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球升温1.5℃与2℃温升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

为了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的实施,对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框架安排,2015年12月12日,《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巴黎协定》达成一致,用以取代将于2020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升保持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为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1.5℃以内付出努力,以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与影响。 科学界有关2℃温升的研究由来已久。全球2℃温升目标的表述最早是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提出的,当时诺德豪斯预计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于工业化前加倍的情景下,全球平均气温将出现2℃的温升。虽然这并没有作为当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在政策层面进行讨论,但之后很多研究都将2℃温升作为探索的起点。 在1996年,欧盟理事会会议上提出了将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 的目标,但当时并未得......阅读全文

气温或提前升高1.5℃ 人类需尽快采取行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0月8日在韩国仁川发布新报告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是一项艰巨任务,地球升温超过1.5℃乃至2℃,可能会产生可怕后果。  为避免突破这一警戒线,政府、工业界和社会需要做出更迅速、更宏大的改变,包括改变全球的能源系统以及人类

我国学者在塔里木河流域实际蒸散发研究中获进展

  实际蒸散发是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最直接要素。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实际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发生变化,这对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承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

郑国光:全球变暖持续 坎昆难达全面协议

  中国气象局局长、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成员郑国光2日指出,21世纪任何一种排放情景导致的增暖,都将比20世纪全球平均升温0.74摄氏度高出许多,不同排放情景下,本世纪末全球平均升温幅度大致为1.1-6.4摄氏度,气候变暖将

英国报告称近10年全球升温变缓属于自然变化

挪威冰川呈现哭脸形成哭脸的冰帽每年最大萎缩160英尺(约合49米)  英国气象局最新发布的气候研究报告说,各方面证据都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愈演愈烈。报告指出,近10年来全球升温速度变缓并不是已有的减排行动发挥了作用,而是自然界本身一些因素变化的结果。  英国气象局11月26日

英国报告称近10年全球升温变缓属自然变化

  英国气象局最新发布的气候研究报告说,各方面证据都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愈演愈烈。报告指出,近10年来全球升温速度变缓并不是已有的减排行动发挥了作用,而是自然界本身一些因素变化的结果。   英国气象局26日正式发布了这份名为《证据:气候现状》的报告,目的是为即将召开的墨西哥

“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在韩国仁川发布“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多个专家呼吁各国采取行动,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

升温评估研究为应对全球变化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巴黎协定》提出“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的气候变化应对新目标。为实现该目标,亟须对不同升温情景下全球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和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评估。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福宝研究团队博士刘文彬和Weeho Lim,

英4℃地图揭示气候变化失控影响

        英国政府于10月22日公布了一份新的气候地图,主要阐述了如果无法将气候变化控制在2℃以内将产生的全球影响。   该地图由外交大臣David Miliband、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大臣Ed Miliband与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John

2099年海平面最高或上升2米,上海东京纽约怎么办?

  9月25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由104名科学家联合撰写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调海洋和冰冻圈正面临前所未有并持久的变化,需要采取及时、有决心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否则将面临拖延带来的不断上升的成本与风险。  本世纪末海平面最高或上升

全球升温!土地都要荒漠化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承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0℃的范围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目前不同升温水平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尚不清楚。图片源自网络  实际蒸散发(ETa)在地表水热传输及全球荒漠化进程中扮演着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未来十年全球每年需减排2.7%

  11月2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6日发布新报告称,为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即到2100年将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2℃以内,在2020—2030年间,全球碳排放每年需减少2.7%;而要实现将升温限制在1.5℃的目标,在2020—2030年间,全球碳排放每年需减少7.6%

郑国光撰文谈全球气候变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发生“气候门”事件以来,部分科学家和媒体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质疑,甚至彻底否认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极端的意见甚至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闹剧和骗局。这些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困惑。  气候变化科学问题争论和质疑的

三极地区升温速率相比更快 为全球平均水平2到3倍

  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的“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主题边会在马德里气候变化大会(COP25)“中国角”成功举办。与会专家透露,通过研究发现南极、北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是地球系统中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区域,三极地区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升温水平的2—3倍,异常升温也将导致极其严重的环境后果,严重改变三极乃至全球的生

