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技术让供体器官告别冷藏箱:体外存活8小时

报道称,移植手术外科医生正在应用一项能使供体心脏在体外不断泵出血液的先进技术。 相关设备被叫做“装在盒内的心脏”。它能让器官在从移出捐赠者体外的一刻直至放入受体体内的这段时间里都保持存活。 依照传统方法,所有供体器官都会被放在一个冷藏箱内,四周放有冰块,以防止它们在前往不同医院的途中受到损伤。这不仅将延长供体心脏在体外存活的时间,也使专科医生有机会对其是否适合用于移植做出评估。 据报道,在过去一年里,在位于英国米德尔塞克斯的黑尔菲尔德医院,外科医生们已经实施了25例心脏移植手术。在这些手术中,病人接受的器官都利用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器官维护系统(OCS)进行运输,并为移植做好准备。 上述设备模拟了人体环境,向心脏泵入含氧血,令其就像在活人体内一样能继续工作。 报道称,这项技术使器官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延长到至少8小时。与之相比,使用冰块冷藏保存只能让供体器官最多存活3至4个小时。这意味着供体心脏可以在更远的地方接受手术重新......阅读全文

我国每年150万患者需器官移植 做手术者只有约1万

  目前我国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万人,可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不到1%。据悉,我国临床手术量仅次美国,已成第2大器官移植国。2010年11月14日播出的央视《经济半小时》对此进行了关注,以下为节目实录:     前一阵子我们报道了各地医院出现的血荒。实际上,现在很多医院紧缺的医

计算机系统分配 器官移植进入“公平时代”

  有了器官,在配型适合的情况下,先分配给谁?是依据病情的严重性分配,还是依据患者等待时间长短分配?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规定》对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及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责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强制要求165家获准开展人体器官移植项目的医院使用“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并要

超1.7亿 7大生物医学“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出炉

  自1月22日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已先后公布了16个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共7个。具体如下:  备注: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拟资助总直接费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标出,是根据信息计算所得  何为“重大研究计划”?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

我国将正式启动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将全国联网

  我国将正式启动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信息将全国联网范围扩展到全国所有省份   为期三年的器官移植试点终于要在全国全面铺开了。昨天(2月25日),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举行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视频会议,会上传来消息,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全国器官移植和捐献体系,从本月开始,人体器官

多器官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也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 LOC),涉及物理、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通过微通道、反应室和其他某些功能部件,对流体进行精准操控,对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

细胞团和离体大脑是否可能有意识?

  在Alysson Muotri的实验室里,数百个芝麻大小的微型人脑漂浮在培养皿中,闪烁着电活动的火花。  这些微小的结构被称为大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d),是利用人体干细胞培养出来的,已经成为许多实验室研究大脑特性的常见工具。作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一名神经科学家,Muotri已经

天津上海等10省市启动器官捐献试点

  今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与卫生部在天津共同启动全国10省市的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在天津、辽宁、上海等10个省市,就人体器官捐献的招募、获取和分配等工作进行全面探索,为期1年。待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招募网络在全国铺开,有身后捐献器官意愿的公民,可就近登记捐献,并成为红十字器官捐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数量激增背后的喜与忧

  2010年:1087人;2014年:22660人;2016年,104538人——几何级的增长,显示的是过去7年间通过书面或网络途径在我国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人数。  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然而,器官捐献,这项

中科院器官重建与制造先导科技专项任务申报指南

中国科学院“器官重建与制造”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专项”)已按照立项程序经过严格论证和审议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专项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创新研究院(筹),面向生命科学前沿、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于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工程制造等领域的技术进步,解答高等哺乳类

中科院器官重建与制造先导科技专项任务申报指南

   中国科学院“器官重建与制造”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专项”)已按照立项程序经过严格论证和审议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专项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创新研究院(筹),面向生命科学前沿、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于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工程制造等领域的技术进步,解答高等哺乳类

全球首例自体干细胞人造气管移植手术实施成功

  定制器官是科学家和患者的共同梦想。大脑若有一天也能更换,你还是你吗?瑞典外科医生为气管癌患者制造的人造气管。  全球首例自体干细胞人造气管移植手术实施成功  近日,瑞典外科医生首次将一个完全“成长”于实验室中的人造气管成功移植入患者体内,使这位饱受折磨的患者重获新生。

卫生卫计委:禁止医院和医生私下为外国人移植器官

  3月19日,中国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www.savelife.org.cn)正式启动,器官捐献志愿者及家属、医生、国家主管官员、世卫组织官员等,以及宣传大使曾志伟参加开通仪式。邵沛摄   “我国器官移植医院要重新洗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昨天举行的器

我国年均器官移植数量居世界第二 来源仍旧短缺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当生命终结时,一个器官捐献的决定,也许能让有限的生命通过器官移植延续下去。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启动器官移植工作。几十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临床和科研工作成绩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年均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等指标已居国际领先

生物学家“意外”培养迷你器官

   生物学家Hans Clevers坦言自己从未预料到其成果能惠及广大病患。图片来源:SANDER HEEZEN  50岁生日时,Els van der Heijden感觉身体更差了。她患有遗传性囊胞性纤维化(CF),van der Heijden一直在努力与疾病作斗争。但这位生活在一个荷兰小镇的

让器官“种”在芯片上

   “未来,人体器官芯片或许能够取代我们的动物实验,成为一种颇具前景的研究手段。”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对人体器官芯片这一全新领域掩饰不住自己的热情,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随着日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组利用器官芯片技术,成功构建出动态三维高通量血脑屏障模型,人体

