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编年史》出版:2万年科学发展尽收眼底

读史者必须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领悟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读社会发展史固然如此,读科学技术史亦复如是。 《科学编年史》,席泽宗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一曲科学交响乐 16开本、914页、186万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科学编年史》足够“厚实”。而更厚实的则是该书的文本—— 这部以编年体形式叙说人类历史上重大科学事件的著作,时间跨度为约公元前19000年至公元2000年前,涉及了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天文、医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农学9大学科门类,设有 1700余个条目,配有1000余幅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精美插图。 本书的制作队伍由120余名国内一流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普作家组成,我国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已故)担任主编。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读了这部“大场景”、“大制作”的著作样稿后,欣然为该书作序,并称赞其“堪称是一项填补空......阅读全文

漫步科学史

  在接触科学史之初,读过几本有趣的书,日本大沼正则的《科学的历史》、英国W.C.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宗教、哲学的关系》、美国雅·布伦诺斯基的《科学进化史》。毋庸置疑三本书都是科学史领域的倾心之作,前两本书都是在纵观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对科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番梳理,并

清华大学建立科学史系 “破局”中国科学史

  5月16日,清华大学建立科学史系获批准,6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多功能厅举行。国内科学史、科学哲学等相关研究的中坚学者济济一堂。不到9点,会场位置已全部坐满,后来的人只能站在或者坐在过道上。  国内大学的科学史系为数不多,清华大学加入其中意味着什么,会给科学

口述科学史:倾听与述说 打开科学旧时光

  当“90 后”开始“佛系”人生,奉行“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信条时,他们或者比他们更年轻的“00后”,听到过去岁月里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奉献终生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触?能引起共鸣吗?  听亲历者讲过去的故事或许是一个好方式。现代口述历史先驱、英国社会学家保罗·汤普森说,口述历史

英科学史壮举:发现7种疾病致病基因

       英国科学家基于基因分析的医学研究为治疗一些常见疾病(诸如躁狂抑郁症和糖尿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关于这项研究的报告发表在最近一期《自然》杂志上。    科学家们宣布的首批成果是7种常见疾病的致病关联基因。这一研究成果被形容为英国科学史上的空前壮举,该项目涉及50个研究小组和200名科学家

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京开幕

  6月2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承办的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京开幕,来自中、法、英、德、俄、希腊、保加利亚、美、日、韩等国家的科技史专家齐集一堂。   据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廖育群透露,本届会议共为期5天,共收到论文90篇,包

华大基因参与发起生命科学史上最大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领域又将迎来一件大事——比人类基因组计划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将启动,目标是破译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组。这

透过50年看今天:席泽宗的科学史

席先生视叶企孙为老师,他的学术观也受到叶的影响。 《科学时报》:其实你从天文学到天文学史也是一个转行。 席宗泽:我从哈尔滨学习俄文回来,不是去看俄文,而是去看古文,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我那时对天体物理特别感兴趣,感到做一个《古新星新表》这个题目还可以,但是以后以史为专业,还认为是个很大问题,

科学史所举行第十二期青年学术沙龙

  9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十二期青年学术沙龙举行。这次活动邀请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副研究员周维强做题为“葡使来前佛郎机铳输华诸说商榷”的报告,学术沙龙由研究员郭金海主持。  在报告中,周维强基于原始文献与研究文献,对近二十年来学界关于葡萄牙使节来华前佛郎机铳传入的诸种说法逐一

记科学史家许良英:像爱因斯坦那样永不沉默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许良英这个名字并不十分熟悉,但其注定和另一个无人不知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爱因斯坦。  在许良英去世当天,家人收到一张“以前不认识的人”用电子邮件发来的画像。画像里,许良英本来还算整齐的白发变得根根竖起,像极了那张流传甚广的爱因斯坦的照片。而在有些媒体的报道中

杨振宁:我们的科学史写作为什么不成功

  前天(6月30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等莅临并发表了热情的讲话。杨振宁先生一向关注科学史领域,并亲自写作科学史文章,对科学史颇为熟悉。他的讲话引起了与会者强烈共鸣,本号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我非常高兴亲身参加清华大学科学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