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淤胆型肝炎的病因分析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占黄疸型肝炎的2~8%。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病人的3%,甲、乙、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 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阅读全文

淤胆型肝炎的病因分析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占黄疸型肝炎的2~8%。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病人的3%,甲、乙、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  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

如何诊断淤胆型肝炎?

  1.急性淤胆型肝炎  (1)临床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有关肝炎病原学检查为阳性。  (2)黄疸深而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具有”三分离”特征,即黄疸重而消化道症状轻。黄疸重而ALT上升幅度低。但病初ALT可明显升高,而后出现黄疸深,ALT下降,黄疸重而PT和PTA下降不明显。  (3)具有梗阻性

淤胆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1、肝细胞性黄疸  伴有轻重不等的肝细胞衰竭的症状与体征,如异常乏力,食欲减退、蜘蛛痣、肝掌及肝功能损害的生化改变等。总胆红素(TBlL)一般在200umol/L以下,少数肝细胞衰竭的患者TBIL可在200umol/L以上。  2、先天性黄疸  是遗传性生理障碍的一类疾病,大多为新生儿或少儿。 

怎样治疗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普通肝炎相似,但是以消退黄疸为主要目的。  1、熊去氧胆酸(UDCA)  减轻病人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增加毛细胆管碳酸盐分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促进黄疸消退。无明显毒副反应。最近有人提出UDCA可作为IFN治疗

检查淤胆型肝炎的方式介绍

  1、血液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R-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血清胆汁酸均升高。疾病初起,ALT明显升高,但很快下降,出现酶疸分离。  部分病人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但经补充维生素K1,3~7天后即迅速得到纠正。  2、B超检查  无肝外梗阻表现。  3、病理检

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介绍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较长时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表现有黄疸较深,不易消退,自觉症状较轻,皮肤瘙痒或有灼热感,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淤斑,右胁胀痛,肝脏肿大,稍感乏力,口咽干燥,小便深黄,大便色浅或灰白。  预后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可逐渐自愈,很少转为慢性。有一部分重症淤胆型肝炎,特别是

丙型病毒型肝炎的病因

  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

免疫功能正常竟然也会发生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病例分析-2

在入院23天后,患者成功接受了肝移植,并且恢复得很顺利。 将手术切下的肝组织进行培养,组织学表现与长期慢性乙肝一致。肝细胞存在广泛的气球样变性,可见散在的嗜酸性小体,轻度炎症,胆汁淤积明显;汇管区可见活跃的胆小管反应,纤维化广泛存在(图2)。 图2 (A)广泛的气球样变、轻度炎症、胆汁淤积和

免疫功能正常竟然也会发生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病例分析-1

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FCH)通常是继发于慢乙肝或慢丙肝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后——特别是肝移植术后——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炎,组织学特征包括明显的胆汁淤积、肝细胞气球样变和肝细胞周围纤维化,肝细胞重度破坏而炎症反应轻微;虽然FCH并不常见,但其可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因

  1.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  2.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3.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小球形颗粒、管状颗粒和乙型肝炎病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3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前二者分别为过剩的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