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柔性自供电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获进展

随着仿生学、机器人学等学科的发展,可以模仿人体皮肤和器官感知身体环境、监测人类活动和个人生理健康的人造电子皮肤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为了模仿人体皮肤的综合性能,人造电子皮肤需要整合不同的感应模块,实现同时区分各种物理刺激,包括应变、扭曲、温度、光照、湿度和环境气体等。此外,能量存储器件也需要集成到多功能电子皮肤中,以实现多功能、可持续、无线、无需外部电池供能的自驱动系统,达到微型化与轻质化的需求。 最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沈国震率领的研究小组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开展紧密的合作,在充分探索石墨烯材料的多功能理化性质基础上,利用简单高效的模块化微加工工艺,将一种复合石墨烯纤维分别制成四种平面模块单元,分别起到压力传感器、光电探测器、气体传感器以及微型超级电容器的作用。它们被集成到类皮肤柔性材质上,形成自供电的多功能电子皮肤系统,可以检测人体生理体征和......阅读全文

斯坦福大学教授:人造电子皮肤不是梦,未来再无智能机

  鲍哲南在制造用于柔性薄型显示器的全塑晶体管的新型高性能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方面有突出贡献。她的工作使柔性电子电路和显示器成为现实。在她最近的工作中,她开发了皮肤启发的电子材料。  她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国家发明研究院的院士,因为在人造电子皮肤上的工作至关重要被选为“自然”杂志2015年十大科

新型电子皮肤让“死皮”重获感知

  生命体总能进化出各种复杂、精细的结构来实现特定的功能,皮肤就是这类杰作中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人体的天然屏障,也是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门户。基于皮革的电子皮肤设计原理示意图  但在生活中,人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伤进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坏皮肤,因此,人工皮肤在前期的肢体保护和后期的仿真修复过程中都具有重要

新型人造皮肤问世 可感受温度和湿度变化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的研究人员利用微小的金属粒子和树脂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柔性传感器。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将附有新型传感器的电子皮肤运用到义肢上,那么义肢就有可能感觉到周边的环境的变化。这一项新研究发表在6月份出版的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

王华涛小组研制电子皮肤 让触觉更真实

  如何让智能机器人更像人类,只给它提供听觉、视觉,让它能与人对话,这似乎还远远不够。因为在人类的五感中,除了听觉和视觉,还包括触觉、味觉、嗅觉。机器人不需要吃饭,那么味觉和嗅觉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但触觉作为最重要的定位手段,则是机器人应该具备的。电子皮肤 王华涛课题组供图  于是,科学家希望在机器

日本科学家研发仿生皮肤,可触探到肿瘤部位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连接脑部与外部世界的一道墙。畅想一下,如果皮肤能够传达出人体内部的情况,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它可以告知外科医生,在我们身体将要生病时发出警报,甚至仅凭触摸就能诊断另一人体所患有的疾病。  东京大学的科学家Takao Someya正在将这一景象化作现实。  Somey

超强感应柔性电子皮肤问世

一款可同时感应压力和摩擦力的柔性电子皮肤。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宋远强、教授张怀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解维华研究小组联合研发出一款可同时感应压力和摩擦力的柔性电子皮肤。研究者通过制备特殊的石墨烯包裹氯化钠粉体作为致孔剂辅助自组装过程制备出超强感应电子皮肤。

变色龙仿生电子皮肤问世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制造出一种有弹性、可变色的压力敏感材料,它是迄今最接近变色龙皮肤的人造材料。用不同力度触摸这种电子皮肤,它会改变颜色。研究人员指出,将来这种电子皮肤在交互式可穿戴设备、人造义肢、智能机器人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类似的变色材料以往也有,但很少有材料还能感知压力,而且没

人体电子设备迅速发展 数据安全将成挑战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制造出一种有弹性、可变色的压力敏感材料,它是迄今最接近变色龙皮肤的人造材料。用不同力度触摸这种电子皮肤,它会改变颜色。研究人员指出,将来这种电子皮肤在交互式可穿戴设备、人造义肢、智能机器人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类似的变色材料以往也有,但很少有材料还能感知压力,而且没有

