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青报:从屠呦呦获诺奖看我国科研评价体系

屠呦呦是“三无”人员——没有博士学位,没有出国经历,不是院士。她是1955年的大学毕业生,学的又是中医,你说有哪些访问学者出国去学中医?谈及屠呦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机研究员李国杰的几句话引起了大家的笑声。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引起社会对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广泛讨论。屠呦呦获奖折射出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哪些不足?我们该如何建立起适合中国现状的科研评价体系?青年学者应如何定位自己的研究?日前,在合肥举办的2015中国计算机大会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举行了“从屠呦呦获诺奖看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特别论坛,邀请两院院士和多位国内外产学研人士共同探讨这些话题。 以科研成果的影响来论英雄 李国杰认为,屠呦呦评不上院士是因为有一种群体性的认识偏差。因为我们比较喜欢所谓的重大成果,一个大的工程,搞了多年以后,很难分清谁做出最原始的贡献,也很少有人去注意这一点......阅读全文

一说青蒿素眼睛就亮,“场合”上的事都不会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关于她的报道铺天盖地。实际上,真正见过她本人的记者,依然很少。  她顽强抵抗着外界的关注。屠呦呦曾对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院长,可以了吧,赶紧停下来。我不太愿意搞这些场合上的事情,是时候谈谈青蒿素的具体问题了吧。”科研,她愿意谈;其他的,“实在不会”。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昨天下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一则“热烈祝贺北大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等多个北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  消息称,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早在2

屠呦呦团队科研新突破 抗疟名药青蒿素着手对付肿瘤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这是党的十九大赋予我们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更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担当。中医药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2018年,她和团队将重点攻关青蒿

科学史丨“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

黎润红1 饶毅2 张大庆1(北京大学 1医学部100191,2 生命科学学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成果的评价存在着诸多争议,甚至在青蒿素发现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之后,相关的争议

饶毅专访:扎实做事是青蒿素科学史最有价值告诫

饶毅  曾经有人通过中间人间接来咨询我“在发现青蒿素贡献上,屠呦呦和其他人的顺序问题”,我当时就认为,“屠呦呦肯定是第一人。”  9月中旬,国内开始传出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此前的8月22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发表《》,

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拉斯克奖展示中医药价值

  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登上了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的领奖台: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在纽约隆重举行。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给中国五大警示

  2015年10月5日,因在青蒿素研究中贡献卓著,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威力有多大?有医史学家说:“罗马亡于疟疾,明朝亡于鼠疫。”(范行准在《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可以确定的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意

“把论文变成药”:屠呦呦团队的新年期望

  “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2018年初,出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略显焦急。  在这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眼中,“新年”更多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在提醒她“还有很多事要做”。  屠呦呦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谈起了她的新年期望。  期望一:发现青蒿素更多“

把论文变成药”:屠呦呦团队的新年期望

  在这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眼中,“新年”更多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在提醒她“还有很多事要做”。  屠呦呦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谈起了她的新年期望。  期望一:发现青蒿素更多“秘密”“把论文变成药”  自1969年正式接触抗疟药,至今近50年的岁月中,屠呦呦与青蒿素结下不解之

科技精英领跑世界:中国科学家屡获国际科技奖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科技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科学家屡屡斩获各类国际科技奖项。  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受中医药典籍启发,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为全球抗击疟疾作出巨大贡献。这是中国科学

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图1. 抗疟药青蒿素。自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从中草药植物青蒿 (Artemisia annua L) 中发现了青蒿素 (artemisinin) 之后,人们已合成许多青蒿素衍生物,其中包括活性比青蒿素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为了保护这一重要

揭秘“青蒿素”研究发展始末

1960年,黄鸣龙(左二)与周维善(左三)在捷克科学院有机和生化研究所前合影(周维善供图)不同种类的青蒿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 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的关系。这一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编者按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

创新人才成长的张弛之道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王澍的代表作之一“钱江时代”王澍屠呦呦  2012年2月名不见经传的王澍获得国际建筑顶级大奖,引起广泛关注。联想起2011年9月获得国际医学顶级大奖的屠呦呦,他们均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在获奖前都默默无闻。在举国呼唤创新人才的时候,两人获奖不仅提振了中国本土创新信

外媒:方舟子称屠呦呦"夸大自己成就"

