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通过发展与衰老及器官退行性变化相关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旨在明确组织器官衰老及退行性变化的共性机制和器官特异性改变的分子基础。聚焦重要人体组织器官(如脑、心脏及肾脏)以及内分泌系统的衰老及其向退行性变化演变的早期过程;明确器官衰老和器官退行性变化相关的分子、细胞和功能变化特征;阐释器官衰老及向退行性变化演变的调控机制;认识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建立衰老相关疾病的应对策略。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器官衰老及向退行性变化演变的分子、细胞及功能变化过程和规律; (二)器官衰老向退行性变化演变在老年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阅读全文

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指南发布

  关于发布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6〕68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报。  附件:“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

超1.7亿 7大生物医学“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出炉

  自1月22日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已先后公布了16个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共7个。具体如下:  备注: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拟资助总直接费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标出,是根据信息计算所得  何为“重大研究计划”?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

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机制研究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明确组织器官衰老及退行性变化的共性机制和器官特异性改变。聚焦于重要人体组织器官(如脑、心血管、肾脏以及血液系统等)衰老及其向退行性变化演变的早期过程,明确器官衰老和器官退行性变化相关的分子、细胞和功能变化特征,阐述器官衰老及向退行性变化演变的调控机制,加强对衰老

饭吃“七分饱”,体态更年轻?

  伴随着衰老,多种器官功能会逐渐衰退,从而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科学家们发现,延缓衰老的一系列可能的方法中,节食的效果明显。  由于组织器官的异质性,不同组织器官在衰老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细胞及分子特性。利用传统的研究技术,很难精确揭示这些细胞类型特异性的分子变化及

寻找抗衰老的“金钥匙” 更加远离疾病

  欧美国家有很好的衰老研究和资助机构,为研究提供基础保障,但在中国却非常罕见,甚至在国家设立的科研项目里,与衰老基础生物学研究相关的也相对较少。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复杂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衰老虽不是疾病,但却是许多慢性病的主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衰老生物学:寻找人生“不老药”

   【科学向未来】  青春永驻是人类的梦想,我们从未停止延缓衰老的探索。而今,科学的发展或许能让延缓衰老成为可能——这就是衰老生物学。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为大家介绍这一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1.无法长生不老,但健康老龄化并非不可能  我们将生命过程回归到科学本质,其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动物所等开发延缓衰老的“基因疗法”

  人类基因组中有多少个衰老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能否在分子层面“操控”这些基因以延缓机体的衰老?围绕这些衰老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我国科研人员有了新的见解。  细胞衰老是器官乃至个体衰老的基础,这一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尽管已有研究报道了一系列细胞

通过“远程控制”延缓衰老过程

  最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基因,当远程激活关键器官中的这个基因时,可延缓整个身体的衰老过程。  利用果蝇,研究人员激活了称为AMPK的基因,已有研究发现,AMPK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当中可以作为能量传感器的蛋白激酶;当细胞能量水平较低时,它被激活。  增加果

2项新冠研究入选,2020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延续了将项目成果进行知识创新类和技术创新类分类推荐和评选的方式,组织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同行资深专家评选,并经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审核,最终确定8个知识

GenomeResearch发表基因组研究新发现基因组

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基因组看门人的C2H2-锌指蛋白(C2H2-ZF)实际上肩负着更加多样化的职责。这项发表在Genome Research杂志上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解读个人基因组。C2H2-ZF有大约七百个成员,是规模最大的一种人类蛋白。然而,人们对这些蛋白一直知之甚少。C2H2-

科学家揭示胚胎期衰老细胞的命运

  6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组的最新研究进展Embryonic senescent cells re-enter cell cycle and contribute to tissues after birth。此研究揭示了

科学家揭示胚胎期衰老细胞的命运

  6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组的最新研究进展Embryonic senescent cells re-enter cell cycle and contribute to tissues after birth。此研究揭示了

我国学者揭示胚胎期衰老细胞的命运

  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组的最新研究进展“Embryonic senescent cells re-enter cell cycle and contribute to tissues after birth”。此研究揭示了小鼠胚胎

Cell提出细胞衰老全新观点:衰老细胞可以重新进入周期

  研究揭示了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衰老细胞(senescent cell)的命运,衰老细胞不会被全部清除,其中一部分可以保留到出生后,并且部分细胞会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该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细胞衰老的认识,暗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衰老可能是一个暂时的细胞状态,并且具有可逆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

丝瓜提取物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力、脑组织形态...(二)

1.5.5   ELISA法检测 血清中细胞因子ILK , IFN、的浓度 取全血标本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进行检测,严格按eBioscienc;e公司提供的EI1SA试剂盒中的检测方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L 2 , IFN-r的浓度。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依序测量

