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际碳催化研讨会”在大连化物所召开

11月7日至10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碳催化研讨会(4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rbon for Catalysis)暨“第26届大连化物所科学论坛:碳催化会议(DICP Symposium (XXVI) on Carbon for Catalysis)”在大连化物所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BP公司和我所DICP论坛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大会开幕式由潘秀莲研究员主持,所长张涛致欢迎辞,开幕式后,本届会议主席包信和院士和来自University of Messina的意大利科学家Gabriele Centi分别作了大会学术报告。 国际碳催化研讨会始于2004年,是目前该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之一。碳材料,尤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纳米结构碳材料已经在催化领域引起国内外科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次研讨会由来自......阅读全文

海峡两岸碳材料研讨会举行

  8月24~29日, 由清华大学和四川士达特种碳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11届海峡两岸碳材料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广汉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就碳材料在未来的综合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围绕石墨烯与纳米碳材料、天然石墨深加工、特种石墨、能源与环境用碳材料、多孔碳及其吸附、碳纤维与碳/碳复合材

科学家发现碳家族单晶新材料

碳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碳原子具有极轻的原子质量和极强的共价键。碳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多样化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与自身或者几乎所有的元素以多种杂化方式成键,获得结构丰富的碳网络,很多碳分子具有独特的π电子共轭体系,并展现出优异的力、热、光、电等属性。   碳材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未来材料,甚至有

首届青年科学家生物材料研讨会在宁波材料所召开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徐华梓教授参观成果展览室  8月20日,十多位来自温州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日本理化所、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科学家汇聚宁波材料所,自发组织了首届青年科学家生物材料研讨会。宁

2012国际纳米孔碳材料专题研讨会将在韩国首尔举行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关注多孔材料研究的科学家期待已久的科学盛会――2012国际纳米孔碳材料专题研讨会将于2012年3月1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这个盛会提供了一个少有的机会来讨论纳米孔碳材料的综合表征(例如:结构,孔径/孔隙)以及它们的应用。中国科学家在多孔碳材料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希望更多的中国学者加

多孔碳材料与介孔碳材料有什么不同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的定义,孔径小于2纳米的称为微孔;孔径大于50纳米的称为大孔;孔径在2到50纳米之间的称为介孔.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介于微孔与大孔之间的具有巨大表面积和三维孔道结构的新型材料。有序介孔材料是指孔管道的排列规整有规律的介孔材料。

科学家制备新型石墨烯基碳硫正极材料

   日前,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团队设计开发出一种具有多级次微观结构的新型石墨烯-多孔碳球复合纳米材料。该碳复合材料兼具石墨烯纳米片和多孔碳纳米球的优点,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和大孔隙率。基于这种碳纳米材料,电工所制备出了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相关成果发布于《材料化学》。  据介绍,从微观结构来看,这种碳

关于锂电池碳基材料多孔碳材料的介绍

  近年来,对多孔碳材料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关多孔碳材料报道也持续增多,而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多孔碳材料及材料的应用具有研究价值。其原因在于:首先,多孔碳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尤其在无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低密度、高热导率、高导电率和高机械强度等优势。并且,相对于多孔硅,多孔碳材料在水中具有

中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有望助力双碳和太空探测

白天可比环境温度高170摄氏度,夜晚可比环境温度低20摄氏度,无需外部能源消耗……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裴刚、研究员邹崇文等人研制出一种分别以太阳、太空为热源、冷源的“冷热双吸”材料,可24小时捕获利用能量,有望在改善地球温室效应、供应太空基地能源等方面发挥作用。人类利用阳光已开发出不少应用,比

美国科学家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有助实现碳中和

  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替代能源。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在《自然·能源》杂志发表文章提出,在找到高效经济的替代能源之前,当前和不久的将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有望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短期内既能用于捕获和转化二氧化碳,长期又能帮

多孔碳材料的定义

多孔炭材料是有不同尺寸孔结构的炭素材料,其具有高度发达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其孔径大小可从分子大小的超细纳米级微孔到适于微生物活动的微米级细孔,按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规定,按其孔径的大小可分为微孔(50nm)三种。作为一种新材料,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导电、导热、耐高温,

“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低碳保供”研讨会举行

“十四五”是我国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实碳中和目标相关工作的关键期和攻坚期。11月24日,“新型电力系统底层逻辑思考——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低碳保供”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从低碳保供的角度,思考当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困境,并从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发展出发,探讨平衡低碳转型和电力供应安全、促进新型电力

减碳、脱碳、碳捕捉,顶尖科学家共谋“碳策”

“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具有非常好的成本优势。但中国人均耕地少,同时缺乏天然气的储备,中国在粮食、能源方面要实现自给自足,就要做出更多努力。”11月3日,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先导论坛——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以下简称碳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有望成为新型半导体材料!中国科学家合成全新碳分子

