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18 08:46 原文链接: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500余颗类星体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于2010至2011年期间开展了M31、M33及其临近区域的背景类星体搜寻工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霍志英等人日前在这一区域约135平方度天区内,新发现500多颗背景类星体。这是目前我国天文学家利用自主设备,在该天区发现的世界上数目最大的类星体样本。

  LAMOST这一重要发现使这一天区内类星体的数目有了非常显著的增加。截至目前,位于M31中心2.5度半径内的类星体数目增加到93个,其中73个来自于LAMOST的发现;位于M31非常延展的外晕、巨流星 (M31、M33之间最显著子结构)以及周围复杂子结构区域新增的数百个背景类星体,是将来测量M31、M33及其周围子结构微弱自行的理想坐标参考系。

  此外,在新发现的类星体样本中,I星等亮于17.0等的类星体由原先21个增至26个,亮于17.5等的类星体由原先的42个增至62个,亮于18.0 等的类星体由原先的64个增至139个。这些低红移亮类星体是将来研究这一天区子结构内星际介质和本星系群内星系际介质性质的极好样本。

  建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是由中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于2009年通过验收。它是我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新型望远镜,是我国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也是目前国际知名的大口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被誉为世界级巡天设备。

相关文章

我国新发现挑战“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经典理论

1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团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科研团......

望远镜观测助手的24小时

时间:1月11日地点:河北省兴隆县连营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中心楼,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观测控制室天气:阴5:56,晨光始“来云了,请注意!”不到5点,司志育手边的音响发出刺耳......

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可放出奇异红光星系

近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布了一张距离地球2.2亿光年的飞马座螺旋星系NGC7469图像。这个星系尘土飞扬,但通过韦伯太空望远镜的红外线观测可以观察到其明亮中心附近密集的恒星形成环等特征。NGC7......

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FASOT)取得科学关键进展

通过对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FASOT)原理样机在2013年加蓬日全食期间取得的观测资料处理和分析,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FASOT团组在弱偏振信号测量方面取得了科学和技术两项关键性进展,为正在研制的......

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获科学和技术关键进展

通过对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FASOT)原理样机在2013年加蓬日全食期间取得的观测资料处理和分析,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FASOT团组在弱偏振信号测量方面取得了科学和技术两项关键性进展,为正在研制的......

研究称格陵兰冰流数千年前曾发生停滞和突然重构

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发表一篇气候科学研究论文显示,数千年前,延伸到东北格陵兰冰盖的快速移动冰流曾发生停滞和突然重构。这一研究结果或有......

郭守敬望远镜诞生背后的故事

1992年,我国一位天文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4篇文章探讨当时天文科学的发展,在这组文章的最后一节,他对我国天文设备建设提出了几则设想。3年后,他重读这4篇文章,在手稿中写道“……觉得好像是一个跳......

郭守敬望远镜诞生背后的故事

1992年,我国一位天文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4篇文章探讨当时天文科学的发展,在这组文章的最后一节,他对我国天文设备建设提出了几则设想。3年后,他重读这4篇文章,在手稿中写道“……觉得好像是一个跳......

韦布太空望远镜重绘“创世之柱”

 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创世之柱”。图片来源:NASA星际间稠密的气体与尘埃形成了瘦长的气体柱,这就是“创世之柱”。它同时也是最经典的宇宙图像。恒星在这里诞生。近日,美国宇航局(NA......

重建无望,垮塌望远镜将成教育中心

由于支撑电缆断裂,305米口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在2020年底垮塌。图片来源:RicardoArduengo/AFPviaGetty两年前,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一个世界著名射电望远镜垮塌后,许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