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著名医学科学家吴阶平院士逝世

1917年1月22日—2011年3月2日;享年94岁 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一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因病于2011年3月2日21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吴阶平简历 1917年1月生,江苏常州人。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医学博士。医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3年9月至1936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科学习。1936年至1942年在北平协和医学院学习。1942年至1946年任中和医院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1946年至1947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讲师。1947年至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泌尿外科。194......阅读全文

著名医学科学家吴阶平院士逝世

1917年1月22日—2011年3月2日;享年94岁  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一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

8人获奖!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揭晓

  9月17日,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议在北京欧美同学会召开,评委对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候选人的推荐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和广泛讨论。  秉持科学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各评委经过无记名投票,将2019年度吴阶平医学奖授予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张亭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

吴阶平医学奖首次空缺

  10月30日,医学奖颁奖大会暨第五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2007年设立的吴阶平医学奖,今年首次空缺。   据悉,2010年吴阶平医学奖初审公示了5位获奖候选人,但在终审评选会议上,5人中均未达到出席评委的2/3以上票数。评审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

吴阶平:生命有尽 大道无涯

吴阶平   第一个泌尿外科、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第一个确立“肾上腺髓质增生”疾病……我国泌尿外科学历史上的这些“第一”,都和一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阶平。   3月2日,走过94个春秋的吴阶平与世长辞

2009年吴阶平医学奖评选揭晓

  2009年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2位获奖者,他们分别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北京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著名创伤医学专家、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教授。

北大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落成

  8月29日,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在北京落成。建成后的医学中心将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国内外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专科医院,并致力打造世界级泌尿中心。   据该中心主任那彦群教授介绍,目前泌尿疾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发病率提高,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复合

钟南山、韩济生院士获吴阶平医学奖

  记者从11月19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的“2011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上获悉,钟南山院士、韩济生院士获得2011年吴阶平医学奖。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吴阶平医学奖评委王志珍向钟南山、韩济生两位获奖者颁发了2011年吴阶平医学奖获奖证书和奖章。钟南山是呼吸内科专家、中

2015吴阶平医学奖公布 黄洁夫获奖

  近日,吴阶平基金会公布2015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和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得主,肝胆外科学专家、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获得今年的吴阶平医学奖;王俊、王建安、陈士林、孙颖浩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黄洁夫  黄洁夫是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外科及肝胆外科专家,也是医学教育及卫生管理专家。他先后完成了国

2009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将于10月在中山颁奖

  记者从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获悉,被誉为我国医学界“诺贝尔奖”的“医学奖”颁奖会,将于10月30日在中山火炬开发区隆重举行。   “吴阶平医学奖”以医学泰斗吴阶平名字命名,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在2002年设立。主要用于奖励在医学临床、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要成果的个

吴阶平:游走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处处险境却走出步步莲花

  3月初一天早上,在巴黎的酒店,我晕乎乎醒来,收到一条手机报:吴阶平因病逝世……我感慨岁月带走了尊敬的吴先生,十年前和他交往的经历也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青涩记者。某次采访吴先生,写了一篇8000字的文章,他很喜欢,和我商量能不能为他写一本传记。以我23岁的年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