  碳材料家族又添2位新成员。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碳同素异形体),即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并精细表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许维教授表示,这项研究工作极大推动了环型碳领域的发展,提出的表面合成策略有望成为

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开辟碳材料研究新领域

▲大面积石墨炔薄膜▲宏量制备高纯度石墨炔▲二维碳石墨炔的结构模型  石墨炔是一种新的碳同素异形体,其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半导体性能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关注。随着富勒烯、碳管及石墨烯等碳材料陆续通过物理方法成功制备,如何制备石墨炔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焦点。  

2024上海碳材料展|上海碳纤维展|上海碳复合材料展

2024上海国际碳材料产业展览会2024年9月24-28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市崧泽大道333号温馨提示:企业须尽早报名,以便获得相对优越位置!国家十四五计划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碳材在国家发展战略上至关重要,随着5G和6G时代物联网到来,碳材在导热散热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广东英国低碳合作研讨会召开

研讨会现场   2月15日,英国国会下议院能源及气候变化特别委员会主席蒂姆·叶奥(Tim Yeo)率领英国代表团访问广州。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应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邀请,联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举办了“广州-英国低碳合作研讨会暨英国繁荣战略基金(SPF)项目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公司推出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埚

  近日,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在单晶晶棒生产过程中,小规模尝试采用碳/碳复合材料制作的碳碳埚替代传统石墨埚,成功解决了石墨锅使用寿命短、潜在事故成本高的问题。  常规单晶热场主要使用石墨材料制成热场中的加热器件坩埚——石墨埚,存在着强度低、使用

开创碳材料家族新成员

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碳材料具有庞大的家族成员,一直深深吸引着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然而,此前几乎所有风靡全球的碳材料,都是由国外学者开创和引领。“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碳材料——石墨炔。”近日,在位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的实验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

美科学家发表文章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有助实现碳中和

  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替代能源。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在《自然·能源》杂志发表文章提出,在找到高效经济的替代能源之前,当前和不久的将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有望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短期内既能用于捕获和转化二氧化碳,长期又能帮

中国科学家创新设计离子膜材料-为“双碳”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膜——微孔框架聚合物离子膜,解决了离子膜材料“传导性-选择性”相互制约的难题,4月26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徐铜文教授、杨正金教授团队照片在离子膜内构筑“高效通道”离子膜指含功能

新型碳材料可用于电池材料及气体吸收

  新日铁住金化学2013年6月20日发布消息称,通过与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的名誉教授西信之的共同研究,开发出了多孔质碳材料“ESCARBON”,并已开始供货样品。该材料以乙炔碳碳三键(C≡C)与金属原子结合形成的金属乙炔化合物为前驱体,进行纳米级别结构控制,获得了被称为多孔碳纳米树状体(MCND)的

多孔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研讨会

  美国康塔仪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商,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粉体及多孔物质测量技术的创新,硕果累累:197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动态气体吸附比表面分析仪,同年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商用气体膨胀法真密度分析仪;197

“第四届国际碳催化研讨会”在大连化物所召开

  11月7日至10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碳催化研讨会(4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rbon for Catalysis)暨“第26届大连化物所科学论坛:碳催化会议(DICP Symposium (XXVI) on Carb

“捕碳”新材料经济又环保

 一种能捕获和掩埋发电厂释放的碳的新材料,最近由英国诺丁汉大学、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合作研发成功,有望解决一些对应对全球变暖的计划来说起阻碍作用的难题。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化学》月刊

锂电池碳负极材料介绍

碳负极材料:锂电池已经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人工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等。

北京延庆召开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路径研讨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82.shtm

宁波材料所纳米碳材料功能化研究取得进展

  掺杂纳米碳材料已经成为国际碳材料及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完整的石墨结构呈现化学惰性,通过化学方法向表面或体相引入氮、硼、磷等杂原子后,可以大幅提升纳米碳材料的表面化学活性。近年来,作为一种可替代金属催化剂的新颖材料,掺杂纳米碳已在低碳烷烃转化、选择氧化、电催化氧还原(ORR)、酸/碱催化等多类

反常热膨胀功能材料研讨会召开

  11月29日~12月1日,首届反钙钛矿及反常热膨胀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19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90余名科研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梁敬魁应邀出席。   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来自11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8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其中,北京航空

国际阻燃材料与技术研讨会召开

  日前,由中国阻燃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阻燃材料与技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在为期两天的学术报告中,与会者展示了他们在阻燃理论与技术研发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就当前阻燃领域的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新技术展开讨论。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高氮掺杂的多孔微晶碳钾电负极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李振声成功研发出高氮掺杂的多孔微晶碳纳米材料,其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高容量和长循环特性。相关研究成果"Ultrahigh Nitrogen Doping of Carbon Nano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