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I2014:丙肝疗法已迎来无干扰素时代

2014年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感染大会(CROI)于3月3日-6日在美国波士顿顺利召开。会上公布的几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新的不含干扰素的治疗方案使丙型肝炎的治愈率超过了90%,丙型肝炎的治疗正在发生一场革命。 PEARL-III试验 在PEARL-III试验中,未经过治疗的、基因型为1b的慢性丙型肝炎(未发生肝硬化)的患者应用来自艾伯维的全口服、不含干扰素的治疗方案联合利巴韦林。经过12个周的治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达到了99.5%。即使是难治性肝硬化患者,缓解率也达到了92%-96%。 “丙型肝炎目前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时间更短的新的选择。”艾伯维公司的一位发言人Javier Boix说。 “这种试验方案适用于所有基因型为1型的患者。对于基因型为1a和1b型的患者,无论有没有接受过治疗,都适合应用这种方案。”Boi......阅读全文

丙型病毒型肝炎的病因

  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

丙型病毒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1、急性肝炎 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或黄疸前期症状。肝大质偏软,AL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17.1umol/L,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明显,病程6个月以内。  2、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

丙型病毒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HCV进入体内之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浆中HCV浓度约为100—100000000/ml。病毒血症间断地出现于整个病程。在第一周即可从血液或肝组织中用PCR法检出HCV RNA。第2周开始,可检出抗HCV。少部分病例感染3个月后才检测到抗HCV。由于缺乏适当的细胞培养体系,HCV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丙型病毒型肝炎的疾病概述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

丙型病毒型肝炎的症状体征

  (一)潜伏期: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d。  (二)临床经过  1、急性肝炎 各型病毒均可引起。丙型肝炎超过50%转慢性。 (1)极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丙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少数患者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状为主,类

丙型病毒型肝炎的病理变化

  1、基本病变 病毒性肝炎以肝损害为主,肝外器官可有一定损害。各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弥漫性变形、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变形通常表现为气球样变。病变早期以气球样变为主,表现为肝细胞肿胀,胞核浓缩,胞浆颜色变浅、透亮,状如气球,称之为气球样变。一些肝

丙型病毒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二)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介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

  1、肝功能  包括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  2、丙肝病毒抗体  抗HCV。  3、丙肝病毒定量  血清HCVRNA,了解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4、影像学  腹部肝胆脾超声检查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必要时行腹部增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1、抗HCV  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

怎样预防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

  1.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血液传播,献血员中HCV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之一。因此加强对献血员队伍的管理及血液质量控制,消除传染源。  2.认真开展抗-HCV及转氨酶筛查。建立对HCV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开展更敏感的HCV基因诊断方法,提高筛查阳性率。  3.大力提倡义务献血,淘汰职业有偿

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1、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肝病毒(英文缩写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丙肝是可防可治的。   l 丙肝和甲肝、乙肝、丁肝、戊肝等都属于病毒性肝炎,但这几种肝炎的传播途径、病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都不尽相同。   l 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可导致慢性肝炎,部分患

丁型肝炎新疗法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日前,Eiger Bio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该公司开发的治疗丁肝病毒(HDV)感染的lonafarnib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Lonafarnib是一种用于治疗丁型肝炎的“first-in-class” 异戊二烯化抑制剂。   丁型肝炎是由HDV感染造成的,

特殊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儿童和老年人 有关儿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FNα单一治疗的SVR率似高于成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好。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介绍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属于黄病毒科的丙型病毒引起,这种病毒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和免疫反应的作用。感染后患儿无症状,仅在入托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血清单项转氨酶升高,抗丙肝病毒抗体阳性。丙肝的传播途径是输血、注射血液制品及共用注射器等。有输血史的患儿四个月后应查丙肝病毒。患丙肝后要

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正链RNA,有包膜和核衣壳。主要有5个基因型,我国以Ⅱ型和Ⅲ型为主。丙肝病毒加热煮沸10分钟、经1:1000的甲醛在37度下处理96小时及紫外线照射、20%次氯酸和氯仿处理均可灭活病毒。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

治疗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介绍

  1、治疗对象  ①急性丙肝;  ②慢性丙肝炎;  ③丙肝肝硬化代偿期。  2、治疗方法  (1)干扰素这是治疗病毒性肝炎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部分患儿受到一定效果。  (2)干扰素加病毒唑干扰素每周三次,病毒唑口服。

新进展!丁型肝炎新疗法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丁型肝炎是由HDV感染造成的,被认为是人类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HDV感染只会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发生。丁型肝炎与乙肝相比,导致更严重的肝病,与加速肝脏纤维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相关。据统计大约4.3%-5.7%慢性乙肝患者会受到HDV感染,然而在某些地区这一比例更高,其中包括蒙古、中国、

关于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中毒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中毒性肝炎、寄生虫病等常并发肝功能异常。继发的肝损害常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2.婴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或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出现黄疸或生理性黄疸延迟不退,肝脾肿大。病原学上包括可经母婴传播的乙型

概述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丙型肝炎  潜伏期2~26周,平均7周。多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常见乏力或活动耐力下降、厌食、腹部不适等。约四分之一的患儿出现轻度黄疸。肝脏轻到中度增大,脾肿大少见。谷丙转氨酶(ALT)单相增高。病程3~6个月或更长时间。40%~60%转为慢性丙型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  当患儿乙型与

关于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血常规及凝血方面的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凝血相异常标志肝损害。  2.肝功能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都有不同程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AST逐渐升高,反映肝细胞破坏较重。  3.病原学检测  (1)抗-HCV抗体是临床诊断急性、慢性

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在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

关于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介绍

  1.特异性诊断  血清抗-HCV阳性,HCVAg阳性或HCVRNA阳性,均可作出诊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或连续检测HCVRNA2次阳性的意义更大。  2.确定诊断  凡临床诊断为急性、慢性、重症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病例,经病原学或血清学特异性诊断方法,确定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人才

《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标准正式实施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较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我国约有1000万丙肝感染者。针对丙肝发病特点,为及时发现丙肝感染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标准,该标准于12月15日正式实施。标准明确定义了丙肝筛查的高危人群、筛查时间,并要求对筛查出抗-HCV 阳性的患者及时进

非洲爪蟾立大功!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机制助力新疗法开发

  肝炎病毒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在对抗甲肝、乙肝以及丙肝等多种肝炎过程中取得了极大成就。但是对于戊型肝炎目前尚没有一种对应的疗法被批准。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行传播。这些患者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非和南非地

什么是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是由于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本病的发病率比较低,大部分患者会合并乙肝出现。  如果不及时控制,往往会出现肝炎的症状,可以表现为全身乏力,恶心,反酸,厌油,呕吐,腹胀,腹痛等等,查肝功能往往提示存在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丁型肝炎抗体的概述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是一种缺陷性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为35~37nm,呈球形,其外膜为HBsAg,核心内含有特异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病毒RNA。HDV在成熟过程中,需要借助于HBsAg作为外膜蛋白而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HDV本身不能感染,只

淤胆型肝炎的症状

  症状表现轻而黄疸深:由于淤胆型肝炎的肝细胞坏死不重,而以淤胆为主,故症状相对较轻,黄疸可以很深。  尿色深黄而大便色浅:由于胆道系统有炎症,造成梗阻,排泄至肠道的胆汁成分减少,故大便颜色浅,似陶土色,故称陶土色大便,而淤滞的胆红素逆流至血液,由尿排出,故尿色极深。  淤胆型肝炎体征表现是肝脏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