  中国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刚刚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在发表研究成果时忽略了他人的贡献。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7日报道,84岁的药学家屠呦呦在10月5日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名获奖者之一,她在从植物药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的研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屠呦呦获奖领域——疟疾 与文化和历史的纠缠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在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30揭晓,三位科学家因为其在抗寄生虫领域的杰出贡献,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其中,美国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 Omura因为他们开发出了抗蛔虫新药阿维菌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

疫苗和药物之王的桂冠与创新机制

【在表象和以钱财衡量一切的面前,真正的疫苗之王被遗忘了,反而是依靠疫苗获得巨额钱财的暴富者……】长春长生公司疫苗案件事件曝光后,被媒体称为“疫苗之王”的高俊芳等18名涉案人员被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以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罪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从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真正的疫苗之

屠呦呦团队大招:除了疟疾外,青蒿素还可治疗红斑狼疮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6月17日,诺奖得主屠呦呦领衔的团队对外公布,经过团队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图片来源于网络  斑狼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它会引起身体的各

中国中医科学院回应屠呦呦和青蒿素热点问题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围绕其发现青蒿素的始末以及青蒿素药物问题,公众颇为关注,甚至引发争议。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9日举行记者见面会,对相关情况作了回应。  尽管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了青蒿素,但青蒿素的专利权并不在我国。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姜廷良解释,这与我国当时没有实施专利保护法

疫苗和药物之王的桂冠与创新机制

   【在表象和以钱财衡量一切的面前,真正的疫苗之王被遗忘了,反而是依靠疫苗获得巨额钱财的暴富者……】  长春长生公司疫苗案件事件曝光后,被媒体称为“疫苗之王”的高俊芳等18名涉案人员被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以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罪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  从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

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揭晓!屠呦呦、陈薇等人入选

  近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名单正式出炉,推选委员会从82名有效候选人物中评选出20名,其中生物医药领域包括了中国干细胞领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员、不久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研究员、领导我国在境外进行疫苗临床研究实现“零突破”的陈薇研究员等。20名候选人具体名单如下:

评论:青蒿素传奇折射出的一种力量

  当地时间9月23日,81岁高龄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美国纽约领取了国际医学界著名的“拉斯克奖”。她获奖的原因是,与其他中国科学家一道,发现了对疟疾有神奇治疗功效的青蒿素。  从一棵棵寻常的青蒿草中提炼出一种神奇的物质,让人类能彻底告别致死疾病的困扰——这就是屠呦呦等老一辈中国科学家们创

《光明日报》最早披露青蒿抗疟研究内情

虽然1977年3月《科学通报》刊发了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论文,但这篇只有一页的论文是面向科学共同体写的,而且没有介绍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因此,在 《光明日报》1978年6月18日刊发王晨的长篇通讯《深入宝库采明珠》之前,不仅是民众,即使是科学家也很少有人将青蒿素与抗疟联系在一起。

“无序科研”与“有序科研”,哪个模式好?

  “无序科研”在此指没有组织的科研,研究方向和目标不固定,科研人员自由发展,各自为战。  “有序科研”在此指有组织的科研,有长期坚持的研究方向,有明确的要攻克的目标,并有固定的研究团队。一个人沿着一个方向长期坚持研究下去,直至攻克目标,也算有序科研。  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多为“无序科研”。科

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屠呦呦、陈薇、裴端卿获奖

  2015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丰产年,在突破发展瓶颈,支撑产业升级和引领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科技创新展现出了自身巨大的能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于2016年1月14日隆重揭晓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2015年度科技创

为中国“典赞”!中国科协揭晓2019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典赞·2019科普中国”揭晓盛典在京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2019年12月17日,在“典赞·2019科普中国”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揭晓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事件: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2019年1月

陈凯先院士:重大关键项目攻关需要“新型举国体制”

   “因为获诺贝尔奖而众所周知的青蒿素,是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经济、科技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大协作研发出来的产物。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是放在今天,这样的成果可能会做不出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委员感慨。  这份感慨,源自“十三五”规划草案提出的“重大关键项目上,要发挥

2015中国科技盘点:本土科学家首获诺奖

   2015年,谁是中国科技界最牛的“牛人”?这一年,我们又造出了哪些“神器”?发生了哪些大事将推动科技的进步与科研成果的转化?  “牛人”  【屠呦呦】本土科学家首获诺奖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因而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

程曼诗:科研经费真的是块“唐僧肉”?

  近些年,一批诸如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统科研单位频发贪腐,引发各方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1月5日《中国企业报》)  根据财政部统计:近8年来,我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已经接近3万亿元。科技部部长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