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日本科学家改变基因培育出不怕猫的老鼠

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科学家最近通过改变老鼠的基因,培育出了一只不怕猫的老鼠。在科学家展示的照片中,一只褐色老鼠离一只猫不到一英寸,在猫的身边嗅来嗅去。 日本科学家改变基因培育出不怕猫的老鼠 日本研究人员认为,恐惧可能与嗅觉有关,只需通过关闭大脑中的某些感受器便可以克服恐惧。在用老鼠所做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确认并移除了老鼠大脑嗅球上的某些感受器,结果这些老鼠变成了一群无所畏惧的啮齿动物。 东京大学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的Hitoshi Sakano说:“它们察觉到了天敌的气味…比如一只猫、一只狐狸或雪豹的尿,但它们不会显示出任何恐惧。它们甚至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但它们无法辨别那种气味是一种危险信号。所以这些老鼠和猫在一起非常开心。他们和猫一起玩。但在拍下这些照片之前,我们必须把猫喂饱。”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动物的恐惧可能是由它们灵敏的嗅觉唤起的。但这还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嗅觉察觉以及......阅读全文

德国科学家研究:心肺或能嗅到食物气味(图)

食物和饮料散发出大量气味成分,但鼻子只能嗅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根据科学家进行的新研究,包括心脏和肺部在内的一些人体内部器官似乎也能嗅到食物和饮料的气味   北京时间4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德国食品化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包括心脏和肺部在内的一些人体内部器官似乎也能嗅到食物和饮

果蝇: 人类的远房“小表弟”

  当我们辛勤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中,在厨房准备开火,却看见几只个头矮小的果蝇们也在忙碌着觅食,它们已经在我们的厨房组建家庭,结婚生子。尽管你看到厨房里美味的香蕉上沾满了果蝇们的足迹,会心生厌烦,非常想杀之而后快,可你不知道的是这小小的果蝇也为人类做出了不少贡献,最近一项研究还发现,果蝇可能与人类存在

Nature:小鼠为何害怕猫尿液?根源在于大脑区域AmPir

  如果你有机会闻一下的话,那么山猫的尿液气味将是难以忘怀的---就像掺杂汗水的腐肉的味道,同时还有些难以名状的野性气味。对人类而言,它只是非常令人作呕。但是对小鼠而言,它闻起来像是一件事情:恐惧。  啮齿类动物本能地对它们的天敌的尿液作出反应。即便这些小鼠是在实验室中培养的,而且也从未接触过山猫或

不一般的超级老鼠:能快速排雷 能与猫同欢

关于老鼠的形象一直是很矛盾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啮齿动物因为偷油吃米、传播疾病而落得“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但一旦离开现实世界,它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变身成为机智灵敏又善解人意的动物。它既可以是风靡数十年的卡通形象米老鼠,也可以是电影《料理鼠王》充满创造力的大厨,还可以成为人类家人的精灵鼠小弟。

Nature头条:父母的表观遗传“原罪”

  一项争议性的小鼠研究报告称,某些恐惧可数代遗传。作者们认为类似的现象有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焦虑和成瘾性。这项研究发表在12月1日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并被放在Nature网站首页头版头条推荐。   但另一些研究人员则对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因为还

看到记忆的印迹神经科学家们如何定位唤醒甚至偷换记忆

  《神探夏洛克》中福尔摩斯在停尸间的初次登场,给不同观众留下了不同的回忆。他对法医茉莉是态度粗鲁,抑或只是对茉莉的紧张无知无觉?   有意思的是,尽管不同观众回忆这个场景会讲述不一样的故事,但他们的脑部活动基本相同。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Janice Chen最近在做的一项

皮质醇测定分析前的影响因素

皮质醇是由机体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神 经 轴 系HPA 的调节控制,下分泌 受到生物节律性 体液性及神经的调控, 尽管当前大多实验室运用全自动生化仪器已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出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 但由于检测的标本在进入实验室前的所有工作环节是不受检验科所监控, 标本的采集质量, 检验人员是无从得

Nature子刊:嗅觉感知,一人一世界

  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的科学家们发现,任意两个人的嗅觉受体存30%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影响了不同人对气味的感知,文章发表在十二月八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为了感知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气味,人体内有约400种不同的特化感受

Nature特别关注:争议中前行的表观遗传学

  人们居住的地区和他们的价值观,都会对后代产生影响。那么抽烟、经历饥荒或者在战争中服役,这些经历是否会给后代留下独特的印记呢?   Emory大学的Brian Dias在小鼠中对这类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与特殊气味关联的恐惧可以影响小鼠后代的大脑。他将雄性小鼠暴露在苯乙酮中,同时给予一定的

超级嗅觉鼠能探地雷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超级嗅觉鼠,这些老鼠能探测出特殊气味。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通讯》期刊。这种基因改造鼠对气味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可以探测地雷或为新疾病传感器打下基础。  此外,实验采用的改变老鼠基因组的方法,也将为科学家提供研究人类气味感受器的方法。“嗅觉是5种基

老鼠是如何感知和区别气味的?

  科学家已经进一步解码了哺乳动物大脑如何感知气味,以及如何从数千种气味中区分一种气味。  在老鼠的实验中,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创造了一种被大脑嗅觉处理中心嗅球感知为气味的电子信号,尽管这种气味并不存在。  由于气味模拟信号是人造的,研究人员可以操纵相关神经信号的时间和顺序,并确定哪

恐惧感如何产生?又该如何应对?

