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官茅矛探讨基因如何影响性行为

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官茅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因的力量无所不在,行为和个性都有可能受到基因的影响,但是这一切还有待验证。”虽然看起来今天的讨论有点“污”,但是我们在探讨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是什么在影响性行为? 近期,研究人员对超过12.5万人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一项生物相关因素如何影响首次性行为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基因变异会影响人们首次性行为和怀孕的年龄。 不过他们承认,生理因素并不是唯一影响性行为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首次性行为发生时间的早晚有重大影响。 这12.5万个基因组样本取自一个英国国家项目——英国生物库。它对2006年到2010年对年龄在40岁到69岁的50万多人的DNA和个人信息进行了样本采集。经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38个影响人们首次性行为早晚的变异基因。 研究人员在对38个变异基因组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一些有冒险倾向基因的人会使他们在更早的年......阅读全文

遗传基因决定性格?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人人都希望有令自己满意的性格。据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有一女子天生“无所畏惧”,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对这名被称为“SM”的女性有超过15年的研究。他们发现,“SM”患有一种罕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类脂蛋白沉积症,这种病让她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体不起作用。即使别人

6月7日《科学》杂志精选

  星尘陷阱是行星制造厂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环绕恒星做轨道运行的星盘,其中的一小块区域内的星尘可帮助解释行星形成的神秘一面。根据最知名的行星形成理论,行星是通过环绕恒星做轨道运行的大小在微米至毫米的星尘颗粒集结在一起并形成较大的团块而形成的。但让人不能完全理解的是,毫米大小星尘颗粒中较大的那

狗基因研究开启了治愈人类疾病的新路径

  狗作为人类最忠实和最好的朋友,在与人类同欢乐共患难的同时,也享有几乎所有人类的相同疾病和致病机理,包括:癌症、心脏和肺机能失调、癫痫(Epilepsy)、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和肥胖症等等。通常情况下,研究狗类(犬类)疾病与致病机理相对研究人类疾病更简洁明了。如果科技人员能深入理解狗类的遗传

社交恐惧怎么办?《Cell》解读“长期独处”改变大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止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还有“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在玩手机”。  当社会交际成本日益升高,人们为降低现实生活带来的应激,保护私人空间的意识逐渐增强。与外界隔离的“宅文化”悄无声息地走入大众生活。很多人宁愿对着电脑/手机屏幕玩网络游戏,也不愿出门交际。  现代人享

科学家通过表观遗传学研究追溯攻击性行为起源

  幼儿时期固然非常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在未来会有诸多后天因素对人造成影响。   奥雪来嘉是一个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附近属于伊洛魁族印第安人的村庄。上世纪80年代,公立学校的官员发现,在奥雪来嘉和邻近的蒙特利尔市东部许多贫困地区,一些幼儿园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行为问题,诸如身体攻击。当地学

Science:花心乃是基因作祟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自然选择驱动了一些雄性草原田鼠完全遵循一夫一妻制,而另一些则会寻求更多的伴侣。这些动物大脑惊人的差别是由于它们的DNA差异所导致。  发表在本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比较了对配偶忠诚的雄性草原田鼠和广泛漫游以寻求交配对象的雄性草原田

研究表明温顺还是有攻击性,与基因有关

据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遗传学研究,来自美国和丹麦研究机构的团队展开赤狐基因测序,揭示了与其温顺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有关的基因。以赤狐为对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阐明社会行为(包括人类行为障碍)的遗传基础。赤狐这种动物已经被人类成功饲养了一个多世纪,并已适应了养殖场环境。此前研究曾表

《当代生物学》:基因决定蠕虫性取向

美国研究人员10月25日宣布,改变雌性蠕虫脑部的一个基因可以使它的性取向发生变化,开始对同性蠕虫产生兴趣。 犹他大学脑科学研究所主任约根森(Erik Jorgensen)说,这项发现为性取向与大脑生理结构有关的观念提供了支持。 “它们看起来像雌性,但行为和想法都像雄性,”犹他大学

