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9 11:42 原文链接: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中草药中铁的含量

: 对白芍、党参、白术、茵陈、天冬、枸杞子、当归、菟丝子、金银花、桔梗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基础。中草药消化后配制成溶液,用邻二氮菲作显色剂,使用UV-12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10nm处测定各样品的吸光度(A),求出样品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结果显示,当归和金银花中铁的含量较丰富,分别为(135.3678±0.1111μg/g和(125.9364±0.1599μg/g;桔梗含铁量最少,为(3.5109±0.1599μg/g10种中草药中铁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为使用中草药治疗系统疾病提供了可靠数据,10种中草药在用量范围内Fe含量适合人体每天正常摄入量。

 

      中草药是我国宝贵的医学财富,研究中草药中的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对于认清其药学机理,进一步开发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可以直接参与或与其它成分协同作用而影响药效。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药物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铁不仅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又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的组成部分。如果缺铁会造成上述酶或蛋白质合成不足,继而影响氧和二氧化碳 的运输以及氧的利用。因此,铁和生命呼吸与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为了探讨中草药中铁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10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草药采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铁的含量。

    1 实验部分

 1.1

 UV-76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1.2 试 剂

    浓HCl,浓HNO 3 HClO 4  NH 4 FeSO 4 2 ·12H 2 O,盐酸羟胺,邻二氮菲,NaAc,均为优级纯。

  1.3 溶液的配制

    铁标溶液:10mg/mL:准确称取0.8634g十二水硫酸铁铵,置于烧杯中,用30mL2mol/L HCl溶液溶解后转入1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然后从中吸取50mL该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加20mL2mol/L HCl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0%盐酸羟胺水溶液(临用时配制)。

      0.15%邻二氮菲水溶液(临用时配制,应用少许盐酸溶解,再用去离子水稀释)。1mol/L NaAc水溶液。

  1.4 样品及样品处理

    1.4.1   白芍、党参、白术、茵陈、天冬、枸杞子、当归、菟丝子、金银花、桔梗,均为市售。

    1.4.2 样品处理  取烘干后药品捣碎,每一样品称取三份,每份1.0000g50mL锥形瓶中,加10mLHNO 3 ,封口放置一天。次日加入10mLHNO 3 5mL HClO 4 ,于电热板上缓慢加热,当剩下2mL左右时再分别加入20mLHNO 3 5mL HClO 4 ,继续消化至溶液呈无色透明近约剩1mL时,停止加热,用去离子水洗涤杯壁多次,洗液和残液合并,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

  1.5 铁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10mg/mL铁标液,0.02.04.06.08.010.012.0mL依次加入到50mL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1mL10%盐酸羟胺溶液、5mL1mol/L NaAc溶液及2mL0.15%邻二氮菲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后都要摇匀,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静置10min后,以0.0铁标溶液为空白,在510nm波长下测量上述各溶液吸光度,然后制作标准曲线。

  1.6 样品含量测定

    将处理后样品分别取5mL5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盐酸羟胺1mL1mol/L NaAc5mL溶液及0.15%邻二氮菲2mL。每加入一种试剂后都要摇匀。按仪器工作条件测定各样品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10种中草药Fe的含量见表1 表略, 10种中草药铁的含量 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中草药中铁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当归和金银花中铁含量较高,桔梗铁含量最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作者认为是各种中草药生长环境和形态结构不同造成的。

