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7 10:34 原文链接: 缅怀王梦恕院士:中国高铁有今天少不了他的贡献

  9月20日,我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离世,享年80岁。去年9月,王梦恕曾因脑出血住院治疗。

  王梦恕生于1938年12月24日,于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数十载耕耘铁路工程科技领域,为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梦恕最广为人知的称号是“高铁院士”。此外,他还被记者亲切地称为“中国铁路代言人”。这位以爱说真话著称的科学家,多年来奔走在许多城市的地铁、隧道论证会间,频频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招致质疑和非议,他也始终不改初衷。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发生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舆论哗然。担任事故调查组副组长的王梦恕,面对人们对高铁设备安全性和技术可靠性的质疑公开发声:“甬温线发生事故的列车运行速度只有100公里/小时左右,根本与‘高铁’是两码事。事故原因也并非轨道和机车,而是运行指挥系统出了问题。”他还直指,某些人对“高铁”的无理攻击,有推卸责任之嫌。这些言论迅速将王梦恕推向风口浪尖。

  “在中国高铁这么困难的时候,包括王先生和我在内,全国站出来发声的专家没几个。”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不知道王先生经历了怎样的舆论压力,但当时我自己感受到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最初设计方案中,建筑上方有个可滑行的顶盖,提出者是全球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但王梦恕从工程力学角度核算后,强烈建议取消“鸟巢”的这一设计——1.8万吨的钢材在90米宽的平面滑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掉下来一块,得砸死多少人?”他联系了另外三位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并在全国两会上一再争取修改方案。最终,北京奥组委决定取消可开启屋盖、扩大屋顶开孔。这一建议不仅让鸟巢更加安全,还节省了22.3%的钢材。

  2007年,上海决定建设沪杭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但一度受到沿线居民的抵制。老百姓担心磁悬浮列车带来噪音及辐射污染,会干扰生活、损害健康。双方僵持之际,王梦恕经过实地考察,公开撰文反对磁悬浮项目,说这只是一种费用高昂的“城市玩具”。由于观点言辞太过犀利,上海某媒体要求他亲笔签字才敢发布这篇文章,王梦恕毫不犹豫地签上名字。上海一个160万人的社区纷纷复印、分发、传阅这篇文章。

  在王梦恕身上,有一种工程人特有的爽直利落和不拘小节。当记者向他提出采访邀约时,得到的回复常常是一句痛快的“你过来吧”。当记者提出请他审稿核对时,他也会说:“不用看,我说过的话我负责任!”

  地铁站该不该安装屏蔽门、债台高筑的铁路系统要如何改革、南水北调的隧道规划合不合理……在这些很多人不想碰、不愿碰的话题领域,总有王梦恕的声音高高响起。

  直言敢言的王梦恕得罪过不少人。有人直接说他“几乎代言垄断了铁路事务领域的一切发言”。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来不是王先生要垄断言论,而是太多人不敢说、不想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这种大环境下,敢说话的王先生弥足珍贵。当然他的很多话也是一家之言,但科学就应该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越辩越明。”

  贾利民说:“在学术领域,谁也不能保证说出的话永远正确。但这种仗义执言、实事求是的风骨,是知识分子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然而,这位耿直的老人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打交道。亲切、质朴、不端架子、相处轻松愉快,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徐飞说:“这两者并不矛盾。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但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从来不会以势压人。”“他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为准则,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媒、不从众。”

  贾利民最后一次见到王梦恕,是在去年一场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会议上。当时王梦恕还在关心地铁成网运营后,如何通过新技术保障运营安全和提高运维效率等问题。

  徐飞最后一次与王梦恕相见,则是在去年下半年一场关于“双一流”建设的小型研讨会上。“那天王先生的状态看起来不错。因此,惊闻他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意外,简直都不能接受。”徐飞说,“中国高铁有今天,少不了王院士的一份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

“他把做学问的实事求是带到工地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先生是我尊敬的恩师和长者。在关心中国高铁的人心目中,先生的直言不讳令人印象深刻。而我作为他的学生,与先生的长期接触中,深刻体会到的是他的严谨治学,这几乎成为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我从......

“不要怕,要砸先砸我”:忆高铁院士王梦恕

天幕低垂,空中不时飘下几朵雪花。洛阳的这个冬天,显得异常寒冷。2018年12月27日上午,在众位亲友、学生的陪伴下,王梦恕的骨灰盒稳稳安放在墓地中。洛阳是王梦恕生前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一......

缅怀王梦恕院士:中国高铁有今天少不了他的贡献

9月20日,我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离世,享年80岁。去年9月,王梦恕曾因脑出血住院治疗。王梦恕生于1938年12月24日,于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数十载耕耘铁路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烟台大连海底有望开通动车

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牵头进行研究的大连至烟台海底隧道项目,今年有望将考察报告上报国务院。此前一直困扰华东和东北地区交通联络的渤海海峡,未来有望开起时速2......

记王梦恕院士:坚守在工地一线

 人物介绍:王梦恕,1938年12月生于河南温县,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北京交大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历任隧道局助理工程师、工程......

安监总局:温州动车事故报告公布不会太久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11月21日,一篇有关“温州动车事故技术报告完成,排除信号故障等论调”的报道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文章引用温州动车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的说法,引起公众强烈质疑。根据《生产安全事故......

王梦恕称动车事故表述系个人意见媒体报道不实

针对媒体有关“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的报道,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11月21日回应称,与记者的电话谈话只代表其个人看法,且媒体报道内容也与其个人看法不一致。国家安监总......

温州动车事故技术报告完成排除信号故障等论调

资料图:7月23日事故现场《视界》第33期:永停的动车“经过调查和实验,动车信号技术和设备可以说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和管理的问题。”“同样的设备在别的地方也在用,都没有出现故障。他们整个管理体制......

王梦恕:司机“过劳”可能是动车事故原因

高速运行的中国列车再酿事故。前些天京沪高铁频发断电、换车、停运等故障,已将高铁安全推向风口浪尖;7月23日夜温州发生两列动车追尾、脱轨并坠桥的严重事故,更让全国人民震惊。“从事故造成的严重影响看,我估......

我国国际会议是否泛滥

实际上重要的、专业性强的国际会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高铁专家王梦恕,常常收到一些打着“国际”旗号的会议邀请函,为此深受困扰。起初,他还会从众多的邀请中,选择一两个与交通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