DNA检测将替代常用癌症检测方法

  巴氏涂片检查方法(Pap smear)是公共卫生一种广泛使用的金标准检查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子宫颈癌等疾病,能有效的检测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细胞的异常变化。然而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以DNA为基础的病毒检测方法。   1943年,Papanicolaou和Tra

南京大学田大成教授团队揭示遗传突变的重要分子机制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大成教授所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拟南芥、水稻等自花传粉植物,构建了来自相同遗传背景的、经历一次减数分裂的纯合体、杂合体(F1)及其分离世代(F2到F4),进而测序检测遗传突变的发生。该成果《Parent-progeny sequencing indicates higher

为什么不存在“第三种性别”?数学解答性别进化谜题

  编者注:本文探讨的“性别”仅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别,不涉及除此之外的任何含义。  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的高等脊椎动物只拥有两种性别?  关于这个问题,《量子杂志》(Quanta Magazine)在今年7月的“每月谜题”上向大家征集答案。拥有三种性别的变色龙如何才能避免性别单一化的悲剧?地球上所有人的

PNAS:基因决定了你的成败

  从博弈游戏到商业竞争,你的每一个决定和策略都关系到最终的成败,而这些行为都受到基因的控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多巴胺调控通路中的基因突变会影响人们的策略性行为。  加州大学、Illinois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参与一个简单的博弈游戏,结果发现志愿者的行为受到了特定基因突变的影响。这项研究于六月十

Nature:科学家逆转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的发生有多种遗传原因,很多原因科学家们并不清楚,大约1%的自闭症患者机体中都缺失名为Shank3的基因,而该基因对大脑发育非常重要,如果缺失这种基因,个体就会出现典型的自闭症症状,包括重复性的行为及避免与社会互动的行为等。近日刊登在Nature上的一项报告中,来自MIT的科学家们就表示他们

婚姻不忠竟是基因在作怪?女性也容易出轨

  当提及不忠这个问题时,男人通常将自己的行为归咎于他们那“想要传播种子”的生理欲望。可最近一项研究却表明女人可能也继承了这种背叛的冲动。  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特别的基因,它似乎与女人不忠的可能性有一定关联。  这项发表于去年的研究,分析了芬兰7400对年龄在18-49岁之间的双胞胎的长

最近生物科技界的这些传言和争论已经把我吓趴了……

  5月10日,周二,一个由科学家、律师、企业家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150人团队,集结在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医学院,他们开了一个秘密的闭门会议。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个会议的主办方没有邀请媒体,甚至都没有与会人员在Twitter上分享任何关于会议的内容。  两天后,消息泄露。《纽约时报》率先跟进报道了此事

Cell:首次发现“好斗”神经元

  加州理工Caltech的科学家们发现,雄性果蝇比雌性更具攻击性是因为其大脑具有特殊的好斗细胞,而雌性果蝇缺乏这类神经元。文章于一月十六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我们发现的这种性别特异性细胞,通过释放特定的神经肽(或激素)产生影响。这种物质在包括小鼠和大鼠在内的哺乳动物中,也与攻击性密切相

新进展:科学家利用斑马鱼研究阿片类药物成瘾

  阿片类药物危机逐渐升高,然而科学家对于成瘾的机制了解仍然不多。为了解决这个需求,犹他大学的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系统让斑马鱼可以自行摄取一种用于治疗人类疼痛的氢可酮。一个星期以后,斑马鱼就呈现出对药具有依赖性,即使这样对它们来讲非常危险;48小时后,斑马鱼在撤药后表现出焦虑的反应。这项研究发表在《Be

院士伉俪Nature子刊揭示性接触的秘密

  对于我们而言,果蝇看起来似乎是相当无害的。但在它们自己的小世界里,雄性果蝇是激进的斗士,它们会用头撞击以及推挤彼此。然而有一样东西可以让它们平静下来:那就是雌性果蝇的触摸。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揭示,接触雌性果蝇的信息素可以激活雄性果蝇大脑中的神经元,使得雄性果蝇相互之间的

