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30 09:03 原文链接: 精准医学掀起“蝴蝶效应”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一项精准医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会产生什么样的“蝴蝶效应”呢?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在国内成立了首个精准医学学科二级学科。这个落地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的学科正在把一批精准医学技术推向临床,酝酿着未来医学发展的一场新风暴。

验尿可知是否患癌

在基因组所,研究员慈维敏正以尿液为对象,开展基于基因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特征的泌尿肿瘤无创诊断研究。通俗地讲,就是利用尿液中尿沉渣里的脱落细胞和游离DNA,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癌、患了什么癌、处于癌症早期还是晚期、能否治愈。

泌尿系统的解剖学位置,使其更容易通过尿液将肿瘤变异细胞直接释放出去,特别是膀胱癌细胞。“我们可以用微量尿液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而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泌尿系统肿瘤。”慈维敏告诉《中国科学报》,尿路上皮癌就是对这一诊断方法十分敏感的癌种之一。

利用该方法,他们可以对尿路上皮癌进行风险分层,从而对患者进行精准分类治疗。如由马兜铃酸引起的尿路上皮癌是一类低危类型恶性肿瘤,可通过早期诊断和监测进行保肾治疗;DNA甲基化低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也是低风险类患者,即使是肌层浸润性的,也可进行保肾治疗。

当前,我国每年新发肿瘤人数逾450万、死亡人数超300万,均列全球之首。慈维敏希望以泌尿肿瘤研究为核心,使尿液微量样本的基因组学检测包含更多信息,组合出包含各种癌症特征的“条形码”,只要一次检测,就能对癌症进行精准诊断和溯源。

白血病低剂量化疗

除了泌尿系统肿瘤外,目前还有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困扰着中国至少400万人,它就是白血病。据统计,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约4万名,其中50%是儿童。

目前,高剂量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为尽可能对肿瘤细胞“赶尽杀绝”,临床上往往采用最大耐受剂量化疗。而这容易导致血小板缺乏等严重并发症,产生高额费用,迫使贫困家庭放弃治疗。

基因组所研究员王前飞曾亲眼目睹患儿的痛苦和这些家庭的无奈,这极大触动了他。

2014年起,王前飞团队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将1/10剂量化疗药物联合细胞因子G-CSF方案(低剂量联合方案)用于治疗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并采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全程跟踪检测疗效。

他们评估了183例患儿的疗效,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与传统常规化疗相似的临床和分子疗效,并可使人均单疗程治疗费用节省2万到3万元。目前,低剂量联合方案已被写入中低收入国家儿童AML诊疗指南、中国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III级专家推荐)等。

但王前飞表示,我国III级专家推荐仅是参考选用疗法,尚未成为国内白血病治疗一线方案。“从精准医学的角度看,我们希望只要通过其分子特征检测,就能判断一名患者是否适合使用低剂量联合方案。”

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不少挑战。王前飞和团队近年来开展了不同剂量化疗药、靶向药等多种治疗方案的耐药演化机制研究,发现了多种潜在诊疗新靶点。同时,国内多家医院已联合启动了低剂量联合方案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自2018年以来,已随机入组了400余例患儿,为深入研究低剂量联合方案的分层特征提供了临床资源和研究基础。

试管中的新一代生殖辅助技术

与致力于攻克肿瘤的慈维敏、王前飞不同,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试图探寻人类生命早期的秘密——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10年前,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刘江试图用斑马鱼回答这个问题。现在,他和合作者在国际上首创的试管婴儿筛查新技术——胚胎植入前DNA甲基化筛查技术,已经帮助100多个家庭拥有了健康的宝宝。

当前,我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率达18%,每年做试管婴儿的家庭达到100万。“但现有辅助生殖技术仍存在三大问题,即出生率较低、出生缺陷较高、表观遗传引起的出生缺陷不能提前筛查和避免。”刘江分析道。

据统计,我国临床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生率仅约30%,且试管婴儿患印记疾病的概率为3‰,是自然分娩婴儿患病率的两倍。这些疾病往往导致婴儿智力发育障碍乃至死亡,而当前临床无法筛查和避免。

如何筛选高质量的囊胚,提高试管婴儿的出生率?刘江发现,大量早期胚胎中存在DNA甲基化图谱的异常,这与胎儿低出生率相关。此外,从DNA甲基化图谱数据中能获得胚胎的染色体非整倍性信息,可用于产前遗传学诊断。这为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筛选方法。

在临床试验中,刘江与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团队合作,发现基于DNA甲基化图谱的筛选技术可以使试管婴儿出生率达到65%以上,是当前我国试管婴儿整体出生率的两倍。这种方法在囊胚发育第五六天就能发现其是否优良,从而将疾病发现时间大幅提前,避免了出生缺陷,提高了婴儿健康水平。

相关文章

受蝴蝶翅膀启发,最轻涂料制成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蝴蝶翅膀中汲取灵感,开发出一种自然、环保的新型节能涂料,它能隔热,可以是任意颜色,保留时间长达几个世纪,它也是迄今为止创造的世界上最轻的涂料,这种颜料着色剂替代品有助于节......

精准医学掀起“蝴蝶效应”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项精准医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会产生什么样的“蝴蝶效应”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在国内......

西藏惊现新品种蝴蝶?科学家:正在形成中

日前,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团队在对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及周围地区进行蝶类物种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在我国从未被记录过的蝴蝶物种——幻紫斑蝶指名亚种。昆虫研究室副研究员达娃介绍:“该次采集到的......

蝴蝶基因组大小进化进展发现表型多样性进化遗传基础

蝴蝶因其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自达尔文时代就作为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几年更被认为是研究形态遗传、进化和发育的理想模型,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

昆明动物所研究团队在蝴蝶基因组大小进化方面获进展

蝴蝶因其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自达尔文时代就作为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几年更被认为是研究形态遗传、进化和发育的理想模型,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

蝴蝶迁徙可飞越撒哈拉

  小小蝴蝶能飞多远?一项新研究显示,小红蛱蝶每年在欧洲与非洲之间来回迁徙,其间两度飞越撒哈拉沙漠,总里程最长达1.2万公里。小红蛱蝶是一种世界多地常见的蝴蝶,翼展5至7厘米,翅膀......

最早蝴蝶化石揭示喙的进化

如果让你画一只蝴蝶,你会怎么下笔?用像舌头一样的喙在花朵上吸取甜甜的花蜜。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多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蝴蝶化石,研究人员如今估计,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生长着喙的蝴蝶就已经在这颗星......

俄罗斯发现蝴蝶新物种:具有46条染色体

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对一种常见蝴蝶的种群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它们原来属于一个全新的物种,而且拥有非常特别的基因组构成。俄罗斯圣彼得堡动物学研究所的昆虫学家兼演化生物学家V......

鳞翅让蝴蝶飞得更高

航空工程师经常寻找方法让飞行变得更加有效。现在,他们从自然界发现了一种实现这一目标的特殊技能:蝴蝶翅膀上的鳞。这些极小的鳞约0.1毫米长,像屋顶的瓦片一样排列在翅膀上,使它变得有点粗糙。但在此之前,无......

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发布CRISPR/Cas9基因编辑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华大基因研究院和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称,他们构建出了两种蝴蝶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蝴蝶进行了基因编辑。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10日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