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1 17:05 原文链接: 设计“变构+竞争”双重作用模式的高选择性RIPK1抑制剂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受控的细胞坏死方式,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IPK1)在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发靶向RIPK1的高活性、高选择性抑制剂能够为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脓毒血症等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兵、唐炜、许叶春研究团队,以处于临床Ⅱ期的RIPK1变构抑制剂GSK2982772为起始,并根据该小分子与靶蛋白中的结合模式特点,开展基于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得到一类作用于双口袋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的RIPK1抑制剂。在TNFα诱导的U937细胞坏死模型中,该类衍生物相比较于阳性GSK2982772,抑制活性均提升10倍以上,IC50值达0.5 nM以下。进一步的晶体学研究表明,20/21号化合物同时占据了变构口袋以及ATP结合口袋,合理解释了抑制活性的提升。在激酶谱的测试中,在1μM的测试浓度下,21号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激酶选择性。在小鼠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该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口服生物利用度>99%。在TNFα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模型(SIRS)中,该化合物在保护小鼠体温方面显着优于阳性参考GSK2982772。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模型中,21号化合物在恢复小鼠体温、存活率以及抑制小鼠体内细胞因子风暴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于阳性的药效。

  综上,研究揭示出一类具有新颖作用模式的高活性、高选择性RIPK1抑制剂,有望为全身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关文章

设计“变构+竞争”双重作用模式的高选择性RIPK1抑制剂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受控的细胞坏死方式,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IPK1)在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发靶向RIPK1的高活性、高选......

设计“变构+竞争”双重作用模式的高选择性RIPK1抑制剂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受控的细胞坏死方式,受体相互作用激酶1(RIPK1)在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发靶向RIPK1的高活性、高选......

CancerRes:凋亡和坏死细胞借助胞葬作用促进肿瘤进展

体内每天都有数十亿的细胞因正常损耗、组织更新以及炎症反应而死亡,机体会通过多种途径有效识别和清除死亡细胞,其中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就是一种在发生进一步的坏死并释放细胞内的炎症诱导成分......

celldeath&disease:黑色素瘤抗坏死效应分子机制

RIPK1与RIPK3被发现是参与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关键成员,在caspase家族活性被抑制的情况下,RIPK1激活后能够与下游的RIPK3结合形成坏死小体,帮助RIPK3激活(磷酸化)。磷酸化后的RI......

我国科学家抓细胞炎性坏死的“杀手”

“这是一项具有极高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揭开了在炎症领域潜伏多年的‘黑匣子’,是炎症领域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非凡的重要性’!”获得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四位审稿人如此评价的,是伦敦当地时间9月16日......

NIBS王晓东、沈志荣PNAS发表程序性坏死研究新成果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证实,在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过程中细胞溶质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CDC37协同伴侣分子复合物是RIP3激活的必要条件。这一重......

厦大韩家淮院士Nature子刊发表程序性坏死研究新发现

来自厦门大学、浙江大学、Baylo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Ppm1b通过使Rip3去磷酸化调控了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3月9日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苏州大学PNAS细胞程序性坏死研究新成果

自苏州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1,HSV1)的ICP6蛋白通过直接激活RIP3/MLKL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坏死触动了抗病......

《细胞》:细胞坏死能够被控制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破坏一种蠕虫的SRP-6蛋白能加速其细胞的坏死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坏死(necrosis)——细胞死亡的方式之一,并找到对抗相关疾病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