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2-22 09:38 原文链接: 2月21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火星上的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表面水流是怎样形成所观测到火星表面的三角洲和冲积扇的,对于了解该星球上水的历史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水流的持续时间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因素,但迄今为止,对火星水文事件持续时间的估计相差很大,从几十年到几百万年都有。如今,在地球上所作的一系列实验中(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Eurotank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人员重建了火星上阶梯式三角洲的特征地形。他们获得的发现表明,火星上的阶梯式冲积扇是由地表下储存的水的突然释放形成的,而不是由表面降水形成的。在火星的流行条件下,这种地形与需要几十年时间的单一盆地填充事件是一致的,所需的水量相当于一条密西西比河那样的大型地表河流所排放的水量。封面图片是一幅组合照片,是由Eurotank实验室通过实验形成的一个火山坑的每像素4毫米的数字化地形模型。
 
一种乙酰葡萄糖胺在胰岛素抗性中起作用
 
O位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对核蛋白和胞质蛋白的修饰正在成为很多细胞过程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人们怀疑,它们所扮演的一个角色是充当营养传感器,与通过氨基己糖生物合成通道的葡萄糖流量相关。对O-GlcNAc相应于葡萄糖流量所起作用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在O-GlcNAc转移酶(OGT)上有一个新型类脂结合点:在胰岛素刺激下,有一种类脂与OGT结合,将其吸收进胞质膜中。然后,OGT用糖来“装饰”胰岛素信号通道蛋白,抑制它们的活性,阻滞胰岛素反应。OGT在小鼠肝脏中的过度表达引起胰岛素抗性和血脂异常。因此,胰岛素信号通道的异常O-GlcNAc修饰有助于胰岛素抗性、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形成。
 
岩石圈板块潜入下层地幔的方式
 
消减的岩石圈板块以什么方式钻进下层地幔的?这是一个持续争论的问题,对于了解地幔的化学演化和热演化有实质性意义。Saskia Goes及同事通过比较地球主要消减带中新生代板块运动与纯粹由下行板块密度驱动的上层地幔消减相的全动态模型所预测的运动,来识别下层地幔的板块穿透事件。年代更久、内在密度更大的岩石圈的消减速度与该模型一致,但较年轻的岩石圈的消减速度经常要快近两倍,而沟槽运动却非常缓慢。本文作者推测,在显著沟槽退却条件下消减的较老的岩石圈倾向于“平躺”在向高黏度下层地幔过渡的地带中,而较年轻的岩石圈(它们驱动沟槽退却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变形)则会变形,密度增大,从而快速钻入下层地幔中。
 
叶绿体中含光合作用基因的一种藻类
 
Apicomplexans是动物寄生虫,属于原生动物,包括引起疟疾、弓形虫病和其他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大多数apicomplexans都含有一个未染色的叶绿体残体——apicoplast,它是这种寄生虫生存所必需的。现在,从悉尼港的一个石珊瑚分离出的一种生物有可能填补这一空白。这种藻类与珊瑚一起生活,但也可以作为一种自由生活的生物来培养。从系统发育学上来讲,它与apicomplexan是相关的,因其与甲藻不同,其叶绿体在遗传上有一个新奇之处——它们有光合作用基因,同时结合UGA密码子的使用来编码tryptophan,后者是apicoplasts的典型特征。
 
关于鸟类飞行起源的一个新观点
 
试图通过研究化石和现代鸟类来了解飞行起源的工作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一个阵营认为,早期鸟类是从地面起飞的;另一个阵营认为,它们是通过从树上或崖壁上落下来起飞的。对飞翔中的鸟进行观测并不是很有帮助,因为翅膀的运动,取决于鸟在干什么,因此相差非常大。现在,通过对飞翔中的chukars(一种在地面生活的像鹌鹑一样的鸟)进行摄像,Dial等人发现,我们的困惑实际上是一个视角问题。如果以脊柱线为参照系,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翅膀似乎是根据特定行为来动的。但如果考虑翅膀与地面(引力)所成角度,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角度很窄,与身体在做什么没有关系。所以,飞行的问题是一个学习以特定角度拍动翅膀的问题,与原始鸟类是从地面直接起飞的、还是通过从一定高度跳下来起飞的没有关系。
 
通过基因组分析看人类迁移史
 
对人类种群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的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可以为世界范围内的人类迁移和适应模式提供遗传证据。本期Nature上两篇形成对比的论文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威力。通过将大量数据集结合起来,Lohmueller等人获得了对1/15的非洲裔美国人和1/20的欧洲裔美国人所携带的有害突变数量的精确估计(通过对11000个基因重新测序获得)。他们发现,有欧洲背景的人与有非洲背景的人相比,其基因组中有潜在危害性的突变更多。这个现象可以被理解为伴随人类在欧洲定居而出现的“走出非洲”瓶颈事件所留下的一个遗传烙印。Jackobsson等人通过分析在“人类基因组多样化项目”中所涉及的29个种群,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类变化的一个更宽广的画面。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相关文章

2020年百大热门研究主题榜单08

工程与技术碳硫氢化合物在室温下实现超导论文标题: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ivityinacarbonaceoussulfurhydride发表期刊:Nature《自然》......

热烈祝贺!华人学者Nature上发表最新成果

人工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语音翻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等重要领域,其性能主要由硬件算力决定,目前所广泛应用的神经网络硬件都基于数字电子架构。然而,该架构的两个本质局限—冯诺曼依瓶颈与电子速率瓶颈......

Nature&Science论文年度盘点!这些高校表现亮眼

在过去的2020年,Nature和Science(后文简写为N&S)两期刊总计刊出原创论文(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1702篇,相比2019年增加了102篇。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

破解一夜白头之谜!《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重要科学发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许让我们放慢了脚步,但科技的发展永不止步。转眼间,2020年已接近尾声,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评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学发现,其中最后一项是本年度最受欢迎的科学发现......

《Nature》评选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中国女博士入选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沉重打击,如今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却仍未见停止的趋势,面对疫情,我们既感受到了人类身体的渺小,也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伟大。荀子曰:君子生非异......

“追捕”艾滋病毒五十年探寻“隐秘的角落”

 “性感染的最小年龄才13岁,最大的86岁。”提到这两个数字,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性病艾滋病门诊主任孙丽君神情黯然。13岁,花样年华;86岁,耄耋老者。他们本不应该被艾滋病毒“俘获”,更不可......

又一篇Nature文章被撤稿!原因竟是数据处理存在重大问题

石墨烯纳米带(GNR)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宽度,长度和边缘结构。现有用于合成GNR的自下而上的方法无法同时实现对这三个参数的控制,并且由于分步聚合的性质,长度控制特别具有挑战性。2019年6月2......

中山—相城糖尿病智慧管理项目启动

我国属于糖尿病大国,最新数据显示,每10个人中至少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其中又有50%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如何为近1亿的糖尿病患者精确高效地调整胰岛素用量一直以来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现在,......

澳洲科学家荣获自然科研与腾讯的联合大奖!

第二届“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NatureResearchAwardsforDrivingGlobalImpact)”于昨日揭晓,获奖者为澳洲流行病学家及公共卫生研究人员JoshuaVogel博士。......

研究揭示苔藓植物古多倍化历史及重复基因保留特征

藓类植物,作为陆地植物早期演化中的重要分支,在陆地植物的演化谱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学界对该类群本身演化历史的研究有限.此前,科学家研究对植物基因组发现,古多倍化事件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类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