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内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将可窥见胰腺变硬 纤维化、表面不规则结节状;脂肪变性引起的肝脏肿大,局灶性或弥漫性胆汁性肝硬化。 纤维十二指肠镜或可见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液黏稠,ERCP造影显示胰腺管节段性囊状扩大。 直肠镜所见隐窝宽大、扩张,滞留较多的稠厚黏液。......阅读全文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内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将可窥见胰腺变硬 纤维化、表面不规则结节状;脂肪变性引起的肝脏肿大,局灶性或弥漫性胆汁性肝硬化。  纤维十二指肠镜或可见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液黏稠,ERCP造影显示胰腺管节段性囊状扩大。  直肠镜所见隐窝宽大、扩张,滞留较多的稠厚黏液。

羊水检查-胰腺纤维囊性变的检查

  1.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正常妊娠羊水GGT活性以妊娠14-15周时最为高,约为母体血浆的10-100倍,然后渐降,至胎龄30-40周时,只有15周时的1/40。于15周左右测定GGT的产前的早期诊断胰腺纤维囊性变的最佳指标,预测准确性达77-84%,GGT下降的原因是富含GGT的小肠微绒毛停止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显示梗阻上端小肠扩张充气或有液平,胎粪中有散在的小气泡(肥皂泡征),即为典型的胎粪性肠梗阻征象,为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病人的重要依据之一。伴有胎粪性腹膜炎病人,平片上尚可见细条或斑片状钙化影。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吞服造影剂后,造影剂呈节段或团块状分布,肠管粗细不均,小肠黏膜粗乱  胸部X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通常认为系基因缺陷性,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单基因或多基因异常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只有致病基因在纯合状态下(rr)才发病,在杂合状态(Rr)由于有正常的显性基因R存在,所以致病基因r的作用不能表现出来。但这样的个体虽不发病,却能把致病基因r传给后代,成为携带者。具有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实验室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中胰酶水平低下,尤其是胰蛋白酶的缺乏具有诊断价值, 粪便中有较多脂肪滴。约有20%~30%病人的糖耐量试验异常。  病人汗液内氯化物及钠的浓度高于正常人2~5倍(正常Na+10~80mmol/L;Cl-6~60mmol/L)具有显著诊断意义,其确诊率可达99% 汗液试验(sweat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病理学检查

   现时影像学的进展,在B超或CT导引下作胰腺、肝穿刺活检,较为安全,显微镜下胰腺腺泡及腺管被嗜伊红物质所堵塞,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呈胆汁性肝硬化病变和结石形成。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主要是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引起的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以多个器官的分泌失调、黏液积聚和阻塞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所波及的器官较多, 表现的症状复杂,难以为简单的机制所能概括。有认为系机体内的钙离子运输出现障碍, 大量的钙离子积聚在细胞浆和线粒体内,并使细胞膜钠泵功能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病理改变

  (1)胰腺:胰腺纤维化、变硬 表面不规则。胰腺腺泡及腺管被不定形的富含钙质的嗜伊红性物质所堵塞 腺泡周围有慢性炎症反应 间质广泛纤维化逐渐取代胰腺小叶,导管呈囊性扩张,实质细胞萎缩或消失,胰岛细胞基本正常 但胰腺病变程度并非与病情成比例。  (2)肺:由于气管、支气管内大量黏稠的黏液滞留,其黏膜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疾病诊断

  临床上有消化道吸收不全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同时存在的病例,就应考虑此病的可能,以下几点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  1.90%的病例有胰腺功能不足所致的脂肪泻及营养不良,十二指肠液中各种酶缺乏,胰蛋白酶缺乏。  2.阻塞性肺气肿及双肺慢性支气管肺炎,且反复发作。  3.汗液内氯化物及钠明显增高。  4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临床表现

  开始出现症状都在一岁之内, 由于胰腺发生囊性纤维性变,使胰腺的分泌量及含酶浓度显著降低。有些病例在新生儿期就有大量粪便, 胎粪可呈黏稠胶状如油灰样的黑色物质,与肠壁紧密黏着, 引起胎粪性肠梗阻或腹膜炎。有些则到数月后才出现显著脂肪泻。患儿的食欲良好,虽然摄入足量的膳食,体重仍不增加,生长缓慢。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