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横断山高山植物多样性起源证据

横断山(中国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高山植物多样性极为显著。解释横断山生物多样性成因假说之一是横断山的快速隆升造成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生境和剧烈的气候波动等因素的作用导致物种种群的隔离和分化,进而促进物种形成。 为验证这个假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植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变团队孙航研究组、陈家辉研究组,植物基因组演化与基因功能发掘团队杨永平研究组联合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北京源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横断山地区典型的高山冰缘带植物——呈天空岛分布模式的杨柳科柳属垫状植物小垫柳(Salix brachista,英文名Cushion willow)为研究对象,使用二代(Illumina)、三代(PacBio+Nanopore)以及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C)等......阅读全文

以前辈之名-横断山区发现植物新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与江西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在生态学期刊《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个鼠李科植物新种 “旱谷蛇藤”。这是中国记录的第三种蛇藤属植物,研究人员为其拟名“Colubrina zhaoguangii”,以纪念和致敬在横断山区从事植被研究的已

研究揭示横断山脉田鼠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鹏与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少英团队合作,研究揭示了横断山脉田鼠物种多样性形成的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Communications Biology。刘少英、张鹏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博士后王晓云(现

横断山区发现特有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23.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个目前已知为我国横断山区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为我国的苦苣苔科植

研究发现横断山高山植物多样性起源证据

  横断山(中国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高山植物多样性极为显著。解释横断山生物多样性成因假说之一是横断山的快速隆升造成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生境和剧烈的气候波动等因素的作用导致物种种群的隔离和分化,进而促进物种形成。  为验证这个假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

昆明植物所完成横断山川西地区植物学野外考察

  在美国国家自然地理协会资助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乐霁培、李新辉博士等与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加州科学院的植物学家一道,对横断山川西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植物学野外考察,考察活动顺利结束,队员于近期返回昆明。   据悉,地处我国西南部

成都山地所在横断山地土壤可蚀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K值(土壤可蚀性)大小表示土壤被侵蚀的难易程度,反映土壤对侵蚀外营力剥蚀和搬运的敏感性,是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重要参数,是一种土壤的内在属性。在土壤侵蚀预测模型中,降雨侵蚀力、地形因子、植被覆盖与经营管理因子、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等相对较为容易被准确计算,但土壤可蚀性难以被准确测定,因此,如何准确

中国科研人员在横断山区发现植物新种旱谷蛇藤

  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期间,中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鼠李科植物新种Colubrina zhaoguangii旱谷蛇藤,这是中国记录的第三种蛇藤属植物。  2021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胡君博士带领考察队伍在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金沙江干暖河谷进行第二

横断山喜马拉雅特有物种的分布区演化研究获进展

  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及物种特有性,该区域特有物种的形成和维持是研究的热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研究组硕士研究生母其勇在研究员星耀武的指导下,以该地区特有属忍冬科刺萼参属(Acanthocalyx)为研究对象,利用谱系地理学的手段,

横断山高山竹类的快速辐射演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高山竹类是竹亚科青篱竹族(温带木本竹类)一个独特的分支,包括箭竹属(Fargesia)、玉山竹属(Yushania)、筱竹属(Thamnocalamus)、香竹属(Chimonocalamus)、冷箭竹属(Sarocalamus,即“alpine Bashania”),以及Bergbambos,

研究揭示绿藻类肺衣演化过程

相比于大自然界各种瑰丽明艳的植物,地衣甚至有点丑怪;但地衣早于侏罗纪前已有藻类和真菌的痕迹,实为生物中的 “老大哥”。 绿藻共生的肺衣类是大型叶状地衣的代表之一,食药用历史久远。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松联合瑞士联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揭示绿藻类肺衣这类古老生物在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演化

新研究揭示绿藻类肺衣演化“前世今生”

  与绿藻共生的肺衣类,是大型叶状地衣的代表,有悠久的食药用历史,但弄清其物种划分和系统演化过程的问题却并不容易。1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王立松研究员与相关研究团队合作,首次较为清晰地揭示了绿藻类肺衣在喜马拉雅及横断山的演化过程。  与大自然各种争奇斗艳的植物相比,作为菌藻群

四川雅砻江河谷发现冬麻豆新种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航的团队同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在横断山区四川新龙县雅砻江河谷发现重要残遗植物新种雅砻江冬麻豆。该新种的发现不仅有助于研究冬麻豆属等类群的系统进化关系,而且对探讨横断山区河流水系变迁也有特殊的意义。  据孙航介绍,冬麻豆属是中国横断山区特有的古老的残遗

新研究明晰青藏高原及毗邻山地的名称和范围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德铢团队通过国际合作,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青藏高原及毗邻山地的名称、范围等地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文献的整合分析发现,相较于其它名称,Tibetan Plateau(青藏高原)、Himalaya(喜马拉雅)和Hengduan Mountains(横断

