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学家先后获此殊荣。 于敏院士生于1926年8月,天津宁河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历任二机部九院理论部副主任、九院副院长、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 他于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上世纪50年代,于敏率先在国内开展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与合作者找出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的空白。他曾与北京大学杨立铭教授编辑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他还是中国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领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阅读全文

-于敏院士的“神眼”

   随着新年的到来,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终于落下大幕。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已经89岁高龄的于敏先生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于敏颁奖。当于敏院士乘坐轮椅出现在会场时,周围掌声雷动,一齐向这位曾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

于敏: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

于敏  2015年1月9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89岁的“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坐着轮椅,缓缓来到主席台中央,接过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是党和国家的崇高褒奖,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耀。   这一刻,距离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惊天“雷鸣”——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

敏于行讷于言-75载,夯实诚信之基

  分析测试百科网网讯2018年1月9日,2018瑞士万通75周年庆媒体见面会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召开。作为全球知名科学仪器厂商,瑞士万通在2018年将迎来它的75周岁生日。为与业界分享瑞士万通的发展成就,共同见证Metrohm品牌的成长,瑞士万通特邀请分析测试百科网、新华网、央视网、今日头条等业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24位著名

沉痛哀悼!我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享年93岁

  今天,一个十分悲痛的消息传来。  据光明日报今天下午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  于敏1926年出生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4

今天,缅怀“两弹一星”元勋于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73.shtm 在1988年以前 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 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 连他的妻子都说 “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这份工作就是研究氢弹和核武器 他的名字

《科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研究成果

哺乳动物嗅觉可检测到二氧化碳得到首次证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科学》发表了此项成果 2007年8月1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Detection of Near-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CO2

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

  于敏。   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段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的传奇。   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获奖证书,紧握老科学家的手,温暖赤子报国的心。   1926年生的于敏,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

我和“两弹一星”父辈:功勋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我父亲朱光亚曾说过,他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核武器事业是他和千千万万人共同完成的。”近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功勋厅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如此谈及他的父亲。当天,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共9位曾在中物院工作过的

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今天,缅怀“两弹一星”元勋于敏

  在1988年以前  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  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  连他的妻子都说  “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这份工作就是研究氢弹和核武器  他的名字也曾绝密28年  4年前的今天  2019年1月16日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逝世  缅怀,致敬  从小立志报国  他被称为“国产

于敏南仁东袁隆平屠呦呦等入选百名改革先锋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了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名单如下:  改革先锋名单(100名)  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于敏  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于漪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率先到内地投资的澳门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马万祺  数字经济的

灾难临近美国核武器实验室

  2011年8月,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以精准的操作赢得了老板的赞赏:在一场测试中,为了稳定美国核武器库,他们收集了8根用钚精心制作而成的棒状物,并排放在桌子上以便拍出的照片更好看。  对于许多工作而言,这是一种单纯的吹嘘。但钚是一种不稳定的、放射性的人造核燃料,它不适于炫耀。当太多

科学家准备培育“低致敏性”苹果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月25日报道,一个农业研究小组正通过基因技术来培育低致敏性的苹果。  苹果通常不会引起过敏。然而,对桦树花粉过敏的人中有75%也对苹果过敏。对水果敏感的人会遭受令人不快的刺激,比如舌头和嘴唇起泡。   由分子生物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和过敏专家组成的一个农业研究小

探秘挪威全球最大种子库-可承受核武器攻击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建于永冻土地区,常年维持零下18℃。   据台湾《联合报》8月12日报道,网络和数字经济快速窜升,使资料储存的需求以倍数成长。位于北欧的芬兰气候多寒,本是经济竞争的弱点,如今却吸引全球科技巨头谷歌和微软进驻,它们希望替数量庞大的服务器找到清凉之处,保存世界各地以兆字节

刘云山看望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张存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11日下午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登门看望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张存浩,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向科技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  刘云山首先来到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家中,悉心询问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祝贺他获得2014年度国

特斯拉创始人称人工智能潜在危险超过核武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埃隆-马斯克是超智商电脑研发背后最大的推动力之一。这种电脑能够为太空旅行、电动汽车等一系列领域带去福音。但这位特斯拉公司创始人表示这项技术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可能超过核武器。在他看来,未来可能爆发机器人起义,给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上周末,这位亿万富翁在twi

