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技术获得成功

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了解到,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的中华鲟受精卵近日陆续孵出中华鲟仔鱼,这标志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历经30年的研究获得成功。 据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介绍,这次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雌雄亲本都是农业部中华鲟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养殖的子一代群体优选培育个体,中心近期对其实施人工催产和授精,总计获得了受精卵6.25万粒,目前已经陆续孵出子二代中华鲟仔鱼2.3万尾。与此同时,中华鲟雌雄亲本产后健康存活。 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意味着今后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保存物种,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对中华鲟以及其他濒危淡水鱼类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被称为水中“活化石”。目前中华鲟仅在长......阅读全文

我国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技术获得成功

  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了解到,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的中华鲟受精卵近日陆续孵出中华鲟仔鱼,这标志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历经30年的研究获得成功。  据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介绍,这次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雌雄亲本都是农业部中

中国科学报:中华鲟“零产卵”警报

   工作人员正在救治受伤的中华鲟。  10月下旬,秋风渐冷,江水萧瑟。徘徊在长江口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鱼类资源监测船,结束了最后一次大范围搜寻,再次黯然而归。  今年5月至今,经过近万平方公里的持续监测,一尾野生中华鲟幼鱼都未出现在监测视野中。而在去年秋冬,上游产卵场的监测也一无所获

鲟鱼生殖干细胞移植研究获进展

   长期以来,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鲟功能性灭绝,长江水生生物的另一个旗舰物种——中华鲟也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相关团队在鲟鱼生殖干细胞移植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有望实现通过长江鲟代孕产生中华

居民四川岷江水域网到“怪鱼”-待专家鉴定

  家住四川宜宾县蕨溪镇半边街的陈武23日在河里网到1条怪鱼。该鱼体呈纺锤形,长约33厘米,背顶部有一行大而硬的骨鳞,头尖而长,皮肤类鳄鱼状,呈黑褐色。  陈武告诉记者,他于22日晚把渔网放在蕨溪镇中心医院旁边的花潭溪中,23日早上6点多钟收网时,发现这条鱼被缠裹在网里,小心取出

中华鲟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生殖细胞发育研究团队在中华鲟生殖细胞标记基因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细胞与组织研究》在线发表。   此项研究鉴定了DAZ(deleted in Azoospermia)基因家族成员boule和dazl,揭示了它们在中华鲟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

38年,他见证了一场拯救灭绝的“接力”

今年,作为鲟类专家的危起伟退休了。可就在7月21日,他研究了30多年的长江珍稀鱼类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灭绝。而他还在持续研究的长江极危物种——中华鲟也进入自然种群灭绝的倒计时。 过去半个多月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几乎每天都在与各路媒体打交道,回答有关中

PNAS:研究证明含锡化合物致中华鲟畸形

  胡建英小组的研究唤起了中华鲟保护工作的新角度和新思路   5月27日的Science新闻专栏(ScienceNOW)详细报导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胡建英课题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研究论文“Malformations of the endangered Chines

白鲟灭绝之后,我国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其他濒危动物?

白鲟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主要有两次,都是在它被宣布灭绝的时候。  第一次是在2020年1月,危起伟团队在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布论文,基于野外调查和白鲟误捕记录,推断白鲟已经灭绝。危起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江所”)研究

研究表明:水质污染致野生中华鲟面临灭绝危机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有监测显示,“国宝”中华鲟野生种群目前正因种群数量减少、生态环境变化等问题而难以繁殖,面临灭绝危机。  2014年11月至12月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院所联合对中华鲟自然繁殖情况展开了监测,结果非常令人失望,他们没有监测到野生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这是在2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

      新华网宜昌1月17日电日前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0年三峡工程生产计划会上获悉,我国中华鲟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华鲟研究所今年将整理完善中华鲟子一代全人工繁殖技术,加强子一代后备亲鱼培育,并继续进行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工作。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以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子一代个

我国首次实现长江特有鱼类长鳍吻L人工繁育

  经多年研究探索,世界首次人工繁殖长鳍吻L近日在长江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金沙江珍稀鱼类放流站获得成功。   长鳍吻L俗称土耗,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干支流水域,为金沙江特有鱼类。近年来,受水质污染和人工过度捕捞的影响,长鳍吻L数量大幅减少。   为保护这一鱼类资源,长江三峡集团从2

长江鱼类保护难在哪:九龙治水监管难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虽然长江生态濒临崩溃之说过于夸张,但长江鱼类资源衰退却是不争的事实(详见本报2月25日《长江生态 发展与保护须并举》)。目前长江鱼类保护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已采取增殖放流、生态调度等鱼类保护措施,但部分措施存在盲目性   记者在长江

大规模放流后,如何精准追“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83.shtm “妈妈,快看,大鱼坐着‘滑梯’到江里了!”3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的胭脂园里人头攒动,一条长约1.5米的中华鲟从高台处乘坐“滑梯”顺流而下款款入江,激起一片水花后,畅游远去。

长江保护区调整违法-学者急呼听证及行政复议

  2月27日晚11时,一份题为《关于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公开信》发到记者的邮箱。发信者是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  在这封长达万言并附有大量图表的公开信中,范晓以“中国公民、地质与环境学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名义,吁请所有关心地球环境与