美国科学家研制变色龙仿生电子皮肤 给点压力就变色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制造出一种有弹性、可变色的压力敏感材料,它是迄今最接近变色龙皮肤的人造材料。用不同力度触摸这种电子皮肤,它会改变颜色。研究人员指出,将来这种电子皮肤在交互式可穿戴设备、人造义肢、智能机器人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类似的变色材料以往也有,但很少有材料还能感知压力,而且没有

电子皮肤知健康

  从生病后才去医院看病,到主动体检,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再到主动预防、主动监测身体状况,人类对于健康与疾病认识的改变,历经了成百年上千年。近几年,人们用于监测健康状况的仪器越来越小巧,甚至手环、戒指都成为了随时监测心跳、运动情况的设备。  而随着材料学科的发展,一些几乎与皮肤一样薄软的材料让科学家研

智能手环终结者?科学家研发电子皮肤

  电子皮肤  科学家已经发明出一种超薄电子皮肤,把它贴在身体上能够测量出人体的含氧量。这一发明还能用于其他生理体征的监测,让智能手环成为过去。  日本研究人员称,这项电子皮肤的发明能够便于医生在外科手术时监测人体器官中的含氧量。  科研人员正在通过研发具有超强延展性的材料来仿制人体皮肤,制造出超薄

生物医学新突破 电子皮肤让机器人有“感觉”

  中新网2月11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电子皮肤,这种薄薄的半透明材质宛如人类皮肤,能够侦测到温度、压力、湿度和气流,使得生物医学又往前迈进一步。   据一篇发表于《科学先端》期刊的研究显示,这种新材质能制造出较优质的义肢、改良未来机器人安全性,且有助

“电子皮肤”将拉开医疗革命的序幕

  “电子皮肤”让生物组织和电子设备的界线变得模糊。这些跟胶片一般大小的设备诞生于2011年,由超级微型电路、传感器,以及其它电子部分组成。贴在皮肤上,就跟一次性纹身一样伸展自如。在过去几个月里,科学家们不断“实战操练”,将这项设备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一场医疗监控革命的大幕正在徐徐展开。  “电子皮肤

半导体所等在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负责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在其柔软的组织下面分布着一个庞大的传感器网络,从而实时获得温度、压力、气流等外界信息的变化。电子皮肤通过模拟人类皮肤的传感功能,能实现或超越皮肤的传感性能,在机器人、人工义肢、医疗检测和诊断等方面展现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

无需接触,这种电子皮肤可让你操纵虚拟物体

  据Futurism报道,一项最新开发出来的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虚拟现实(VR)的未来。这种技术被称为电子皮肤(即所谓的e-skin),它是柔软、可弯曲、可穿戴的技术,允许用户操纵仅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这种电子皮肤是如何与磁铁相互作用的

实现自驱动柔性器件神经刺激和突触可塑性度量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詹阳课题组同电子科技大学薛欣宇、张岩课题组合作,构建出基于摩擦电效应的柔性电子皮肤,可以实现无电池、自驱动的电刺激并引起神经响应。相关研究成果Self-powered, wireless-control, neural-stimulating

Nano Energy: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负责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在其柔软的组织下面分布着一个庞大的传感器网络,从而实时获得温度、压力、气流等外界信息的变化。电子皮肤通过模拟人类皮肤的传感功能,能实现或超越皮肤的传感性能,在机器人、人工义肢、医疗检测和诊断等方面展现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

华裔教授研制可拉伸太阳能电池 实现人工电子皮肤自我发电

  去年发明人工电子皮肤的斯坦福大学女教授,视探索比人类皮肤更敏感的“超级皮肤”为目标。她的研究团队近期又创造性地研制出世界最新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为人工电子皮肤增添了自我发电的新功能,同时将人类对电子皮肤的研究上升到新阶段。  鲍哲南2月23日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们已经证明了可以

