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极目”卫星首次发布天体爆发事件探测结果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获悉,成功发射一个多月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命名“怀柔一号”极目望远镜,英文简称GECAM)两颗卫星,近日观测到编号GRB 210119A的天体爆发事件并及时向国际天文界发布,这是“极目”卫星团队发布的首个天体爆发事件探测结果。 “极目”双星入轨后,有效载荷状态良好,各项功能都得到有效验证,此前已成功观测到伽马射线暴、天蝎座X-1的地球掩食、X射线脉冲星、太阳耀斑以及高能宇宙线事例等现象,科研团队预计后续将有丰富的科学产出。 “极目”卫星团队介绍说,最新发布的GRB 210119A天体爆发事件发生于北京时间2021年1月19日上午10时54分09.85秒,根据“极目”卫星观测的各个能段的光变曲线,该次爆发持续时间约50毫秒,很可能是一个短伽马暴,但也不排除是一颗新磁星爆发,具体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次观测结果还展示出“极目”卫星相比于其他的高能全天监测......阅读全文

HXMT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科学观测(二)

特点:能量覆盖面积广仪器几何面积大望远镜视场宽张双南老师具体解释说,首先,这个X射线的仪器覆盖的范围是比较广的,覆盖从1kev到300kev左右,有基本上300倍的能量覆盖的范围,如果再加上对伽马射线暴的探测能力,到3000个kev,覆盖的范围就有3000倍,很少有这样一个卫星能有这样宽的光子覆盖范

3万光年外磁星爆发耀眼光环如太空烟火

   Swift's X-Ray望远镜捕捉到正在燃烧的中子星SGR J1550-5418的周围一个正在扩大的光环    当磁星表面突然破裂,SGR J1550-5418就可能会出现伽马射线爆发    天文学家认为,软伽马射线复现源是磁星或具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   北京时间2月12日消息,

6500光年外发现55万岁奇异磁星

图片来源:NASA网站   北京时间5月28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磁星是一类周期性爆发剧烈辐射的致密星体,它是恒星死亡后留下的残骸,其中一些是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近日利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其它数颗卫星开展的一项观测结果显示,磁星可能要比原先设想中的更加多样化,并且在数量

木卫一“伊娥”:掀起你的盖头来

   在古罗马神话故事中,柔弱美丽的伊娥(IO)深得天神朱庇特的欢心,因此,当科学家们在给木星(朱庇特)的各个卫星取名字时,将“伊娥”赐给了其火山卫星木卫一。  “伊娥”不仅是“朱庇特”心中的“白月光”,也成为不少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有不少科学家再三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

吴季:先导专项推动空间科学跨越发展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并明确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就即将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科

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2019项目指南

关于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2019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19〕5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2019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报。国

美卫星在相互碰撞星系中发现黑洞活动证据

   两个含巨型黑洞螺旋星系碰撞过程。美探测器发现黑洞活动确凿证据  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近日根据“雨燕”卫星的长期观测数据,发现了黑洞活动的确凿证据。2010年5月26日,美国宇航局就“雨燕”卫星的最新发现发布了新闻简报。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天文

嫦娥二号向深空挺进

  严俊坐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大厅里,桌上摆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卫星模型。此刻,这位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和他心爱的嫦娥二号,相隔150万公里。   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始了新的使命。   在人类127次探月活动中,嫦娥二号不是最早的一次,却是走得最远的一

盘点:新冠与中国科学的2020

  2020年,没有人猜到开头就是一场大疫,生命以未曾预料的方式消逝,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疫情犹如战场,需要科学家们的强力支援。医生们在一线抢救危重病人,病毒学家解析病毒序列,公共卫生学者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免疫学家们攻坚疫苗研发,探索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加速进度。随着多款新冠疫苗研发成功,

中华“慧眼”观测能力有多强?

  ——解读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结构示意图  茫茫天宇间,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中国方阵”中,除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之外,还有一颗近日发射升空的新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与其他航天器相比,这颗重约2.5吨,在距地面55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中科院暗物质卫星团队收集19亿个粒子数据

悟空团队在编写分析软件,左一为总负责人常进。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供图 丙申猴年的日历只余下最后几页,丁酉鸡年就在眼前。岁末年初,我们推出特别策划我的这一年,听听不同领域的翘楚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期许,聊聊他们对所处行业的观察与思考。这些来自个体的感悟与收获,或许恰恰是对这个时代和社会最敏

慧眼卫星成功进行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轨实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慧眼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开展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实验,定位精度达到10公里之内(3倍标准偏差),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器利用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为未来在深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已于8月21日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正式刊出。  2017年6月15日