  2.2

    实验选取的这10种中草药都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当归其性甘、辛、苦、温,归肝、心、脾、肺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托毒生肌、止咳平喘等功效,当归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血 虚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昏目眩、月经不调、经少经闭、痛经、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及胃肠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头痛、手术后瘀血疼痛、痹痛麻木、中风 半身不遂、疮疡痈疽及肌肤痛痒、咳喘、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脉结代、黄疸等。金银花为忍冬科半常绿缠绕灌木忍冬或红腺忍冬及其它同属植物的花蕾,或初开的 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和热毒痈肿。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正常成年男性体内含铁量为35g,女性稍低。其中65%8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20%30%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肝、脾及骨髓中,用于合成血红蛋白,4%构成肌红蛋白,极微量构成含铁酶(细胞色素系统、细胞内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氢酶等),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红细胞色素及其它酶系的主要成分,帮助氧的运输,促进脂肪氧化。另外,铁还参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中心的构成,催化自由基反应,损伤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等大分子。在人体内各元素平衡及相互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铁在生物氧化和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氧和二氧化碳的转运。

    人和动物口服或吸入过量铁对人体都会引起毒性及异常变化,但在某些情况下铁对人体有益。铁在人体的正常值为:全血为0.5mg/mL,血清为0.0650.175mg/mL。铁在体内与感染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许多有关酶的成分、淋巴细胞转化率、吞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等均与铁水平有关 。缺铁时,影响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形成缺铁性贫血,进而使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减少,抗体的产生受到抑制,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能力降低,易发生感染 。通过对3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研究发现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儿童体内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1),因此,缺铁时更易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

    铁吸收、周转、利用和代谢都受到生物体的严格控制,铁缺乏固然对健康不利,但铁过量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往往更严重。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临床医学上,都应科学地把握铁的摄入量。测定结果显示,这10种中草药在用量范围内均小于人体每天正常摄入值。因此,利用这10种中草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不会因铁过量而导致其它更严重的疾病。本实验通过对10种中草药中铁含量的测定,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物理所等在二维铋中发现单质铁电态

铁电性是指在某些材料中表现出的一种自发电极化现象。这种极化可以通过施加外部电场进行翻转操作。由于铁电相可以受电场控制,在数据存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此外,铁电相的压电、热电和非线性光学特......

中医药和中草药猪病防治技术研讨会长沙举行

7月9日,中医药和中草药猪病防治技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县开慧镇召开。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学科带头人印遇龙在内的专家学者与会,探讨如何推动中医药和中草药在生猪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及技术推广,......

“钢铁侠”IMA维持植物铁稳态新机制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微量元素。植物细胞内,铁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较多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缺铁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导致作物的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尽管铁是植物所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铁摄入会导......

新发现:硝酸盐转运蛋白介导植物体内铁的再分配

铁(Fe)是植物和其他生物体生长必需的元素,尽管土壤中含量丰富,大部分铁以不溶性还原型铁(Fe3+)的形式存在,难以被植物吸收。因此植物往往通过分泌H+或者小分子化合物的方式还原或者螯合铁,使之更容易......

什么情况下体内的铁会升高Cell指出这种基因影响铁水平

铁是生命过程中必需的元素,它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氧气。因此,铁的水平下降会打破体内平衡,造成贫血。然而,超载的铁也会对器官造成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炎、肝损伤和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目前临床上对于铁超载的......

登革热将不再是难题清华大学程功团队给出破解手段

登革热是目前世界上传播流行最为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登革病毒由蚊虫携带并且传播给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现登革热的感染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大约由25亿人......

摄入铁或并不会改善女性怀孕的概率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TheJournalof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摄入铁或许与怀孕并没有一致的关联,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肉类,其对女性成功怀孕......

化学所在理论计算预测双核铁酶活性中间体结构等获进展

一氧化氮分子(NO)和氧分子(O2),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两种双原子自由基分子。在生物体内,NO分子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在平滑肌血管舒张、神经信号传递、血小板解聚、微生物感染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

深圳先进院在多铁材料纳米力学性能表征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室在多铁材料纳米力学性能表征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表征多铁纳米材料纳米尺度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技术。相关成果以Nanomechani......

植物根系应答土壤铁毒逆境的分子生理机制

铁毒是热带和淹水土壤常见的障碍因子。植物发生铁毒害时,根系生长受阻,严重时根系腐坏死亡(BeckerandAsch,2005,JournalofPlantNutritionandSoil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