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Commun:恢复分子钟可阻止神经母细胞瘤生长

MYCN是已知的神经母细胞瘤的主要致癌驱动因子。MYCN激活是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一种标志,也是已知的代谢重编程的主要调节因子,有利于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对其微环境的适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州儿童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分子钟可能是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关键。他们研究了MYCN高表达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分子钟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发生振荡驱动分子钟周期的BMAL1和激活BMAL1的RORa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相关。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estoration of the molecular clock is tumor suppressive in neuroblastoma”。 论文通讯作者、贝勒医学院儿科-血液学与肿瘤学助理教授Eveline Barbieri博士说,“我们对MYCN如何重编程肿瘤代谢非常感兴趣。我们......阅读全文

《自然》:研究揭示生物钟的分子“开关”

这是迄今为止得到的关于人体生理节奏研究最明确的信息 调节人体内部生物钟的遗传机制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近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触发这一机制的化学“开关”。这是迄今为止得到的关于人体生理节奏(circadian rhythms)研究最明确的信息,为失眠以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确定了精确的标靶。

化石校正分子钟揭秘迷鳃鱼类演化谜题

  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的碰撞与随后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由此带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亚洲及其周边地区生物区系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随着印度板块的碰撞、副特提斯海退却、热带和亚热带低地出现、巨大山系发育近而最终隆升为今天面积巨大、海拔高峻的世界第三极。伴随地貌和环

化石校正分子钟揭秘迷鳃鱼类演化谜题

  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的碰撞与随后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由此带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亚洲及其周边地区生物区系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随着印度板块的碰撞、副特提斯海退却、热带和亚热带低地出现、巨大山系发育近而最终隆升为今天面积巨大、海拔高峻的世界第三极。伴随地貌和环

研究揭示光信号调控植物生物钟分子机理

  近日,《植物细胞》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究成果。他们揭示了自然界光信号途径与植物内部的生物钟互作协同调控生物钟关键基因CCA1节律性表达的分子机理。FHY3 和FAR1蛋白促进CCA1的表达,而PIF5 和TOC1蛋白抑制CCA1表达。进一步,PIF5与TOC1

Nat-Commun:恢复分子钟可阻止神经母细胞瘤生长

  MYCN是已知的神经母细胞瘤的主要致癌驱动因子。MYCN激活是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一种标志,也是已知的代谢重编程的主要调节因子,有利于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对其微环境的适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州儿童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分子钟可能是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关键。他们研究了MY

利用新型分子靶向作用癌细胞生物钟来遏制癌症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名为6-thiodG的小分子就可以实现靶向作用端粒的目的,这种小分子可以利用细胞的生物钟来靶向作用并且杀灭癌细

Nat-Commun:科学家发现可以控制生物钟的关键分子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圣路易斯大学(Saint Loui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可以控制生物钟蛋白质的关键小分子,这就为控制机体的昼夜节律来有效治疗和昼夜节律相关的机体异常,比如睡眠障碍或焦虑症等提供一定的

J-Lipid-Res:揭示机体生物钟控制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

  在果蝇机体中,生物钟(昼夜节律钟,circadian clocks)也控制着机体的脂肪代谢,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题为“The circadian clock is required for rhythmic lipid transport

营养所参与研究发现生物钟调节体内糖合成的分子机制

  临床研究发现生物节律紊乱会导致患2型糖尿病几率上升,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哺乳动物体内,肝糖异生是最主要的葡萄糖产生途径,对调节血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肝糖异生基因的异常上调是导致2型糖尿病人空腹高血糖的主因,并且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研究显示,肝糖

Cancer-Discov:利用新型分子靶向作用癌细胞生物钟来遏制癌症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名为6-thiodG的小分子就可以实现靶向作用端粒的目的,这种小分子可以利用细胞的生物钟来靶向作用并且杀灭癌细

中科院发现胰岛素调控肝脏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浥研究组,揭示了胰岛素通过调节生物钟核心转录因子Bmal1影响肝脏生物钟发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在分子水平上,生物钟主要由正调控因子Bmal1和Clock,以及负反馈因子Cryptochrome(Cry1、Cry2)、Perio

上海生科院发现胰岛素调控肝脏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8月3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浥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论文Insulin post-transcriptionally modulates Bmal1 protein to affect the

钟毅课题组揭示不同记忆组分主动遗忘的下游分子机制

  9月 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毅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果蝇不稳定记忆和稳定记忆主动遗忘的遗传解析”(Genetic Dissection of Active Forgetting in Labile and Consolidated Memories in D

成都生物所揭示线粒体基因在分子钟运用中的局限性

  通过分子钟估算分歧时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分子标记的替换饱和常因得不到充分的模型拟合而误导结果。鉴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高演化速率,其在分子钟运用中的局限性已为众多研究者所警觉。但由于不同生物类群的演化时间跨度、可用化石标定、线粒体基因组演化速率各异,该分子标记的

美科学家发现可显著减缓生物钟的分子化合物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4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使用自动筛选技术寻找新药品时,发现了一种能显著减缓生物钟的分子化合物,将其命名为“白日罪恶”。这一发现有望被用来开发新药品,帮助需要倒时差的空中飞人和严重睡眠障碍患者。相关论文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

