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项实施方案研讨会在青藏高原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研究骨干4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研讨会由青藏高原研究所承办,专项首席专家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研究员、中科院资环局固体地球处处长张鸿翔和各课题负责人出席会议。

  项目首席科学家姚檀栋院士表示,青藏高原所对承担的院先导专项高度重视,在项目管理和服务上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希望通过承担相关项目进一步优化研究所的科研目标,提高研究团队综合实力。

  随后,许继峰研究员、丁林研究员、王强研究员、邓涛研究员、方小敏研究员、刘晓东研究员和田立德研究员,分别代表承担课题组就各自负责的“冈底斯弧的形成与铜钼金成矿作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时限、方式与过程”、“高原深部岩石圈组成、热状态及演化过程”、“不同时期古高度的定量估算”、“高原隆升与大陆剥蚀风化及其环境效应”、“高原隆升环境效应的数值模拟”、“末次冰盛期以来特征时段气候环境空间格局及其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等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进一步研讨和细化了专项的实施方案。讨论中,大家还就专项的核心和共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为保证该专项的尽早启动与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文章

刚刚!2023中科院期刊预警名单来了,这28本被收入

刚刚,2023年中科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公布!共有28本被纳入预警期刊。期刊分区表团队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和计量指标表现,发布2023年度《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湖泊从碳源变碳汇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国科学......

青藏高原地表变暗对区域冰川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高、寒、旱著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驱动亚洲气候环境演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即地表整体变暗,而且这一变暗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过去的研......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特征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CO2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科院院士于贵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

184万!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科院公告

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一、合同编号:JHAX2022006STZX二、合同名称: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三、项目编号:HSZT2022HG/155四、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

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然而,青藏高原极端严酷的自然环......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或为新的气候临界要素

《美国科学院院刊》曾刊文指出,地球气候系统存在15个潜在临界要素,如亚马孙雨林、澳大利亚珊瑚礁等。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科研团队联合多国学者研究发现,我国青藏高原可能是一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全新气......

《细胞》:古病毒复活是诱发衰老的关键因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23.shtm北京时间2023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跨年科学演讲开辟知识传播新渠道

超过15个小时不间断直播、仅抖音平台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500万,当跨年晚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跨年科学演讲却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气儿。这已经是中国科学院第二次联合抖音办跨年演讲,在2023跨年科学演讲中......

河谷城市宝鸡在本地气流主导下大气污染明显高

河谷城市的大气污染不仅受区域尺度气流影响,而且也受到局域尺度动力学影响。污染物易聚集在山谷底部,并扩散到整个地区,从而加重河谷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但是,目前仍缺乏针对不同尺度气流运动对黑碳气溶胶辐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