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非洲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凶猛的一次埃博拉病毒疫情,震动全球。直到年底,疫情才终于得到控制。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字,截至2014年12月14日,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8万例感染者,近7000人死亡。因为疫情影响农业生产和贸易,西非疫区国家将有百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患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 功能障碍,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

今天小编要跟各位老师来聊一聊一篇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文章。

PNAS

Plasma lipidome reveals critical illness and recovery from human Ebola virus disease

2019

IF=9.504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9/3919

样本:

45例血浆样本──11 EVD幸存者(29例血浆样本),9例死亡者 (9例血浆样本)和7 例健康志愿者(7例血浆样本)

技术:

脂质组学技术

基于脂质组学技术,对2015年采集到的7例塞拉利昂健康志愿者和确诊为EVD患者(11幸存者和9死亡者)及其康复过程中的一系列血浆样本(s1,s2,s3)进行分析。一共45例血浆样本,检测到包含19种亚类的423种脂质分子。

与健康志愿者或死亡者相比,EVD患者的脂质代谢发生了强烈的改变。幸存者与死亡者相比,差异的脂质分子逐渐增多,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差异的脂质分子逐渐减少,这相反的变化趋势,暗示幸存者的康复。

图1

脂质亚类水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脂肪酸碳总数、不饱和键及单个脂肪酸的表达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幸存者的PC亚类含有更长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有38个碳和5个双键),而死亡者的TG亚类含有更长的不饱和脂肪酸(平均55个碳和5个双键) 。

图2

与健康志愿者或死亡者对比,幸存者康复过程中,所有含有16:0 或 18:0的Cer亚类脂质分子发生显著下调(>4.5 log2 fold change (FC); P < 0.01),几乎所有的含有18:3 或20:3 脂肪酸的PI亚类上调。35%的Cer亚类脂质分子, 42%的LPCs亚类脂质分子 20%的PCs亚类脂质分子,25%的PGs亚类脂质分子和50%的PSs亚类脂质分子的变化大于4.5倍,表明这些脂类在EVD的感染以及/或恢复过程中受到显著影响。

图3

最后作者进一步分析讨论死亡者血浆中增加的PS、PE、Cer、PG和DG与幸存者血浆中增加的LPC, PC, LPE和 PI的生物意义,参与细胞外囊泡、细胞凋亡、肝功能异常等多种生物过程,并提出了可能提高EVD存活率的干预治疗措施。

图4

小编心得

生物脂质,包括甘油酯、甘油磷脂、鞘脂、糖脂等,既是能源物质,也是生物膜(亚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任何的生物过程都离不开脂质的参与,是近几年代谢组学领域类非常活跃的一个研究方向。由于研究的新颖性高,在文章发表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本篇文章就给出了一个典型案例,经典的脂质组学实验设计思路+常规数据分析内容+作者的客观阐述,并刊登在PNAS上,值得各位老师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新发现!胃癌的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GC)的诊断患病率在癌症中排名第五,主要死亡原因排名第三。探索基因组调控网络中影响细胞存活的重要基因对于将分子表征转化为有用的临床应用至关重要。由于肿瘤组织细胞及其与微环境的复杂关......

BJH:新型治疗性靶点或能关闭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生存和进展的能力

多发性骨髓瘤(MM,Multiplemyeloma)是人类已知的最可怕且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仅有50%的缓和在诊断后能存活5年以上时间。该病的主要特点是骨髓内浆细胞的失控生长,其主要会影响60岁以上的男......

破解埃博拉病毒基因组从头起始复制的分子机制

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齐建勋、高福院士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mechanismofdenovoreplicationbytheEbolavi......

连发3篇Science:浙江大学王宇浩等发现这项新机制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王宇浩研究员团队联合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LoraHooper院士团队,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Thegutmicrobi......

膀胱癌的治疗靶点揭示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约有57万新诊断病例,20万人死亡。近30%的BCA患者在最初诊断时存在肌肉侵袭性肿瘤和晚期。此外,这些患者的五年总存活率下降了60%,即使在进行标......

微囊藻毒素长期暴露引起小鼠脑区特异性的脂质代谢变化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以及气候变暖,全球湖泊蓝藻水华日益频发。蓝藻衍生污染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慢性暴露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MCs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大脑......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肥胖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肝脏作为生物体脂代谢的中心枢纽,主要依赖于其所分泌的肝因子,实现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信号流通和调控反馈,尤其是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肝内脂代谢的调节机制与肝因子表达分泌调控尚未被完全阐......

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分子伴侣调控埃博拉病毒复制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国外高校合作,阐明了内质网分子伴侣通过内质网膜上的E3泛素连接酶RNF185调控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

为何有人怎么吃都不胖?耶鲁团队找到了答案,竟是……

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TamasL.Horvath团队,在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Astrocyticlipidmetabolismdeterminessusceptibility......

科学家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脂质代谢存在差异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运动神经元退化,也称为渐冻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ALS患者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的炎症化学物质水平较高。该项研究的成果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