中国核武器基地口述史纪录片知乎上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49.shtm10月16日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9周年纪念日。当天,记录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口述史影片《火焰与落日:二二一厂口述史纪录片》在知乎上线。   ?《火焰与落日:二二一

《科学》:新型甲型流感传播能力弱于其他流感

  美国研究人员7月2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绑定”人类呼吸道细胞受体的效率并不高,它在人际间传播的能力弱于其他流感病毒。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人体呼吸道细胞表面有一种伞状阿尔法2-6型糖受体,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能

《科学》:月球拥有类似于地球的液体内核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1971年“阿波罗号”月球表面月震探测器信号数据在当今最先进技术分析下揭示了月球内核的神秘特征——它拥有类似于地球的液体内核。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月球拥有固体、富含铁元素的内核,直径大约(240公里)150英里;在外层

中国科学报:干细胞技术游走于伦理边缘

  被戏称为“干什么都可以”的干细胞,在科研及应用环节涉及诸多伦理问题。不过,科学家更倾向于把当前的伦理危机归因于应用领域,并称“绝大多数所谓的干细胞治疗都属于商业欺诈”。  11月29日,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共同举办的2012科技伦理研讨会上,院士、专家、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获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结果27日揭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7日晚播出了颁奖盛典,中国“两弹一星”功勋于敏等人入选。  获得“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基础交叉前沿科学发展趋势

  探明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和认知机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些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往往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催生变革性技术,开创物质文明的新时代。20世纪创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的时空观和粒子运动必须有轨迹的观念,揭示了时空性质与物质、运动的联系,

科学家称地球最初生命或出现于冰

  北京时间11月6日,新科学家报道,如果你认为生命进化于温泉,那么你需要再三思了。目前科学家已经创造出能够复制比自身更长的RNA链的RNA片段,这支持了生命是基于自我复制的RNA, 而非DNA的观点。此外,它们工作的理想场所是寒冷的环境,这暗示着生命开始于冰。   RNA是万能的,它和DNA

日本新资助计划热衷于大物理科学项目

  日本科学部近日批准了一项564亿日元(约合5亿美元)的资助提案,根据该提案,日本设立了14个研究项目以加强其基础研究,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  该项资助中的100亿日元将分三年用于资助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KEK),以帮助其升级位于日本筑波的B -介子工厂。KEKB将电子撞

科学家致力于汶川地震环境效应研究

   ①水深90 多米的紫坪铺库水库保存了岷江带下来的地震滑坡物质,科研人员艰难地采集到水库沉积物后异常兴奋。  ②在龙门山区因滑坡造成的堵车天天有,地震后更加严重。  ③一连数十天划着小皮筏艇在烟雾撩人的紫坪铺库区进行不间断观察和采样。  ④不时运动变化的近六万个滑坡是科学家的工作场地。  ⑤20

青年女科学家于翔Cell发表新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树突棘间竞争Cadherin/Catenin复合物介导了协调的树突棘修剪和成熟。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6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于翔(Xiang Y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于翔博士主

于俊崇院士:于无声处作波涛

于俊崇(1940— )  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0年12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196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热工专业(现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一直在核工业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及其前身单位工作。  作为工程总设计师,在负责策划、组织工程设计、主持并决策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

-赵宪庚院士:创新驱动为国防科技再立新功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50年前的10月16日,西北大漠一声巨响,震撼了世界。这一重大自主创新成就,向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气、信心和能力,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

敏化反应

敏化反应激发原子通过碰撞将其激发能转移给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再以辐射方式去活化而发射荧光,此种荧光称为敏化原子荧光。火焰原子化器中的原子浓度很低,主要以非辐射方式去活化,因此观察不到敏化原子荧光。

《科学仪器评论》—陈东敏小组—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研发

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中科院物理所陈东敏研究组致力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在仪器自主研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进展。他们成功研制出具有对称式机械结构的双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探头,并通过主动降噪技术大大提高了STM系统的信噪比。同时,他们通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