青藏高原升温2°C径流变化及影响获揭示

  1月13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发布消息称,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汪涛及合作者利用观测数据约束了地球系统模式对降水和径流的未来预估,绘制了包括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湄公河、长江和黄河等主要河流上游人均水资源量分布图。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升温2°C情景下,

报告称气候变化将令10亿人无家可归

  科学家警告说,本世纪末,海平面、降雨、水供应、天气系统和作物产量发生极具破坏性的改变的可能性正与日俱增。  据英国《卫报》报道,一份特别报告在墨西哥坎昆气候谈判启动之初公布。报告指出,由于未能就碳减排达成一致,有多达10亿人面临着在未来90年中失去家园的风险,30&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秘书长  如果这个季节去西藏,站在拉萨河谷,可以看到两侧山坡上的青草已经长到了山顶,回到30年前,人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构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第三极”主体骨架,也是地球独特

郑国光: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

――关于当前气候变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  资料图片: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气候变暖速度的两倍,这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科普贴!全球变暖,这些“冷”知识你必须get到

  今年夏季,席卷世界多地的高温让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全球变暖的威力。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表在科普中国上的数据显示,在1901至2012年间,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暖化的趋势。   本月6日,一份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恢复中心、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

这一年,新发现颠覆传统认知

  科学家追寻百年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有了新的答案,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面临退休,从航天到地球四极,2018年,新技术助力的科学新发现,不断颠覆着人类已有的认知。深空探测开启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社科院报告称中国CO2排放将在2025年前后达峰值

  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2013)》指出,中国能源活动CO2排放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但前提是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时相比1990年减排30%~35%,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进

英研究认生物燃料不够“绿” 可能加剧空气污染

  2012年2月,欧盟气候专员康妮·海德加在巴西察看一片用于生物燃料的桉树林。现在有研究认为,桉树作为生物燃料并不“绿”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月刊6日刊登一份研究报告,认定生物燃料不如想象中那样“绿色”,可能加剧空气污染,导致粮食减产,以致有损人类健康。   减产量   欧洲联盟正推动

研究认定生物燃料或导致空气污染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月刊6日刊登一份研究报告,认定生物燃料不如想象中那样“绿色”,可能加剧空气污染,导致粮食减产,以至有损人类健康。   减产量   欧洲联盟正推动发展生物燃料,以减缓气候变化步伐。生物燃料发展及其影响是这份报告的主题。   报告说,白杨、柳树和桉树生长速度快,是可再生木

碳排放虽创新高 科学家依然乐观

  2018年,因化石燃料和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将连续第二年增长,幅度超过2%,刷新全球碳排放纪录。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为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增长的煤炭消费以及增加的个人交通、航运、航旅及航海运输等的需求,助长了2018年的碳排放。  12月5日,第2

气候变化报告呼吁:淘汰化石燃料基础设施不能再拖了!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5日发布了一份最新气候变化报告:科学家展开的模拟研究显示,如果从现在开始逐步淘汰使用寿命已满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那么将全球平均升温幅度控制在比工业社会前高1.5℃以内的可能性为64%;但如果拖延到2030年才开始行动,即使设施退役速率加快,依然会导致实现1.5℃目标的可能

全球海洋热含量研究获进展

  多个国内外机构联合发布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显示,2018年海洋升温又创新高: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2018年全球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比1981-2010年的平均状态高了19.67×1022焦耳,比历史第二高的年份2017年高出0.91×1022焦耳——相当于中国2017年全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简介

  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

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

  日前,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科考船前合影。祁第供图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

科学家研究发现:北极成海洋酸化“重灾区”

近日,北极圈现32度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以每年

全球气候专家聚集西宁 研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

  作为全球气候启动器,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会产生哪些影响?7月12日至13日,全球气候专家、学者聚集青海省会西宁市,共同研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等课题。   研讨会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作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主题报告。她指出,青藏高原是

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

图片说明:全球碳排放量一直在持续升高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宣布,今年四月北半球的二氧化碳浓度首次达到了400ppm(1ppm即百万分之一),气候变化现状不容乐观。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00ppm,意味着自开始使用化石燃料的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了40%,且这种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