芯片也可再造“器官”

  芯片,可谓是高科技产品的“大脑”,如手机、电脑、数控装备等都离不开它的支撑。然而,芯片不仅用在这些高科技产品上,还可作为人体器官再造的一种载体。  人体器官芯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生物科技,也是生物技术中极具特色和活力的新兴领域,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学、工程学和微机电等多个

Nature Methods | 向阳飞等建立功能性血管状系统类脑器官

  如果说宇宙蕴藏无数奥秘,那么大脑必定是其中最难解谜团之一。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不仅关乎我们对人体内这一最复杂器官发育与功能的理解,相关的病理学、药物发现、再生医学等研究更是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基于干细胞、发育生物学、生物材料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类脑器官近年来发展迅速,为研究人类大脑发育、功能、疾病乃

青岛器官捐献举步维艰 9年仅一个幸运儿

  今年3月份,中国红十字会与卫生部在山东等10省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就人体器官捐献的招募、获取和分配等工作进行全面探索。如今,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记者调查发现,青岛医院器官移植缺口依然很大,众多患者都因为器官短缺而在苦苦等待。4年来,青岛市红十字会仅接收眼角膜34只。而

小小类器官 承载移植梦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已经能在实验室利用细胞培育、分化、自组装成各种类似人体组织的3D结构,制造出肝脏、胰脏、胃、心脏、肾脏甚至乳腺等在内的各种类器官。英国著名学术期刊《发育》杂志3月刊以专版形式,对类器官研究领域进行了全面回顾。  《科学》杂志网站报道称,这些实验室类器官并不是各种细

科学家使用猪细胞培育人造肺目前无器官排斥风险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使用一系列复杂仪器培育猪肺,它是由受体细胞培育而成。  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采用一系列复杂的仪器,使用每个受体猪自身细胞和营养物质用于清洗和培育新肺器官。  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接近1500名患者等待肺器官移植。但是捐献者提供肺器官数量不够,同时

Science:癌组织培育“迷你肿瘤” 预测药物疗效 灵敏度达100%

  2018年1月3日,自然旗下的子刊Nature method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社论,公布了2017年生命科学领域最有潜力的“年度技术”。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它既不是荣膺诺贝尔化学奖的冷冻电镜,也不是红遍大江南北的CRISPR,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类器官(organoids)。  而就在社

解密“花花”世界

花器官数目不固定的黑种草 孔宏智团队制图孔宏智与黑种草 植物所供图花瓣呈长条形的准噶尔金莲花 孔宏智摄花冠裂片呈流苏状的栝楼 孔宏智摄  刚刚落幕的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全世界的奇珍异花,它们千娇百媚、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那么,花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种类?不同类型的花之间有何关系?

新发现|科学家成功构建胃癌类器官生物样本库

  类器官是人体干细胞在三维环境下培养所产生的组织,几乎所有上皮及神经等细胞均可以培养成类器官。这些类器官可以作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良好研究模型,对新药研发、肿瘤精准治疗等都有重要应用价值。图1. 胃癌类器官(上)及正常胃类器官(下)在光镜下的形态。(图片来自Gut杂志)  早在几年前,其他研究者已经

用人体干细胞改造猪胚胎,产出人体器官

  通过把人源干细胞注入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胚胎,再将胚胎移殖到代孕母猪子宫内发育3~4周,科学家已经能够培育长着人体器官的猪胎。未来几十年,用动物胚胎生产人类器官或将成为现实,移植器官的来源将不再像今天这样匮乏。  每年,全球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器官移植。虽然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迅速,然而有限的捐献器官数

人体器官捐献法律有望年内完成

  由于死囚的减少和争议的增加,中国决定把移植器官的来源放在公民逝世后的捐献上,并承诺在未来5年内彻底改变以死囚捐献作为主要来源的做法。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最近表示,一个全国层面的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体系正在建立之中,目前试点工作已在全国16个省市展开。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通过

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过30万人

  刚结束热播的电视剧《美好生活》展示了一段器官捐献“换心”引发的情缘。现实中,这样的大爱也在延续。目前,我国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已累计挽救了4.6万余人生命。  人体器官捐献者,他们虽然离开了,但生命的一部分化作了“礼物”,鲜活地存在于新的生命之中。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过30万人,但器官移

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通过发展与衰老及器官退行性变化相关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旨在明确组织器官衰老及退行性变化的共性机制和器官特异性改变的分子基础。聚焦重要人体组织器

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指南发布

  关于发布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6〕68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报。  附件:“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

微型人造大脑首次产生类似早产儿脑电波信号、神经元

  当扁豆大小的神经细胞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生长时,它们开始发出有节奏的电信号。在《细胞干细胞》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从人类干细胞中培育的大脑类器官产生的脑电波,随着发育的进展变得更加复杂,并在微型大脑中形成功能神经回路。而且这些脑电波与人类婴儿发育大脑中的某些特征相同。  科学家们用发育

历时11年: 徐荣祥“潜能再生细胞”终获发明专利权

  近日,中国知识产权局正式授予徐荣祥教授“潜能再生细胞”发明专利权。因“潜能再生细胞”意味着人类身体具有再生潜能,也意味着具有再生生命,对所有人类都是新生命,因此从2002年徐荣祥将“潜能再生细胞”公布于世至今,一直受到不少的争论,媒体也直接称“潜能再生细胞”的发明人徐荣祥为最受争议的科学家。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