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球所等获得特提斯构造带地幔顶部P波速度

由新特提斯洋闭合导致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特提斯造山带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对该构造带深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也是地球科学界的热点。地震层析成像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直接有效的手段,利用地震波路径集中于上地幔顶部的Pn波这一优势震相可以获得地幔顶部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然而传统Pn成像方法在壳幔结构复杂、莫霍面起伏较大的区域反演结果存在系统性误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副研究员吕彦与合作者陈凌、陈棋以及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倪四道,发展了适应于复杂壳幔结构的地震波速度与各向异性联合反演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特提斯构造带,获得了从欧洲东部到我国中西部地区上地幔顶部高精度Pn波速度及各向异性结构。研究显示,亚平宁半岛、伊朗高原、高加索、缅甸等区域与地表火山对应的地幔顶部低速结构揭示了与板块碰撞俯冲相关的地幔热物质上涌对岩石圈的影响;处于陆陆碰撞相对......阅读全文

地质地球所等获得特提斯构造带地幔顶部P波速度

  由新特提斯洋闭合导致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特提斯造山带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对该构造带深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也是地球科学界的热点。地震层析成像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直接有效的手段,利用地震波路径集中于上地幔顶部的Pn波这一优势震相可以获得地幔顶部高分辨率的

藏北羌塘中部中央隆起带再次发现古特提斯洋证据

西藏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含有多种资源潜力的盆地,近年来成为油气、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地区。而羌塘盆地的构造演化是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争论的关键科学问题是羌塘盆地中部的中央隆起带(高压变质带)是原位形成的,抑或是由北侧的金沙江带向南俯冲形成的;另一科学问题则是判断羌塘盆地中部中央隆起带是代表

环苏拉威西海多俯冲带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曹令敏、研究员赵明辉、研究员丘学林与浙江海洋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剑桥大学合作,在东南亚环苏拉威西海多俯冲带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地学期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Geochemistry,

广州地化所提出板片拉力引发被动陆缘岩浆作用

  板块构造解释了地球上产生于大洋中脊或俯冲带的绝大部分岩浆作用,而远离俯冲带的板内岩浆作用常常与地幔柱或其它深部地幔过程有关。传统观点认为,大陆裂解之后形成的被动陆缘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没有岩浆活动的。因此,被动陆缘岩浆作用的例子非常少,人们对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地质地球所西藏蛇绿岩研究揭示特提斯洋演化历史

  新特提斯洋是中生代以来位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和北半球欧亚大陆之间的古海洋,它的构造演化直接塑造了现今洋陆格局,因此一直是地质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存在诸多争议,关键一点在于其大洋岩石圈是否保存于现今大陆之上,这也直接限制了人们对特提斯基本问题的理解,如新特提斯洋的打开和俯冲时代、俯冲机

青藏高原发现首例非俯冲成因玻安岩系火山岩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研究员史仁灯等在青藏高原西部日土地区发现首例非俯冲成因玻安岩系火山岩,为探讨大洋俯冲及陆-陆碰撞造山提供新视角。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岩石学》。 玻安岩是指具有尖晶石、橄榄石、辉石斑晶和高镁、高硅、低钛地球化学特征的安山岩。最早在18世纪,被发现于西太

我国科学家在大陆地幔中发现来自海洋的锂元素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利用矿物原位锂同位素分析法,该所科研人员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榄岩中的锂含量和锂同位素组成。他们发现,海水中的锂元素可以经过扩散作用进入地幔橄榄岩。这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近年来,锂同位素

研究发现洋底高原增生诱发俯冲起始的岩石学证据

  洋底高原广泛分布在洋盆中,它是除大洋中脊之外洋壳形成的主要部位。洋底高原具有异常厚(~10-30 km)的洋壳,其成因通常认为与深部来源的地幔柱活动有关,因此其是研究地幔柱动力学演化、深部地幔不均一性等地质问题的重要对象。较厚的洋壳导致洋底高原具有较低的密度,使它们进入海沟后很难被俯冲而发生阻塞

云南地壳对青藏高原东扩和新生代印度板块俯冲结构响应

  我国云南位于东扩的青藏高原和新生代以来强烈伸展的东南亚之间。根据地表构造和变形观测,学界通常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向东的块体挤出或者下地壳通道流,是云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成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分析了云南地区密集地震台阵的地震记录,通过对地壳结构的地震成像研究,集前人关于地

地质地球所等提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新模型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构造事件,形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海陆分布格局、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青藏高原是研究陆-陆碰撞最为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对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间和碰撞动力学过程的研究长期以来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印

青藏高原西部日土地区发现首例非俯冲成因玻安岩系火山岩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19_4781547.shtml   玻安岩被发现于西太平洋地质学IBM带(伊佐-玻宁-马里亚纳岛弧带)中的玻宁岛,是指具有尖晶石/橄榄石/辉石斑晶和高镁、高硅、低钛地球化学特征的安山岩。传统观点认为,玻安岩是“洋

广州地化所在古特提斯洋俯冲侵蚀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俯冲侵蚀是大洋俯冲过程中的基本地质过程,是地表物质进入地球深部的主要机制,对于地球深部物质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前人对于俯冲侵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物理观测以及数值模拟上,如何在古俯冲带或板块缝合带中识别地质历史时期的俯冲侵蚀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尤其是通过对板块缝合带

海平面下降百余米--印度洋中的“重力洞”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密度大致均匀的球体上,但你是否以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在各处都一样?事实上,更精确的计算表明,不同地点的地球重力存在微小但可测量的差异,而这也导致了海平面的高低起伏。  在印度洋中部,有一个巨大的“重力洞”,这里的海平面比全球平均水平低了100余米,几十年来,它的形成之谜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心电图分析:P波高尖,是肺性P波吗?

