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中华鲟停止自然产卵水体污染成最大威胁

今年9月,长江水产研究等多家研究单位确认,2013年,在葛洲坝下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32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不断衰减。科研人员认为,这背后是一系列的原因,长江水体污染、经济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割让”、船只渔网的误伤,都让中华鲟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不断受到挤压,日益脆弱。中华鲟专家危起伟呼吁,中华鲟野生种群消失前,控制污染、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为中华鲟营造新的生存空间迫在眉睫。 今年8月到9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鲟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沿长江中下游1600多公里江岸,走访了20个城市98位渔民。 他们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见过去年繁殖的中华鲟幼鱼吗? “没见过。”这些传承父辈衣钵平均渔龄在40年左右的渔民们回答。 这98个否定答案印证了课题组去年底的监测结果——去年11月、12月中华鲟产卵期,课题组“用三种方法监测,都没有发现卵或受精卵。”去年没有产卵,今年自然没有幼鱼。 “这意味......阅读全文

野生中华鲟停止自然产卵-水体污染成最大威胁

  今年9月,长江水产研究等多家研究单位确认,2013年,在葛洲坝下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32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不断衰减。科研人员认为,这背后是一系列的原因,长江水体污染、经济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割让”、船只渔网的误伤,都让中华鲟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不断受到挤压,日益脆弱

中国科学报:中华鲟“零产卵”警报

   工作人员正在救治受伤的中华鲟。  10月下旬,秋风渐冷,江水萧瑟。徘徊在长江口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鱼类资源监测船,结束了最后一次大范围搜寻,再次黯然而归。  今年5月至今,经过近万平方公里的持续监测,一尾野生中华鲟幼鱼都未出现在监测视野中。而在去年秋冬,上游产卵场的监测也一无所获

38年,他见证了一场拯救灭绝的“接力”

今年,作为鲟类专家的危起伟退休了。可就在7月21日,他研究了30多年的长江珍稀鱼类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灭绝。而他还在持续研究的长江极危物种——中华鲟也进入自然种群灭绝的倒计时。 过去半个多月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几乎每天都在与各路媒体打交道,回答有关中

大规模放流后,如何精准追“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83.shtm “妈妈,快看,大鱼坐着‘滑梯’到江里了!”3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的胭脂园里人头攒动,一条长约1.5米的中华鲟从高台处乘坐“滑梯”顺流而下款款入江,激起一片水花后,畅游远去。

PNAS:研究证明含锡化合物致中华鲟畸形

  胡建英小组的研究唤起了中华鲟保护工作的新角度和新思路   5月27日的Science新闻专栏(ScienceNOW)详细报导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胡建英课题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研究论文“Malformations of the endangered Chines

长江重庆南岸区段受污染-市民担心鱼儿产卵

污水流入江中,市民担心影响鱼儿产卵。 记者 史宗伟 摄  昨天,南岸区陈先生给本报来电称,他家住在丹回路附近。以前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去丹回路河堤下江边看鱼,“那里以前叫哑巴洞,水质清澈,每年开春就有很多鱼儿到这里产卵,但近两年看不到了。污染太严重,鱼儿不敢来了。”  现场  污水流进江鱼儿很受伤 

研究表明:水质污染致野生中华鲟面临灭绝危机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有监测显示,“国宝”中华鲟野生种群目前正因种群数量减少、生态环境变化等问题而难以繁殖,面临灭绝危机。  2014年11月至12月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院所联合对中华鲟自然繁殖情况展开了监测,结果非常令人失望,他们没有监测到野生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这是在2

广东海洋污染威胁海龟生存-旅游开发无处产卵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今年到目前为止暂时只有4只海龟上岸产卵,产下了16窝蛋。在保护区成立25年来,海龟产卵数量并未明显上升,一直在低位徘徊,海洋环境保护的前景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忧心忡忡。  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曾经在巡查时发现一只海龟的肛门有白色物品,拉出来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16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急剧衰退趋势。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全力拯救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

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6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急剧衰退趋势。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全力拯救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

居民四川岷江水域网到“怪鱼”-待专家鉴定

  家住四川宜宾县蕨溪镇半边街的陈武23日在河里网到1条怪鱼。该鱼体呈纺锤形,长约33厘米,背顶部有一行大而硬的骨鳞,头尖而长,皮肤类鳄鱼状,呈黑褐色。  陈武告诉记者,他于22日晚把渔网放在蕨溪镇中心医院旁边的花潭溪中,23日早上6点多钟收网时,发现这条鱼被缠裹在网里,小心取出

日科学家发现凤蝶产卵机理

  日本JT生命志研究馆和大阪大学、九州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了凤蝶的母亲只选择在幼虫能够食用的柑橘科叶片上产卵的机理和产卵时选择可食用叶片的遗传基因。这是科学家首次从遗传基因角度了解到昆虫选择在幼虫食物上产卵的本能。该发现加深了对昆虫如何随环境的变化改变食物种类以及昆虫如何进化的理解。   

白鲟灭绝之后,我国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其他濒危动物?