松茸的地理分布

  松茸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从非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到北美洲都有松茸发生报导,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日本是松茸的主产区,也是松茸的主要消费国家。根据松茸的生态、形态可把这些主产区归为三种类型:日本类松茸,包括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吉林、中国台湾松茸;中国类松茸,主要是指中国横断

昆明植物所在干热河谷地区生物地理学研究方面获重要进展

  近日,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主持的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重要物种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伴随着青藏高原几次快速的隆升,横断山区地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位于该地区的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河流系统的河

昆明植物所构建马先蒿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框架

  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inn.)隶属于列当科,是北温带大属之一,包括约600余种,其中中国有360余种。喜马拉雅-横断山是该属的分布和多样化中心之一。马先蒿属花部形态特征极其多样化,属下系统划分和形态分类非常困难。依据形态性状建立的马先蒿属分类系统,包括李惠林系统(1948-194

昆明植物所等在四川雅砻江河谷发现残遗植物新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的团队同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在横断山区四川新龙县雅砻江河谷发现重要残遗植物新种——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特有属冬麻豆属(Salweenia)仅一种,为古地中海残遗下来的物种。科研人员在野外采

东亚季风气候驱动山地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

  山地系统蕴藏了全球大部分陆地生物多样性。普遍认为,丰富的山地生物多样性是在地质事件和历史气候及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影响下产生的。然而,目前几乎没有解析地质事件和历史气候变化在驱动山地生物多样性中相对贡献的研究,尤其缺乏东亚季风气候驱动物种形成的深入研究。  马铃苣苔属(苦苣苔科)具有丰富的物

龙胆的生长习性

  大部分生长在高山和亚高山地区。喜温凉湿润气候、酸性土壤,滇西北横断山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林间草地、草甸、流石滩等处,生长最为普遍。

从沙漠到森林-稻城香格里拉如何变成今日模样

10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丁林院士带领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最新成果,揭秘稻城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研究重建了青藏高原东部5000–3400万年前,从约600米的低海拔沙漠到约3500米海拔高山森林的隆升历史,揭示了约距今5000万年至距今3400万年的中—

发现特有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个目前已知为我国横断山区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为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又添加了新成员,丰富了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研究人员根据花果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证据讨论了其与近缘种的亲缘关

“接棒”老科学家-他破译植物演化历史“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彩云之南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十年,云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从第24位跃升到第18位。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一大批由科技创新支撑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持

昆明植物所干热河谷植物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主持的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重要物种生物地理学研究再次取得重要进展。  伴随着青藏高原几次快速的隆升,横断山区地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位于该地区的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河

基因研究助力植物区系分区

  ①2009年孙航研究员(左)指导博士研究生(右)在横断山高山带开展康滇假合头菊等植物调查和采集。   ②康滇假合头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供图 他们的研究促进了植物区系区划的定量化和精细化,为深入探讨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形成机制以及我国植物多样性精准保护和规划制定提供了

“长江第一湾”美景迷人

  “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是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并流的壮丽景观。春日里,“长江第一湾”江水青碧,美景迷人。

昆明植物所在桔梗科蓝钟花属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209, 31200183, U 11366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XDB03030112)和中科院“百人计划”(2011312D11022)等项目的资助下,对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特有类

黄精属的系统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黄精属(Polygonatum)隶属于天门冬科(Asparagaceae)黄精族(Polygonateae),包含64个物种,其中,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等根茎不含淀粉,富含非淀粉多糖、低聚糖、皂苷、黄酮等营养和功效成分,具有重要药用价值。但目前黄精人工栽培种质混乱,分类系统不完善,黄精属的起源

成都山地所森林萌生更新过程、机制与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萌生是植物再生生态位的一部分,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不稳定的特征之一。萌生更新是森林更新的重要方式,对于调节个体生活史策略、受干扰后植被恢复和重建,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萌生更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过程。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朱万泽研究员团队,以横断山区

中国为何不开采页岩油

中国不采页岩油是因为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等西部山区,断层褶皱多,开采难度很大,产量较小,成本高,所以页岩气开采在中国发展较慢。中国的页岩油气田与常规的油气田一样,大多属于陆相沉积埋藏比较深丰度比较低开采难度大效率差的特点。页岩油气开采需要水力压裂,用水量大还要加化学助剂,对环境还有影响。

昆明植物所须弥红豆杉的谱系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红豆杉属植物均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属植物的分类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一直比较混乱,存在较大的争议,认为这一地区主要分布有须弥红豆杉、欧洲红豆杉(T. baccata L.)和密叶红豆杉(T. fuana Nan Li & R.R. Mill),种间关系不明确,该地区红豆杉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