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应加强对生物塑料的宣传

化学塑料制品在给人类带来各种方便的同时,无可厚非也给人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危害。虽然塑料可再生。但由于有些废弃塑料在自然条件下不会降解,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近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可再生塑料会议上,德国SusTechConsult公司的总经理BrunoRudnik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消费国,但生物塑料市场仍很小,大多的塑料加工企业不涉足生物塑料。 SusTechConsult公司今年对国内100多家塑料加工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了解他们对生物塑料的态度。在受访企业中,75%为本土企业,25%为中外合资。 95%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接触过生物塑料,而且认为生物材料的重要性不及再生、能源效率或无危害材料。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使用生物塑料时,38%的受访企业认为其价格较高,但有18%表示他们对生物塑料一无所知。 将近半数的受访企业(47%)说,法律规定的日趋严格将促使他们考虑使用生物塑料,但......阅读全文

法国生物基塑料包装获法律支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近日,法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能源过渡和绿色增长的法律。新法律除了减少核能在法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之外,还包含与可再生能源和塑料包装有关的立法建议。  例如,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增长40%以及到2030年二氧化碳减排40%;用于包装水果和

“水中PM2.5”污染悄然来袭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被称为“水中PM2.5”,近年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调研发现,我国内陆水体普遍存在微塑料污染。专家认为,微塑料作为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国家有关部门亟待加强对微塑料的管控和检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相关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多措并举缓解我国淡水

另类PM2.5污染悄然来袭 微塑料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被称为“水中PM2.5”,近年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调研发现,我国内陆水体普遍存在微塑料污染。专家认为,微塑料作为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国家有关部门亟待加强对微塑料的管控和检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相关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多措并举缓解我国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图片来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可在海水中“消失”的塑料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复合材料,有望在诸多领域替代现有难以降解的通用塑料。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格侠介绍,其团队研制出的这种结合了水溶性与降解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环境耐受性,废弃后能在数天到数百天内在海水中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可在海水中“消失”的塑料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复合材料,有望在诸多领域替代现有难以降解的通用塑料。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格侠介绍,其团队研制出的这种结合了水溶性与降解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环境耐受性,废弃后能在数天到数百天内在海水中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可在海水中“消失”的塑料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复合材料,有望在诸多领域替代现有难以降解的通用塑料。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格侠介绍,其团队研制出的这种结合了水溶性与降解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环境耐受性,废弃后能在数天到数百天内在海水中

生物毒性标准汇总

  茂默科学以客户为本、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帮忙客户提供整体实验方案。力求解决行业内客户对科学仪器选型难、维护难的处境。通过不断优化公司运作和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已赢得业内人士和广大客户广泛认可,拥有广泛而稳固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现汇总生物毒性相关标准。   国际标准分类中,生物毒性涉及到水

生物毒性标准汇总

国际标准分类中,生物毒性涉及到水质、杀虫剂和其他农用化工产品、危险品防护、废物、环境保护、农业和林业、消防、实验室医学、土质、土壤学、瓶、小罐、瓮、词汇、润滑剂、工业油及相关产品、电站综合、微生物学、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与加工、牙科、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航空航天用流体系统和零部件、制药学、医疗设

成功研制首例“淀粉塑料” 他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环保难题

糖果“塑料盒”可以降解,五彩缤纷的快递“泡沫塑料”可以吃进口中,药物胶囊有了成本低且安全无害的替代品……专注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余龙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并产业化了全淀粉可生物降解材料,在业界获得“starchman”(淀粉人)的美誉。37年前,他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3年前,他从澳大

纸基生物传感器

  纸基生物传感器正成为满足环境保护需求的医疗诊断传感器。  用于诊断的生物传感器  家庭可使用(Home-based)的生物传感器已经改变了社会对医疗诊断的看法。生物传感器是能够通过换能器将目标分析物的生物信息转化为定量信号的集成式分析装置。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一般为一次性测试条,在现场进行快速、简单

我国生物基材料走向工业规模化和产业化阶段

   11月18日,江苏省循环经济协会生物基材料产业分会在常州召开成立大会。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生物基材料已具备一定产业规模,部分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生物基材料行业现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逐步走向工业规模化实际应用和产业化阶段。  随着网购、外卖、食品工业、酒店业等行业的高速发展,

塑料垃圾带来生存危机 “垃圾群岛共和国”警示

  不久前,英国一项有关禁止在某些去角质的洗护产品中添加塑料微珠的“最严禁令”正式生效。英国预计将在今年7月正式禁止销售这类含塑料微珠产品。  塑料微珠是一种粒径小于5毫米的合成塑料颗粒,在个人护理产品中,塑料微珠能够用作去角质、去死皮的磨料。但这些产品被使用后,其中的塑料微珠会从下水道冲走,不但会

