称,如果全世界想要减缓气候变化,必须用核电站取代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科学家称,核电站的建设不仅能减少主要的人造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来源,而且会保留更多的土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控制物种灭绝。许多首席气候科学家最近也提出,研发新一代安全的核能源系统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科学家称,单独依靠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有点太冒险,因为存在可扩展性、成本以及土地使用等问题。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就能满足一个人的终生能源需求,这相当于56油罐车或者800堆大象大小的煤炭。

  阿德莱德大学的Corey教授称:“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社会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力不够,除非全球都对化石燃料进行控制,否则在未来数十年里我们将遭遇更严重的气候变化。而且未来数十年里我们不得不全力以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相关文章

华南植物园获批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5月6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中科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对该园申报的《中科院科学家精神基地申报方案》进行了审核,认为该基地基本符合建设条件,批复同意基地挂牌“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

据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5%,标志着电力行业“双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3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6.2亿千瓦,位......

光热发电迎来规模化良机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一批光热发电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

科学家揭开元古宙地层“珍珠项链”存在之谜

神秘的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其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一直是学界之谜。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事关万亿级市场国家能源局定调

4月12日,国新办就“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会上表示,要始终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使命任务,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国内原......

“碳酸锂跌到10万/吨以下不是不可能”!重磅言论引爆论坛

4月2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正式迎来闭幕。在昨日的主论坛上,比......

广州能源所完成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研究验收

3月28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组织召开“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在广州举行。据悉,广东省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探索科学......

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成果如何有效转化?

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的具体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手段。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

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还原准确率超90%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

新型“人造树叶”能源转化率创新纪录

欧盟“A-LEAF”项目团队在最新一期《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研制出了一款“人造树叶”系统,能模仿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可持续燃料,创下10%的太阳能—燃料转化效率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