鲟鱼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生殖发育与细胞工程研究团队通过对施氏鲟雌雄群体进行基因组重测序以及比较分析,筛选到施氏鲟雌性性别特异性DNA片段,并通过引物设计和群体验证,表明所获得的雌性性别特异性DNA分子标记在鲟科鱼类中具有通用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国际期刊《Genomics》(2021

WWF发布湄公河鱼类报告:大坝威胁巨型珍稀鱼类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俊 北京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新报告指出,如果湄公河水力发电大坝计划进一步实施,湄公河标志性物种――巨型野生鲶鱼的种群数量将濒临灭绝。   这份名为《野生生物之河:湄公河里的巨型野生鱼类》的报告指出,在湄公河里生活的野生鱼类中,有4种属于

鱼类芯片扫描仪在鱼类管理中有什么优势?

  1,提高鱼的存活率,提高产量。  2,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鱼类的定位跟踪,进行每条鱼的一对一管理。  3,及时掌握鱼的生长情况。  4,增加收益。  现代化渔场管理,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管理手段,为广大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野生中华鲟停止自然产卵-水体污染成最大威胁

  今年9月,长江水产研究等多家研究单位确认,2013年,在葛洲坝下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32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不断衰减。科研人员认为,这背后是一系列的原因,长江水体污染、经济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割让”、船只渔网的误伤,都让中华鲟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不断受到挤压,日益脆弱

面孔倒置-鱼类“傻眼”

   你是不是擅长记住人脸?日本稻田鱼也是——至少如果脸正放的话,是这样的。和人类一样,这种小型鱼类在识别按常规朝向放置的脸部方面没有问题。然而,也和人类一样,当面孔被颠倒时,稻田鱼会出现认知困难。此项发现表明,稻田鱼可能进化出针对面孔认知的独特大脑通路,就像人类一样。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elife杂

鱼类也会“相面”

你看上去很熟悉  一种生活在东非坦噶尼喀湖岩石之间的小型条纹鱼拥有意想不到的识别单个面孔的能力。它们利用这种能力,使造成威胁的陌生者保持在视野范围之内。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动物行为学》杂志。  研究人员发现,云斑尖嘴丽鱼通过观察不熟悉个体眼睛周围的模式而非鳍片、躯干等其他身体部位来识别它们。  

解析真骨鱼类基因组解析鱼类恒温起源之谜

  在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中,温度对生命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陆地上的鸟类和哺乳类能够适应各种生境,其恒温能力功不可没。相比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的生物获得恒温能力更为艰难,它们必须面对水体高比热,热量易丢失的挑战。然而,根据观测,至少有40种鱼类克服了这些困难,具备类似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恒温能

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直指水电“谋杀”生态

  三峡大坝蓄水后“四大家鱼”繁殖规模骤减95%以上;葛洲坝使中华鲟种群数量减少83%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金沙江干流的鱼类资源已经濒临崩溃边缘。”日前公布的《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直指水电开发对水生生物带来的灭绝性影响。   那么,水电究竟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在水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16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急剧衰退趋势。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全力拯救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

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6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急剧衰退趋势。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全力拯救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

鱼类也知“和而不同”

  国际研究人员最近在南美洲发现一些内部关系特殊的鱼群,它们的外表非常相似,在一个群落里和谐共处、共御天敌,但它们却是不同的物种,在选择食物时各有偏好,与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理念不谋而合。   英国《自然》杂志1月6日刊登报告说,英国班戈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巴西同行在南美洲发现具有上述特点的甲

鱼类交流靠“嘘嘘”

动物使用的一些通讯信号路人皆知,例如鸟儿唱歌和狮子咆哮。但也有一些动物出其不意,使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暗号。研究人员近日就发现,一种丽鱼在竞争中会使用尿液向对手输送化学信号。

鱼类疫苗不那么神通

  一项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最新研究表明,商业渔民使用的疫苗并不能保护鱼类免于疾病。  这项研究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智利瓦尔帕莱索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研究表明,接种疫苗的鱼在感染疾病时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症状,其对健康的影响和最终死亡情况显得就像它们从未接受过疫苗一样。  “现

追踪鱼类的好方法

减轻渔业危机的新希望——MlT小组报道发现了沙炜追踪鱼类的好方法    长期以来,全世界的渔业也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颇为重要而又富有争议的问题:海洋中还剩下多少鱼?    2006年2月初,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使用声呐技术来“照亮”海洋中的鱼

曹文宣获得长江水生生物养护特别贡献奖

     曹文宣获得长江水生生物养护特别贡献奖   7月24日,“世博会长江水生生物养护宣传周”在上海世博园启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宣布宣传周开幕。宣传周以“生命长江”为主题,旨在通过宣传长江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客观反映长江生态面临的严峻形势,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拯救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建成启用

  12月31日,位于江西省湖口县的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建成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家综合性淡水鱼科普馆。  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是一座集科普宣教、水生生物保护救助、鱼类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设有水生生物科普教育中心、江豚迁地保护中心、淡水鱼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特色农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