微塑料:海洋中的“PM2.5”

  科学研究证实,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躲避天敌和繁殖的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遗憾的是,针对海洋中已经存在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国内外科学家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他们只能呼吁全世界各国共同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和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尽可能减少塑料污染物进入海洋。  3月6日,

吉林省成为全国首个“禁塑”省份

  2015年伊始,一个充满挑战的绿色征程在白山松水间拉开帷幕。  1月1日,吉林省成为全国首个“禁塑”省份,“禁塑”之战正式打响!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  禁塑令的实施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消费是否认可,执法检查是否到位,替换商品能否满足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征集2020科研项目,涉水、土、气、固废等

  为做好2020年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立项工作,更好地为本市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提供科技支撑,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现征集2020年度科研项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本次征集的项目分为:长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与监管执法,

发泡餐具解禁引白色污染担忧 配套政策难跟上

  记者日前在上海某手机卖场看到,一家手机配件摊位的伙计趴在柜台上吃一份外卖拉面,盛拉面的是一只白色发泡塑料圆碗,碗沿发脆略显破裂开口。   曾被国家禁产禁用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随着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21号令的生效,将于今年5月解禁并重新回归市场。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多方争议:一度被称为

纳米技术涉足水过滤领域 或解全球三大环境挑战

  昨日上午,纳米纤维应用全球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纳米技术可应用与空气污染治理、水过滤、餐厨垃圾提炼生物塑料等领域,2015年纳米纤维市场销售收入或暴增逾3倍达到4.43亿美元。   27日上午,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和国际上知名

纳米纤维应用全球创新中心在华成立

  昨日,全球纳米纤维应用创新中心成立揭幕式暨纳米技术合作交流会在捷克驻华大使馆举行,全球纳米纤维应用创新中心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和国际上知名的纳米纤维技术公司NAFIGATE、捷克驻华大使馆三方共同发起成立,交流会内容涉及空气污染治理、水过滤、餐厨垃圾提炼生物塑料等纳米技术应用范畴。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热点问题分析

  一、生活垃圾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概念主要是指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市政污泥和粪渣以外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  二、生活垃圾的定位  生活垃圾定位问题的争议性主要在于生活垃圾是否要归于污染物或归于可回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遇及投资机会分析

  近几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达到5.3万亿元,远超4.5万亿元的“十二五”发展目标。2011年,商务部、环保部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环保产业“走出去”战略。2013年,我国实施“一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构建

生物丙烯酸工艺获重大进展

巴斯夫、嘉吉和诺维信成功研制出可再生原料丙烯酸   德国路德维希港、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和丹麦哥本哈根2013年7月4日电 /美通社/ -- 巴斯夫、嘉吉和诺维信宣布,三方联合开发可再生原料丙烯酸工艺获得重大进展,已成功用于小批量生产3-羟基丙酸(3-HP)。   3-HP是

08年中国环保十大事件

  08年中国环保十大事件:阳宗海砷污染引政府行政问责   2008年是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年,中国人民在经历一次次磨练的同时,中国的环境也承受了严峻的考验。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国环保事业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记取,我们从中选取了10件较有影响的环保事件,以记录2008年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轨迹。

限塑令两年半后渐成卖塑令 消费者从抵制到习惯

  时间能够淡化一切,“限塑令”似乎也未能幸免,与两年半前“限塑令”实施的轰轰烈烈相比,现如今,“限塑”热度几近消退,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反弹。事实表明,单纯依靠让消费者付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必须适时调整措施,推动替代品的广泛使用,同时要借助一些先进的经验。但最关

张尊国:台湾农地污染监测水平已独步全球

  --专访台湾大学教授张尊国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1982年,台湾桃园县境内两家生产塑料添加剂硬脂酸镉的企业排放含镉的污水,当时,当地农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在被镉污染的土壤中种植水稻,生产出了镉严重超标的大米。  “这是台湾较早发生的一起农地污染事件,该事件发生以后台湾非常警

刘双江纪海丽: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

群英聚首羊城 助力中国POPs治理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5月17日,第十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在美丽的羊城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主办,暨南大学承办,论坛共有600余人出席。在大会开始前,隆重举办了《斯德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口红泡面中少不了的油脂,能否借科学家之手摆脱恶名?

  油棕榈因威胁环境闻名,最新的基因研究能否带来改变?  在Orion Biosains位于吉隆坡附近的实验室里,Nathan Lakey必须喊着说话才能盖过机器呼啸的声音。一部分噪声的来源是让Lakey倍感骄傲的一台微波炉大小的机器组装设备,它正在组装塑料部件,并用激光蚀刻上序列号。  这些设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