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蛋白质分子检测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据德国卡塞尔大学网站报道,近日,该校科学家研制的一种带磁场的微型传感器获得突破,样机在年内即能完成。该传感器通过遥控牵引磁化纳米生物分子,可将检测液中极少量的蛋白质分子检测出来。该技术有望革新医疗诊断方式,其中利用磁性纳米粒子运送生物分子的方法已申请了专利。 一般情况下,病人体内某些蛋白质组分会“泄露”病情,因此,医生有时可以通过检测体液中的某些蛋白质来及时确诊疾病。不过,由于有的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其在血液中只含有少量这种蛋白,进行血液检查时蛋白质不一定能够到达传感器表面,所以往往需要用含较多这种蛋白的脊髓液来检查。而穿刺抽取脊髓液不仅需要麻醉,还给患者带来了手术的风险。 现在,德国卡塞尔大学物理研究所和多学科纳米结构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CINSaT)阿诺·埃雷斯曼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提出一个新的传感器概念,通过遥控牵引磁化纳米生物分子,可将血液中极少量的特定蛋白质分子检测出来,从而通过正常的......阅读全文

蛋白质分子检测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据德国卡塞尔大学网站报道,近日,该校科学家研制的一种带磁场的微型传感器获得突破,样机在年内即能完成。该传感器通过遥控牵引磁化纳米生物分子,可将检测液中极少量的蛋白质分子检测出来。该技术有望革新医疗诊断方式,其中利用磁性纳米粒子运送生物分子的方法已申请了专利。   一般情况下,病人体内某些

Science发布突破性蛋白质技术

   蛋白质是自然界的机器。它们供给氧气为我们的肌肉提供动力,催化一些帮助我们从食物中提取能量的反应,抵御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方法设计可以满足某些医学、研究和工业特定用途的新蛋白质。现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方法,通过将已存在蛋白质的片段拼接在一起来生

蛋白质技术实现突破 IBM助力癌症研究

  近日,IBM宣布全球网格大同盟助力”征服癌症”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科学家可以通过计算系统对以前复杂的手动流程实现自动化,加速识别与癌症有关的蛋白质结构,找出治愈癌症的最佳方案。   “结晶化”技术被攻克,蛋白质识别速度大幅提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透露,2007年,在全球总的死亡人口

纳米孔技术检测蛋白质获重要突破

  对通过纳米孔的DNA进行测序,可提供长的读长,单分子的读数,并且能够避免昂贵的荧光标记和费时的扩增步骤。那么,纳米孔方法能为蛋白质研究做什么呢?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这种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强大的。纳米孔的直径约4纳米,是一层人造膜上产生的一个纳米孔,使研究人员能够收集一

Nature发布突破性蛋白质新技术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强大的新方法来寻找结合特定蛋白质的候选药物。  发表在本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种新方法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它可以同时应用于大量的蛋白质,甚至直接应用于自然细胞环境中成千上万不同的蛋白质。一些小分子可以用来确定它们靶蛋白的功能,并可充当

昌增益:蛋白质工程“先遣技术”待突破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神奇的分子”,它们是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参与生命的几乎所有过程。成千上万种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神奇面纱仍等待着科学家们一层层揭开。  北京大学跨院系蛋白质科学中心主任昌增益指出,尽管蛋白质工程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大舞

高通量蛋白质检测技术获重大突破

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闪亮登场中国计量院高通量蛋白质检测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高通量蛋白质分离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突破给我们很大鼓舞,但这只是我们大规模系统集成研究的一部分,我们正在着力于系统后续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套集成系统将为蛋白质组的分析提供一个完整规范的平台。”谈起不久前通过项

技术新突破

目前国内生产的表面/界面张力仪的厂家有不少,表面/界面张力仪的型号更是多种多样,但是除了上海方瑞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表面/界面张力仪外,没有一家拥有“准确性自动校准”“温度自动补偿”这些国际先进且非常实用的全新技术。 所谓“准确性自动校准”就是将仪器测试标准样品的整体误差自动进行修正,以二次蒸

十年努力,Nature发布突破性蛋白质新技术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化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第一次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以可重复循环将化学标记附着到蛋白质上,并随后移除它们的能力。         他们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本周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这一研究成果将使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天然形成蛋白

太赫兹技术突破

2016年10月28日消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3所已获得中国首幅太赫兹波段外场SAR图像,太赫兹波段雷达成像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通过首幅太赫兹波段外场SAR图像,主要技术指标和成像算法得到了试验验证,为太赫兹雷达工程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不过,由于高功率太赫兹辐射源发展水平的限制,太赫兹雷达系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