一位54岁的男性患者,之前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医疗服务,第一次在家庭医生处就诊。主诉为日常活动中出现气短,爬小段楼梯或平缓上坡即需要频繁休息。询问病史,过去1年无意中体重减少了40磅。过去无已知的疾病史,未应用任何药物。家庭史和社会史回顾,曾经在矿井工作35年。吸烟史20年,戒烟10年。体格检查,面色稍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P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

  华北克拉通不仅有被破坏的东部块体,还有基本保持稳定的西部块体,它是研究大陆形成与演化的最佳场所。因此,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特征等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实验室副研究员王建与日本东北大学教授赵大鹏合作,发展了一种P波各向异性

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发布

国科金发计〔2022〕27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2年6月15日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以下简称本计

新研究揭示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各向异性层析成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基金等项目的联合资助下,徐义刚院士团队博士后华远远联合日本东北大学赵大鹏教授,对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进行了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固体地球物理学》。  东南亚环

我国在青藏班怒带洋壳榴辉岩热折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洋壳榴辉岩是经历几十甚至数百公里深俯冲的洋壳物质通过某种构造机制折返到地表的产物,对于研究板块构造运动以及地壳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多数洋壳榴辉岩在折返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低温退变作用(如,蓝片岩相或绿片岩相)改造(冷折返),而部分则会遭受高温变质作用(麻粒岩相)的强烈叠加(热折

地球也能“照X光”

  照X光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医学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人体内部。最近,科学家通过研究海洋风暴,首次从地球内部探测到了由风暴激发的罕见地震波。利用这些地震波给地球内部结构成像,就仿佛给地球照X光一样,有望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提供新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地震

海沃斯240P-035P060P滤芯

  [1] 国产品牌滤芯均为我司生产的替代原厂品牌滤芯,其过滤滤材采用德国原装进口HV公司产品,注册商标为“佳洁”牌。本公司涉及的其它品牌均无品牌意义,只是作为产品型号参照和客户选型对照使用。进口滤芯和过滤器为原装进口,有防伪标志。我司长期为国内各大企业贴牌生产各种款式的压缩空气精密过滤器滤芯。欢迎

广州地化所揭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古地理位置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刘兵兵和研究员彭头平等,选取云南西部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缝合带两侧的保山和临沧地块古生界碎屑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厘清临沧地体的构造属性,揭示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原、古特提斯洋盆的演化历史,并重建保山、临沧和思茅-印支地块

地幔过渡带界面成像解释天山造山机制

  天山是由晚古生代多陆块拼贴而成,经历了中生代到早新生代的夷平作用。但是在晚新生代,印度与欧亚大陆陆-陆碰撞的作用力通过塔里木克拉通传递到1500km外的天山,并在北侧哈萨克斯坦地盾的阻挡下,天山迅速抬升。其陆内造山机制为地学界所关注,并相继提出了诸如挤压增厚、俯冲等动力学模式。由

心电图分析:P波在哪里?

男性患者,45岁,早起时自觉心悸频发,持续数分钟,伴有头晕,视物不清、呼吸困难、汗出,不伴胸痛,过去上述症状偶有发作,未在意。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体格检查:痛苦面容,脉搏快,两肺呼吸音清晰,颈静脉压正常,心脏听诊正常,未闻及异常心音。心电图如图A。心电图A患者症状消失后,行心电图检查如下(图B)。

地质地球所等研究发现西藏冈底斯斑岩型矿床成因

  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图1)是不同于世界上产于俯冲背景的斑岩成矿带,它产于独特的后碰撞背景下。而产于这种背景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岩浆成因还不十分清楚,这引起了中外矿床学家的强烈关注。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造山带与成矿作用课题组博士后李金祥及合作者对西藏

地幔间断面成因及地幔对流模式研究获进展

  板块构造学说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刻画了岩石圈的基本运动学特征,而地幔对流理论则为理解板块运动规律提供了动力学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地幔对流模式的研究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分歧主要集中于全地幔对流和上下地幔分层对流两个模式。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地幔混合对流模式猜想,即一些区域地幔分层对流、其它

“中法意西阿尔卑斯地震台阵探测”项目启动

  “中法意西阿尔卑斯地震台阵探测”是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日前已正式启动。参加该项目的成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法国格林诺布尔约瑟夫傅里叶大学(University Joseph Fourier in Grenoble)地球科学研究所(I

喜马拉雅岩石圈变形与岩浆活动耦合机制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11.shtm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马林、王强研究员等与英国卡迪夫大学Andrew Kerr教授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李正祥教授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合作研究,揭示了喜马拉雅地块岩石圈在碰撞早期发生

心电图分析:P波去哪儿了?

44岁男性患者,长期发作性心悸,每次发作时间小于1小时。但是每次发作都没有采集心电图,因此发病原因尚未确定,因为每次在其到达急诊室之前心律失常就终止了。然而,有一次其发作时间较前为长,因此急诊室内采集到了一份发作时的心电图(心电图A)。心电图A心电图B问题:可能是什么诊断?采取什么治疗会有效果?心电

地化所在喜马拉雅A型花岗岩成因与岩石圈伸展获得进展

  A型花岗岩是一类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岩石,表现为高的SiO2、Na2O+K2O、Zr、Nb、Ga、Y、Ce和低的CaO、Sr含量,以及高的Fe/Mg, Ga/Al比值,能够对板内伸展和后碰撞岩浆过程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因而具有重要的构造指示意义。铝质A型花岗岩因其过铝质特征区别于常见的过碱性A

丁林团队揭秘青藏高原的“长高史”和背后的动力学机制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虽然科学考察已经取得了不少新发现,但是人们对这片雪域高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时至今日,作为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仍然没有定论,科学家为此已经争论了近百年。”8月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指出。  丁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