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丹毒病的释义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中医也称丹毒,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又有多种名称: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胯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流火;新生儿患丹毒称赤游丹毒。......阅读全文

丹毒病的释义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中医也称丹毒,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又有多种名称: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胯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流火;新生儿患丹毒称赤游丹毒。

丹毒病的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起病突然,发烧怕冷,皮肤灼热肿胀变红,如涂丹脂,边缘清楚,不化脓等特点,可以诊断。

什么是下肢丹毒?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

关于下肢丹毒的简介

  下肢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丝虫病引起的丹毒样皮炎等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

关于小儿丹毒的概述

  丹毒是由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急性炎症。病菌主要由皮肤或者粘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以由血行感染。本病多发生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患儿。  小儿丹毒一般发病较急,在发病初起多数患儿有一些前驱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有时会出现高热惊厥。继之在患

类丹毒4年误诊浅析

1 病历资料患者男,49 岁,兽医。患者于 2013 年劁猪时不 慎划伤左手背皮肤,可见左手背部一长约 2 cm 切 口,出血量约 10 mL,当时无发热、寒战、乏力等不 适,遂予以消毒、加压止血、包扎等处理,否认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后患者伤口愈合。其后,患者双手背 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疱疹,疱液清

引起小儿丹毒的原因分析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损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很少扩展至真皮下,但蔓延很快,一般不化脓,也很少出现皮肤及组织坏死。病菌的毒素会引起发烧,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外伤和足癣是丹毒发病的重要诱因,皮肤表面各种创伤均是病菌侵入的缺口。丹毒是否发病以及症状的轻重与患者的

治疗丹毒感染的相关介绍

  1. 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复发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动期间,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继续以间歇性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以取得完全效果。  2.局部治疗: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可辅以物理疗

预防丹毒感染的相关介绍

  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最常见、易被忽视而未予治疗的易感因素是足癣,可成为细菌进入皮肤的门户。嘱患者勿挖鼻。

中医治疗丹毒验案

  患者,男,52岁,湖北十堰人    主诉:右下肢外侧红肿热痛一周。    病史:患者一周前右下肢外侧6cmx15cm大小,红肿热痛,呈跳痛,局部皮肤隆起,自购抗生素服用三天无效,到厂卫生所治疗,诊断为丹毒,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静滴三天,病情好转,包块缩小至5cmx8cm,仍红肿热痛。经人介绍到我处

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介绍

一、 分类与命名隶属丹毒丝菌科,丹毒丝菌属的DNA G+C含量为36~40mol%,代表菌种为猪红斑丹毒丝菌目前有:猪红斑丹毒丝菌 (E.rhusispathiae)、扁桃腺丹毒丝菌 (E.thnsillarum)和E.inopinata等3个菌种,仅猪红斑丹毒丝菌可导致人类疾病。。二、生物学特性无

关于下肢丹毒的基本症状介绍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

关于小儿丹毒的病理特点介绍

  丹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其特点是:患处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每多复发,下肢复发性丹毒可形成象皮腿。应与发、接触性皮炎相鉴别。风热毒蕴证,治宜散风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湿热毒蕴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

概述小儿丹毒的临床表现

  丹毒是由B—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如足癣、刺伤等侵入,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下肢和面部。炎症蔓延迅速,一般不化脓、无组织坏死。下肢丹毒易复发,反复发作后可导致淋巴性水肿,甚则形成象皮肿。丹毒一名,是因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其色如丹涂脂染而得。发于头

关于丹毒的基本信息介绍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

关于下肢丹毒的基本信息介绍

  “丹毒”是一皮肤病症,以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有可能是丝虫病引起,可参见百度百科丝虫病。

关于下肢丹毒的预防治疗介绍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

关于小儿丹毒的基本信息介绍

  多由胎毒或民热毒拥侵袭而致。一岁以下婴儿易患,且病情较重危。欲发之时,先身热,哭叫不安,继而皮肤发红,状如涂丹,由小渐大,游走不定。治宜清热,解毒,托里。用黄连解毒汤加金银花、升麻、甘草、葛根、赤芍、丹皮等。外用如意金黄散调敷。