日本科学家研发出男性避孕药 可暂时控制精子功能

  外媒称,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鼠的精液当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如果将其灭活,精子就会暂时丧失让卵子受精的能力。  西班牙《万象》月刊发表题为《男用避孕用品》的文章。文章称,在享受性爱欢愉之前,未来的伴侣或许会问对方:“是你吃避孕药,还是我吃避孕药?”就像现在的年轻人问对方去谁家温存一样。之所以

别抵抗,衰老也有意义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衰老无处不在,它是一个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过程。虽然衰老几乎存在于所有物种当中,但它唯独对人类是种“折磨”,因为只有人才能意识到,我们终将老去、死亡。当然,它还丢给人类更棘手的难题,诸如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种种医疗、养老、人口经济问题,这些都关乎人类的未来。郭刚制图  衰老议

神经学家剖析看似矛盾的“杀婴行为”和“养育行为”

  许多哺乳动物进化出了对幼崽的矛盾行为,人也一样,大多数人对子女表现出养育和保护行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充当代理父母。然而,没有过性行为的雄性(virgin males)通常以杀婴行为作为传播自己基因的策略,哺乳动物是如何控制这些相互冲突的社会行为的呢?  《Cell》最新研究表明,小鼠的这2种极端

《科学》:亲源基因表达在不同成长期可动态调节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亲源基因在大脑发育过程及成人阶段有着极为复杂的表达方式。母系大脑遗传基因在大脑发育阶段优先表达,而在成人阶段,情况则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父系基因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人体内印迹基因数量远远超过想象  基因组是由母

Nature子刊:基因疗法新进展!该技术有望治疗自闭症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是本世纪至今最有潜力的生物技术突破之一,人们相信以它为代表的一系列基因编辑手段,有望为诸多人类的遗传疾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今日,《自然》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则进一步让我们看到了CRISPR系统的潜力。来

癌研究泰斗Cell揭示癌症侵袭性的根源

  Robert A.Weinberg身上笼罩着一道道绚丽的光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着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他曾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癌基因Ras和第一个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医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在一项阐析某些乳腺癌侵袭性的

昆明动物所与哈佛大学合作揭示社会性起源的遗传机制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冰箱里还剩下一块蛋糕,而你的舍友都不在,你是独吞这块蛋糕,还是留着和大家分享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Douglas Yu研究组与美国哈佛大学共同提出了一套揭示合作行为如何出现及何时出现的研究计划。   蜜蜂,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一只脱离了蜂群

Cell子刊:利用基因检测饮食紊乱

  缺乏一种与人类厌食症和贪食症有关基因的小鼠,会比其它小鼠体重减轻,并且出现各种行为紊乱。  生物通报道:此前有数据表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易出现暴饮暴食现象,这表明暴饮暴食与雌激素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而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缺失了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RRA)基因的小鼠会比野生型小鼠吃的更少

获07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就:基因敲除的新成果汇总

2007年10月8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马里奥-R-卡佩奇(Mario R.Capecchiand)、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和来自英国的马丁-J-伊文思(Martin  J.  Evans)赢得该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

编辑基因可减轻自闭症 为研究治疗神经疾病打开了大门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25日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线上版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减轻了患有脆性X综合征(FXS)的小鼠的自闭症症状。FXS是目前已知的最常见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单基因病因。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人员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称为CRISPR-Gold

细胞信号通路与癌症治疗

  2月16日的SCIENCESIGNALING为细胞信号通路与癌症治疗的专辑,发表了编者案“当细胞生物学遇到癌症治疗”,介绍本期和往期该杂志发表的关于细胞信号通路领域相关癌症治疗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概括。  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包括癌细胞对代谢要求很高,因为它们必须建立新的蛋白质、膜和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治疗可避免HIV传染

  在一项新的称为PARTNER的临床研究中,来自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瑞士、丹麦、奥地利、芬兰、荷兰、瑞典、意大利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报道在782对男同性恋伴侣中,对每对男同性恋伴侣而言,有一人是HIV阳性的,并且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治疗,结果就是没有人在不使用避孕套的性行为中将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