3分钟了解紫外确定分子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依据

  分析的依据是: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吸收程度不同而对物质组成进行分析的方法。此法所用仪器为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  光源发出的紫外光经光栅或棱镜分光后,分别通过样品溶液及参比溶液,再投射到光电倍增管上,经光电转换并放大后,由绘制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三国科学家团队建议研制包含两个原子的分子钟

  来自德国、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撰文建议,创建一种包含两个原子的分子钟,可用来厘清“电子和质子的质量比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一难题。他们认为,这种分子钟有望使我们发现目前还不为人知的物理学基本法则。  众所周知,原子钟是精确计时的黄金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

-钟志远成为生物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首位亚洲得主

  近日,美国化学会等机构宣布苏州大学教授钟志远获得“2014年生物大分子/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钟志远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科学家。   “生物大分子/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由《生物大分子》《大分子》《ACS大分子快报》和美国化学学会高分子化学分会共同颁发,每年仅授予两位在高分子科学领域作出杰出

胰岛素可以作为进食生物钟的一个关键信号分子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的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胰岛素可以作为进食生物钟的一个关键信号分子,这对于进一步了解生物钟,以及生物钟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25日Cell杂志上,由MRC的John O'Neill博士领

植物所等发现生物钟反馈调节远红光受体phyA的分子机制

光信号与生物钟之间存在密切互作关系:一方面,光是重要的生物钟授时因子,光信号通过与生物钟核心振荡器的多层级互作,驯导生物钟,使植物生长和代谢的昼夜节律性与环境光周期同步,从而达到最优化的生长;另一方面,植物光信号又在时间维度受到生物钟的严格调控。例如,植物的远红光受体phyA在转录和蛋白水平都受到生

钟南山再获勋

  近日,澳门特区政府公布2020年度授勋名单。澳门特区前行政长官崔世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获授代表最高荣誉的大莲花荣誉勋章。  澳门特区荣誉勋章分为大莲花荣誉勋章、金莲花荣誉勋章及银莲花荣誉勋章,是颁授给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形象、声誉或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士或实

快速COVID19分子检测,30分钟智能手机读取结果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无需将样本送至实验室,原地就能用智能手机读结果的COVID-19快速诊断原型。   “这样的设备和测试允许技术人员在公共活动、礼堂、大型集会上对公众进行COVID-19检测,甚至可能在家里进行自我测试,”伊利诺伊州格兰杰工程学院院长、生物工程教授Rashi

科学家揭示O糖基化修饰调控生物钟周期的分子机制

  生物钟是植物细胞中感知并预测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精细时间机制,它通过协调代谢与能量状态以适应环境因子的昼夜动态变化,从而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应性优势。生物钟周期紊乱会严重影响植物多种生理和发育关键过程,如开花时间和胁迫应答等。生物钟核心因子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

研究人员揭示O糖基化修饰调控生物钟周期的分子机制

  生物钟是植物细胞中感知并预测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精细时间机制,它通过协调代谢与能量状态以适应环境因子的昼夜动态变化,从而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应性优势。生物钟周期紊乱会严重影响植物多种生理和发育关键过程,如开花时间和胁迫应答等。生物钟核心因子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

Cell子刊发现分子生物钟对mTORC1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雷帕霉素机能靶标蛋白(mTOR)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是为响应环境中营养素与生长因子等信号变化而进行细胞生长与代谢活动的关键调节者。尽管已有部分研究显示mTORC1信号通路呈现昼夜振荡的规律,并暗示分子生物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分子生物钟调控mTORC1信号通路的具体

美科学家将“末日之钟”调快2分钟

图片来源:《原子科学家公报》  本报讯 负责管理《原子科学家公报》(BAS)的一个委员会日前决定,将其象征世界末日的时钟上的分针向着发生灾难的时刻拨快2分钟。“末日之钟”如今距离午夜只有3分针,这是因为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以及全世界的核武器储备越来越多,导致“发生全球性灾难的可能性变得非常的高”。 

钟罩型冻干机简介

  钟罩型冻干机:冻干腔和冷阱为分立的上下结构,冻干腔没有预冻功能。该类型的冻干机在物料预冻结束后转入干燥过程时需要人工操作。大部分实验型冻干机都为钟罩型,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冻干腔多数使用透明有机玻璃罩,便于观察物料的冻干情况。

“生物钟”不可小觑-突破性研究共同解读生物钟奥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就遵从这种大自然的特殊规律。当然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并没有非常在意这中自然规律/现象,直到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才让我们将这种顺应自然的规律同生物钟画起了等号。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深度研究。  很多科学研究都发现,人类生活中各

锶原子光钟钟跃迁谱线探测中的程序控制(一)

任洁1, 刘辉1, 2, 卢本全1, 2, 常宏1, 张首刚1    摘要: 为了实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锶原子光晶格钟钟跃迁的自动化探测,设计了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延迟精度与同步精度在μs 量级的时序控制系统和满足要求的激光频率扫描系统组成。两个控制系统均通过LabVI

锶原子光钟钟跃迁谱线探测中的程序控制(二)

3.2 磁场的时序控制磁场的控制涉及梯度磁场与诱导磁场的产生与控制两个方面。磁场与光场的时序控制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磁场梯度的控制。在二级宽带冷却中,为了压缩冷原子团的大小,要将磁场梯度线性增大,需用相同形状的时序信号来进行触发和控制;但磁场在关断时会产生一个较大的自感电流,为了消耗该电流以保护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