关于小儿丹毒的物理鉴别介绍

  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

关于丹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介绍

  潜伏期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丹毒的复发可引起持续性局部

脓疱疮、毛囊炎及丹毒的治疗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皮肤感染较为浅表,常见的有脓疱疮、深脓疱疮即臁疮、毛囊炎、疖肿、皮肤外伤后感染等。软组织感染较为深在,常见的有蜂窝织炎、丹毒等。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或溶血性链球菌所

猪丹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常规细菌培养检测猪丹毒至少要3天,鉴定血清型大约要lo天,而这种PCR法可在5h内完成。它使用两步扩增法,先用高度特异性引物组M0101-M0102进行初步扩增之后,再添加4种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组对4种不同血清型猪丹毒的16SrRNA序列进行扩增。     rRNA基因簇包括16SrRNA、23

丹毒致左小腿红肿、疼痛3天诊治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男性,29岁,工人【主诉】左小腿红肿、疼痛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感左小腿红肿、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无发热,无外伤史,无下肢浅静脉扭曲、扩张,无足踝部水肿,无皮肤破溃,未做特殊检查和治疗,后感红肿、疼痛逐渐加重,现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后以“左下肢丹毒”收入我科。【既往史】既往有足癣病史

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并发复发性丹毒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15 岁。双下肢及躯干淡红、深红色斑 15 年,双下肢不对称粗大 9 年。左小腿下段反复肿 痛 2 个月,再发加重 10 天。患儿出生时家长发现其 左下肢外侧、右大腿外侧及腰背部局灶性淡红色斑, 随生长发育色渐加深成深红,皮损边界及所占面积 比基本无变化,未就诊。9 年前发现

合肥研究院在硫丹毒理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硫丹是一种已被使用超过半个世纪的有机氯杀虫剂。由于其剧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内分泌干扰素作用,已在50多个国家被禁止使用。然而,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远距离环境迁移能力,硫丹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这些原因,2011年硫丹及其相关异构体被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持久

皮肤丝虫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依赖于初次感染的年龄及免疫反应的程度、丝虫寄生部位,在疫区20岁以上易发,多数新感染病例年龄多在25~40岁,感染可无症状到严重疾患(1%的患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期。  急性期多发生于感染后数月。  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为本病常见症状。肘、腋下、股、腹股沟等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一例患者发作性气促、胸闷伴晕厥多年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因“发作性气促、胸闷伴晕厥四年余,加重半个月”于2013年4月24日入院。入院前近半个月来症状加重,气促、胸闷伴晕厥发作频繁,当地医院予降压、强心、利尿等处理后转来我科。 查体:体温37.2℃,脉搏71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6/67mmHg(1mmHg=0.

皮肤丝虫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健康人如被带有成熟丝虫的蚊子叮咬,便可感染丝虫病。微丝蚴通过母体逸出透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白天停留在肺和其他脏器毛细血管中,午夜进入血流。成虫引起嗜酸粒细胞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破坏淋巴管导致永久性瘢痕,阻碍淋巴回流。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依赖于初次感染的年龄及免疫反应

简述蜂窝组织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鉴别诊断  应与丹毒相鉴别,丹毒为境界清楚的炎症性红斑,病损较浅,浸润较轻。  治疗  1.全身治疗  应给患者加强营养,给予多种维生素口服,必要时加用止痛、退热药。必须及早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2.局部治疗  局部可热敷,患肢应减少活动,也可用紫外线或超短波物理疗法,当脓肿形成后,需切开引流及

抗溶血性链球菌“o”试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  <500U。  临床意义  (1)升高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猩红热、丹毒、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对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有间接诊断价值、若多次检测结果递增、并伴有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可有助于诊断。  ②少数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病、结缔组织病、亚急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