白鲟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主要有两次,都是在它被宣布灭绝的时候。  第一次是在2020年1月,危起伟团队在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布论文,基于野外调查和白鲟误捕记录,推断白鲟已经灭绝。危起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江所”)研究

珠江流域建1.4万座水库-导致渔业资源衰退

  明年起,我国将在南方最大河流,也是全国四大河流之一的珠江实施禁渔期制度。农业部渔业局近日在广东珠海召开会议,对制度的实施予以部署。   珠江素有“我国南方天然水生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该流域禁渔期制度的实施,背后自然有渔业资源衰退的坏消息。据有关方面调查,近30年来,由于江河污染、过度捕捞,尤

长江保护区调整违法-学者急呼听证及行政复议

  2月27日晚11时,一份题为《关于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公开信》发到记者的邮箱。发信者是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  在这封长达万言并附有大量图表的公开信中,范晓以“中国公民、地质与环境学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名义,吁请所有关心地球环境与

长江鱼类保护难在哪:九龙治水监管难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虽然长江生态濒临崩溃之说过于夸张,但长江鱼类资源衰退却是不争的事实(详见本报2月25日《长江生态 发展与保护须并举》)。目前长江鱼类保护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已采取增殖放流、生态调度等鱼类保护措施,但部分措施存在盲目性   记者在长江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

      新华网宜昌1月17日电日前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0年三峡工程生产计划会上获悉,我国中华鲟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华鲟研究所今年将整理完善中华鲟子一代全人工繁殖技术,加强子一代后备亲鱼培育,并继续进行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工作。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以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子一代个

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天然水域产卵出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65.shtm 3月26日,记者从在四川宜宾市江安县开展的“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中了解到,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时隔23年后在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长

自然界的污染种类和来源

水污染、噪音污染、按人类活动分、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陆地污染、海洋污染、空气污染等。1、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2、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

中华鲟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生殖细胞发育研究团队在中华鲟生殖细胞标记基因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细胞与组织研究》在线发表。   此项研究鉴定了DAZ(deleted in Azoospermia)基因家族成员boule和dazl,揭示了它们在中华鲟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

把自然讲给你听:-如何应对臭氧污染?

到2025年,要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的结构,实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 阳光灿烂的晴热天气,天空常常湛蓝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气清新的户外闻到一种“鱼腥味儿”,这可能是臭氧污染在作祟。日前,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通报,2022年上半年全国生

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直指水电“谋杀”生态

  三峡大坝蓄水后“四大家鱼”繁殖规模骤减95%以上;葛洲坝使中华鲟种群数量减少83%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金沙江干流的鱼类资源已经濒临崩溃边缘。”日前公布的《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直指水电开发对水生生物带来的灭绝性影响。   那么,水电究竟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在水

我国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技术获得成功

  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了解到,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的中华鲟受精卵近日陆续孵出中华鲟仔鱼,这标志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历经30年的研究获得成功。  据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介绍,这次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雌雄亲本都是农业部中

《自然》杂志发文介绍中国应对污染成功试验

  近日,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彦随,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助理研究员李玉恒、博士生陈聪等,在《自然》杂志发表通讯文章《应对污染:中国的成功试验》,对北京APEC峰会期间中国政府通过严格的区域管控与减排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雾霾天气的成功试验及启示进行了评论。  在北京APE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水生生物保护形势

大连漏油污染难自然降解-清油剂或引发二次污染

  中石油集团昨日披露,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廖永远近日在中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表示,“7・16”大连新港原油管线爆炸事故,是一起严重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损失惨重,影响巨大,性质恶劣,教训深刻。  他表示,尽管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负责加注脱硫剂的

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高是土壤污染主因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这位负责人说,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的范围是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

动植物基因工程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1976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制定并公布了“重组DNA研究准则”,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基因工程的安全性。该准则除了规定禁止若干类型的重组DNA 实验以外,还就实验安全防护等制订了若干具体规定。将实验室的物理防护分为P1—P4 四个等级,生物防护分为EK1—EK3 三个等级。为了申请ZL或争夺市场等

鲟鱼生殖干细胞移植研究获进展

   长期以来,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鲟功能性灭绝,长江水生生物的另一个旗舰物种——中华鲟也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相关团队在鲟鱼生殖干细胞移植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有望实现通过长江鲟代孕产生中华

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引忧虑-致鱼类面临生存危机

  渔民李瑞生家客厅的显要位置还挂着一张由株洲县畜牧水产局1980年颁发的奖状,表彰他所在的白沙洲渔业队在当年渔业生产中获得优异成绩。   “当时一天捕两三百斤鱼完全没问题,还要上交一部分鱼给国家。”62岁的李瑞生骄傲地指着奖状,但是近年来捕鱼量急剧下降,他一下子丧了气:“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