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23 10:11 原文链接: 科学的盛宴:科普日已满“10岁”未来更美好

  听科学家讲学、看3D科普电影、体验高科技成果……9月14日至20日,一场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给人们带来一场丰盛的“科学盛宴”。

  用科学知识贯彻环保理念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很大,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物排放以及人为引入外来入侵物种,都会对原有的地方性物种构成威胁。”在江苏的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正与美国新泽西自由科技馆科普专家芭芭拉·博瑞进行视频互动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中国,强调的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全民参与,201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用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习惯。

  “电从远方来”、“水清”、“低碳之家”……北京作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举办地,用一个个展项着力展示科学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针对公众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着力向公众展示我国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设备和新产品,帮助大家树立信心。”中国科协工作人员说。

  “跟着《太空垃圾3D》影片冲上太空,见证日益拥挤的地球轨道,以及极具爆炸性的太空垃圾碰撞场面,看后深深震撼,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来自广州的初三学生张筱晓说。广东省的活动组织者举办了科普电影节,展映19部IMAX3D巨幕、4D动感、数字球幕影片,吸引众多青少年前去观看。

  “科普日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一个小小的举动,其实也能改变地球的命运。”杭州的初一学生戴怡说。

  用切身体验弘扬科学精神

  “做好科普工作,关键在于弘扬科学精神、惠及人民群众。”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

  作为向公众传递科普知识的平台,各地今年的科普日活动从日常生活切入,让公众感受科学的魅力,享受科学的乐趣。

  浙江科技馆举办的“智慧城市”体验活动,每个项目都和生活相关。运用红外技术的“虚拟穿衣镜”,免去试衣时穿穿脱脱的麻烦;碗碟底部附有芯片,能把在食堂就餐的结账时间缩短到5秒内;实时监测盐水消耗速度和病人身体状况的数字监控器,能帮助提请护士防止病人输液时发生“回血”……“科学发展确实让生活更加美好。”前来参观的市民王洲舟说。

  在福建的科普日活动现场,环保科普推广者柯文沣的家庭生态种植计划让参观者连连称奇。在他的倡导下,福州市三盛果岭小区居民用菜叶根茎、过期米面、果皮豆渣等厨余垃圾自制有机肥,种植瓜果蔬菜和花卉,在50平方米的“处女地”上快乐耕耘。“‘一米阳光’的生命力就在于分享和交流,无偿地为坚持生态种植的市民提供技术辅导与支持。”他说。

  “今后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我们将不断满足公众的新需求,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增强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吸引力,切实提高科普的时效性。”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说。

  科普日已满“10岁” 未来更美好

  从2004年至今,全国科普日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各地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累计举办的重点科普活动达4万多次,参与公众逾7亿人次,这充分说明科普日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韩启德说。

  据中国科协介绍,十年来,在全国科普日活动示范带动下,大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博物馆、地质公园等积极主动向公众开放。同时带动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十年来全国新建科技馆近200座。目前全国科技馆体系年覆盖公众近7亿人次,其中全国科技馆年受众达3000万人次、流动科技馆巡展年参观量逾1000万人次、科技大篷车年受众达1000万人次、中国数字科技馆年访问量达6.2亿人次。

  “科普日活动的持续开展,有力促进了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精神的弘扬,促进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徐延豪说,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3.27%,比2005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展望全国科普日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表示,今后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将进一步在“贴近”、“协作”、“创新”上下功夫,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贴近实际,同时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相关文章

重磅消息|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公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

科技创新守住“天下粮仓”

湖南粮食集团港口物流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供图 山东省鲁中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供图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科技创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贡献?未来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

黎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武汉东湖高新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全国第一根实用化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成立

26日,由安徽省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政府三方合力共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正式成立。据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致力于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

浙江湖州:科技富农打造“一站式”服务

为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富农”班车的引领作用,今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围绕科技创新赋能,从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视角,切实做好科技要素与“三农”工作无缝、精准对接,不断拓展科技助力共同富裕的......

凝心聚力向科技强国目标不断奋进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提法......

北京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引擎动能强劲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则是点燃新引擎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市......

首个常态化产业专家团用科技支撑稳产保供

从去年秋汛地涝、今春小麦苗弱到今夏南方干旱,中国农科院组织专家先后五次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抗灾夺丰收、“三秋”抢收抢种、蔬菜应急保供、保夏粮、秋粮丰收等大规模、应急性科技支撑专项行动,辐射带动各级农......

在华外专点赞中国科技创新成就

◎实习记者张佳欣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始终把国际科技合作作为推动科技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十年间,我国吸引一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