“爱因斯坦探针”望远镜光学组件样机研制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完成了“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 Probe,简称EP)卫星的宽视场聚焦X射线望远镜光学组件样机研制,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该项工作是由以国家天文台X射线成像实验室为核心的EP硬件团队完成的。这是国内首次完成宽视场聚焦X射线望远镜光学组件样机的研制。  EP是中科

美科学家在地球15亿光年外发现巨大能量爆发

5毫秒释放能量相当于一个2000兆瓦大型发电站200亿亿年间发电量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们日前称,他们利用“帕克斯”射电望远镜成功地在距地球15亿光年处观测到了一次巨大的能量爆发,整个爆发过程持续了5毫秒,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一个2000兆瓦的大型发电站在200亿亿年间

首颗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计划今年发射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今年计划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可观测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发等。这将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  中央媒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活动正在进行。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国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发射成功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6月15日11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该卫星项目被纳入中科院空间先导专项计划,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分别负责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及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和科学应用。

“墨子、悟空”后 中科院启动爱因斯坦探针等项目

   在 “悟空”、“墨子”、“慧眼”和实践十号等科学卫星相继取得重大科学成果和社会影响后,2018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宣布 “空间科学(二期)”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式启动。  专项二期瞄准宇宙和生命起源与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两大科学前沿,在时域天文学、太

第S12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超强太阳风暴和太阳周异常行为

  太阳风暴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空间天气现象。出席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以“超强太阳风暴和太阳周异常行为”为主题的第S12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如何理解太阳风暴的形成机制和对地球的影响和危害,如何预报和应对超强太阳风暴是亟待研究的重大空间科学问题。   危害是客观存在的   太阳风暴是指剧烈的太

“慧眼”卫星发现迄今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

  9月21日,《自然-天文学》在线发表“慧眼”(HXMT)卫星最新观测结果:在高于200千电子伏特(keV)的能段发现黑洞双星系统的低频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量最高的低频QPO现象。研究表明,其起源于黑洞视界附近的相对论喷流

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预计四年建成

   这五年,中国科技发展驶上快车道,一连串科技进步令人惊叹,一大批重大成果惊艳全球——“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系统居世界之冠,暗物质卫星“悟空”成功发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完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

美刊公布十佳天文照片:太阳系行星夺冠

  新浪科技讯 8月17日消息 据美国《发现》杂志报道,凝视夜空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等待你的是宇宙那无比壮观的景象。但是当你利用望远镜和照相机观测太空的时候,你甚至能捕捉到连我们的眼睛也察觉不到的美景。   《发现》杂志和美国星特朗(Celestron)公司联合主办了“拍宇宙”大赛,为使用星特朗器材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科学家证实双中子星合并直接产物不仅是黑洞

   4月10日21时,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位于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M87星系,其质量非常巨大,大约是太阳质量的35-65亿倍。然而,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恒星级的黑洞(数倍到几十倍太阳质量)。天文学界认为,这类恒星级的黑洞一般来源于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的剧烈塌缩或两个致密天体(如两

中国科学家尝试用“利器”破解宇宙元素起源之谜

我国核物理科学家将通过利器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探究宇宙中的元素起源和X射线暴现象的产生之谜。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由中科院近物所牵头,联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4家单位,共同申请的天体环境中关键核反应过程研究项目,最新获十

美宇航局公布太阳爆发及日冕雨壮观影像(图)

日冕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上周,美国宇航局负责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以下简称SDO)项目的科学家公布了最令人吃惊的太阳影像,这些影像是此前任何人都未曾见到过的。现在,他们又公布了一段有关太阳爆发以及日冕雨的影像。   宇航局华盛顿总部的里卡・古哈萨库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国家航天局局长:我国空间探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瞭望》新闻周刊从国防科工委获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实施。 目前,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通过评审出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发射,卫星预期在轨运行一年;二期“落”月探测也已通过论证。 以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中国空间探测活动已

美天文学家观测到伴星系统的“死亡之舞”

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雨燕号”(SWIFT)卫星和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RXTE),天文学家有幸发现银河系中一个伴星系统上演的“死亡之舞”。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2007年6月7日,“雨燕号”突然

空间先导二期启动 五年将发4颗科学卫星

7月4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式启动,同时,爱因斯坦探针(EP)和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部署了未来五年内将发射的四项科学卫星工

空间先导二期启动 五年将发4颗科学卫星

7月4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式启动,同时,爱因斯坦探针(EP)和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部署了未来五年内将发射的四项科学卫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