Nature Nano:新型电子皮肤能记忆信息

       发明这款电子皮肤的科研人员们在《自然纳米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论文中说,科研人员们指出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帮助有异常行为的病人,比如帕金森症和癫痫患者。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卢楠书(音译)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

哪种抗生素耐药芯片一测就知道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研究专家杨胜利做客由广州市科信局、广东科学中心等主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分析“转化医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据杨胜利透露,我国将在今年内推出“抗生素耐药芯片”,该芯片可快速检测出病人对哪种抗生素耐药,医生开药时可更有针对性。   疾病易感性预测芯

盘点医学界的最新科技产品

“风行者”填补产业空白  “风行者”填补产业空白  国内首款智能动力小腿假肢“风行者”上市发布会日前在郑州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款智能膝下假肢产品正式面世。这款产品由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系统与人体工程实验室主任王启宁领衔研发。  “风行者”整机结构包含传感器、计算机芯片和机电装置,能够高度模拟生物神经、

理化所合作提出相态转换型液态金属骨骼等多项生医技术

  近日,由刘静研究员带领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了一种全新概念的低熔点液态合金骨水泥,用以加固和修复受损骨骼,这种可注射型金属骨骼技术打破了传统非金属骨水泥的范畴。相应研究在线发表于Biomaterials,论文题为《用于可逆及快速成型的液-固相转换合金骨水

高灵敏度“电子皮肤”可以量产了

  给机器人“穿上”具备良好柔韧性、高灵敏度的“电子皮肤”,使机器人像人一样敏感获知环境信息,并做出相应反应。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华涛副教授课题组宣布,“基于石墨纳米片/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柔性、高灵敏度、可穿戴的‘电子皮肤’”已具备工业化大量生产的条件。据了

清华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出可测人体信号的电子皮肤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任天令团队研发出多层石墨烯表皮电子皮肤,该器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直接贴覆在皮肤上用于探测呼吸、心率、发声等,未来在运动监测、睡眠监测、生物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这一成果日前发表在纳米领域著名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   据介绍,电子皮肤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传感

Adv. Mater.:人造仿生电子皮肤 可监测人说话时喉部运动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珽研究员及其团队,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人造仿生电子皮肤。由于该器件实现了对微小作用力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因此对脉搏、心跳、喉部肌肉群震动等人体健康相关生理信号可以实时监测,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期刊

我国研制出人造仿生电子皮肤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珽研究员及其团队,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人造仿生电子皮肤。由于该器件实现了对微小作用力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因此对脉搏、心跳、喉部肌肉群震动等人体健康相关生理信号可以实时监测,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期刊

Nat Commun:电子皮肤帮你实现“第六感”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莱布尼兹固体材料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磁性传感器,这种新型传感器具有薄、坚固及可弯曲的特性,而且足以适应人类皮肤中的环境,因此研究者表示这种磁性传感器或可作为人类手掌灵活的一部分,而这种新型设备

“电子皮肤”帮你监测身体状况

  佩戴各种运动手环、医疗手表等“穿戴式设备”的人士越来越多。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也许都不再需要,只要轻轻将一块“电子皮肤”贴在皮肤表面,你需要的一切人体信息就可以轻松获得。  昨天上午,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创客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包括“Alpha-Skin”电子皮肤系列产品在内的首批5

美研发可印在皮肤上的电子纹身

  据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近日报道,利用柔性电子产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可将电子器件直接“打印”在皮肤上的新方法,从而使人们可在较长时间里佩戴这些电子器件,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该系统可被用来追踪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监测手术伤口附近的皮肤愈合情况。   “表皮电子学”的概念是

新器件让电子皮肤化身“数字显示屏”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在柔性电子皮肤上创建出稳定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等器件,其可发出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光。它与电子皮肤的集成有望把人的手背未来变成显示血氧水平的“数字屏幕”、运动员心率传感器等,其发光效率超过以往同类产品的6倍,是迄今最薄且柔性足够灵活的产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