学者称人类再生机制可使生命长达300年

  近日,生命科学研究学者徐荣祥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提出人类生命长度300年,引起民众热议。他日前对中新社记者“解密”人类再生机制如何实现生命300年,并表示,这一报告的提出是科学实验的结果,其研究方法与世界上其他科学家有所不同。   徐荣祥说,“提出的人类生命长度300年是通过科学实验得出的结果”

Nature:为延长寿命,我们手握14种抗衰老药物

  近60年的研究历史  1961年,微生物学家Leonard Hayflick和Paul Moorhead创造了“衰老”(senescence)一词。此后,关于它的研究随之而来。  21世纪初,人们开始认为衰老是一种抑制受损细胞生长从而避免肿瘤发生的机制。当发生突变或者受伤后,细胞往往会停止分裂,

Nature:为延长寿命,我们手握14种抗衰老药物

  近60年的研究历史  1961年,微生物学家Leonard Hayflick和Paul Moorhead创造了“衰老”(senescence)一词。此后,关于它的研究随之而来。  21世纪初,人们开始认为衰老是一种抑制受损细胞生长从而避免肿瘤发生的机制。当发生突变或者受伤后,细胞往往会停止分裂,

世界首个脐带血制剂获美国“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提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点,而脐带血在血液疾病领域一直被寄予厚望。2011年11月10日,美国FDA批准了首个造血祖细胞- 脐带(HPC-C)细胞产品—HEMACORD上市,这是目前为止首个获准上市的脐带血产品。就在昨天,纽约血液研究中心Milstein脐带血计

人到中年不得已,少吃才是硬道理!

  2020年,“90后”30岁了,“80后”40岁了。  还在期待疫情结束出门大吃大喝吗?  最新Cell研究再次冷酷提醒:“人到中年不得已,少吃才是硬道理”。  2月2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在Cel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七分饱”延缓衰老的内在分子机制。  有一批大

人到中年不得已,少吃才是硬道理!

  2月2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在Cel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七分饱”延缓衰老的内在分子机制。  有一批大鼠,雌雄各半,从小都在一样的环境里长大,吃着相同的饭,喝着相同的水。  转眼这些大鼠长到了18个月,相当于人类的“不惑之年”。从这一刻起,它们的命运分道扬镳了。 

eLife:王晓东解码雄性生殖系统衰老之谜

  生命个体为什么会衰老?不同生物为什么衰老的速度不同?这是人类有思考以来不能回避的问题。佛曰人生苦,衰老七之二;庄子感夏虫,今生不语冰。古今中外,多少至圣贤哲,为生命的奇妙而赞叹;同时也为生命无奈的老去而感伤。  时光冉冉,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了解了生命的遗传基础;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和多种疾

干细胞真的能“干掉”衰老吗?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DNA每复制一轮,末端都将损失一段DNA片段,这就是端粒,它像一顶安全帽一样,通过自我“牺牲”来保证DNA序列的完整性。但如果没有补偿机制,DNA在经过万千代复制后,最终将不断缩短甚至消失,从而造成两个后果——衰老和肿瘤。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端粒酶”的物质在维持甚

人体器官揭秘:大脑20岁衰老 乳房35岁缩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英国研究人员确认了人体各个部位在同时光较量中开始败下阵来的年龄。研究显示大脑在20岁就开始衰老,眼睛和心脏的衰老年龄则为40岁。以下就是人体一些器官的衰老退化时间表: 大脑:20岁开始衰老 随着我们年龄越来越大,大脑中神经细胞( 神经元)的数量逐步减少。我们降临人世时

长命百岁背后奥秘:端粒酶是关键

  导读:据悉,这个研究结果将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100岁老人和端粒酶之间的确切联系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人员带领的团队已经解开了100岁长寿的秘密,端粒酶和长寿之间有着确切的联系。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端粒酶可对端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实验概要植物器官衰老或在逆境下遭受伤害,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最终分解产物,从膜上产生的位置释放出后,与蛋白质、核酸起反应修饰其特征;使纤维素分子间的桥键松驰,或抑制蛋白质的合成。MDA的积累可能对膜和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实验原理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

“一针”就能抗衰老?

  美国梅奥诊所的Jan vanDeursen构建了转基因老鼠,该老鼠未能如预期发展出肿瘤,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疾病。3个月时,老鼠皮毛变薄,眼睛因白内障而变得呆滞无神。van Deursen花了几年研究这种老鼠的迅速老龄化的原因,结果发现,老鼠体内堆积着一类既不会分化也不会死去的奇怪细胞。  于是,v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13.互联网与新兴信息技术环境下重大装备制造管理创新  重大装备制造作为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集中了高新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的密集点,是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机遇,紧密结合我国复杂装备制造工程管理的实践,开展新型信息技术

研究揭示干细胞维持年轻态的表观遗传机制

  DGCR8作为经典miRNA合成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广泛参与非编码RNA合成、mRNA可变剪接和转录后调控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但其在干细胞衰老中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7月26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