  提到恐惧,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比如社交恐惧症、一些恐惧害怕的记忆等等,那么恐惧感到底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克服恐惧症呢?看看下面的研究或许能够帮到你!  【1】恐惧不可怕,抹除就好  DOI:10.1016/j.neuron.2017.08.004  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减弱参

人体最强感觉器官!防肥胖、抗感染一手全包

  酸、甜、苦、咸、鲜(比如鸡汁、蘑菇、熏肉和谷氨酸钠的味道)是为人熟知的五味,它们帮助我们辨别食物是否值得一试。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味道代表了食物所含的营养分子:土豆的甜味意味着碳水化合物、鸡肉的鲜味意味着蛋白质、咸肉汁意味着电解质;有的味道则蕴含着危险信号:孢子甘蓝的苦味意味着潜在毒素、酸味意味

抑郁产生的生物学因素新解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杀者中,80%的人患有

Nat Neuro | 李翔团队揭示m6dA参与恐惧消除

  恐惧引起的焦虑障碍影响着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恐惧反应是机体基于对应激的判断而做出的一种具有自我保护性质的本能反应。然而,过度的恐惧则会导致包括焦虑症在内的一系列精神疾病,这类精神疾病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患者不能除去或者消散原有的恐惧记忆。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

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Cell:在关键时间窗口内靶向激活PV神经元有望治疗精神分裂症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尽管诱发过程发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症在成年早期出现,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个体大脑发育

最新前沿8篇: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Cell:在关键时间窗口内靶向激活PV神经元有望治疗精神分裂症  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尽管诱发过程发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症在成年早期出现,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个体大脑

MIT神经科学家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能够感知“愉悦”神经回路

  刺激清醒动物的杏仁核,动物出现“停顿反应”,显得“高度注意”,表现迷惑、焦虑、恐惧、退缩反应或发怒、攻击反应。刺激杏仁首端引起逃避和恐惧,刺激杏仁尾端引起防御和攻击反应。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会引起杏仁核电活动的强烈反应,并形成长期的痕迹储存于脑中。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杏仁核并非产生恐惧和惊慌情

大脑记忆是如何产生的?操控记忆痕迹时代已不远

  据国外媒体报道,什么是记忆?1904年,德国生物学家理查德·西蒙(Richard Semon)提出了一个观点,指出记忆的痕迹是由一组不连续的大脑细胞连接之后拼凑起来的。他将这种想象中的生理回路称为“engram”,即“记忆痕迹”。在之后的时间里,记忆痕迹在科幻小说和“山达基”(scientolo

新技术助盲人恢复视力

  2014年,美国监管机构批准了一种新的治疗失明方法。这台名为Argus II的装置通过安装在眼镜上的摄像头,可以将视觉信号发送到眼睛后部约3×5毫米的网格状电极上,Argus II的作用是取代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丢失的感光细胞信号。据该装置制造商Second Sight估计,世界上约有350人

《Science》11月份最受关注文章揭晓,我国多名学者研究上榜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关系

AAV基因治疗的应用研究

  所谓基因治疗,就是把一个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放到病人的细胞中,借此替换缺失和功能异常的基因,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尽管早在1990年美国就批准了基因治疗的方案,但是基因治疗真正在临床获批却少之又少。不过近期的一则新闻,无疑是为致力于医学转化的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5月27日,全球制药巨头葛兰素

一个基因让老鼠不再怕猫

  当老鼠嗅到猫的存在,它会本能地躲避猫,以免成为盘中餐。那么老鼠是如何做到的?美国西北大学一项关于嗅觉受体的研究表明,造成“老鼠怕猫”行为的关键,就是一个基因。   神经生物学家托马斯·波扎(Thomas Bozza)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敲除老鼠的一个嗅觉受体基因,就会造成其行为上

Nature惊人发现:神经元通讯无需突触

  十一月二十一日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显示果蝇触须中相邻的嗅觉神经元可以相互阻断,即使二者并没通过突触直接相连。这种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神经元通过电场使其邻居沉默,而不是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   “Ephaptic coupling这一理论

多篇研究共同解读近期单细胞测序重磅级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单细胞测序领域的重磅级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Cell:开发出空间单细胞测序技术,有助揭示早期乳腺癌产生浸润性之谜  doi:10.1016/j.cell.2017.12.007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新的遗传

Cell:新发现!哪类基因让你感知寒冷

  走在寒冬的大街上已被冻得瑟瑟发抖的你,最想做的事可能莫过于“赶快钻进一个暖烘烘的屋里,再喝上一杯暖暖的热饮…” 显而易见,在脱离舒适温度的寒冷刺激环境下,选择“趋利避害” 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那么,人体到底是如何感知寒冷刺激的?  8月29日的《Cell》杂志刊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

“前诺奖得主”利根川进新突破:发现编码正负情绪的基因

  众所周知,我们的情绪状态是由位于前颞叶背内侧部,海马体和侧脑室下角顶端稍前处、被称为杏仁核(amygdala)的微小脑结构控制,它负责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正面的情绪如快乐,负面的情绪如恐惧和焦虑。  简而言之,如同幼儿餐盘里的花椰菜和冰淇淋一般,大脑的不同部位也分别保存着良好和令人讨厌的信息。

《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其他重要新闻发布摘要

  前额皮层与长期记忆储存  一项研究发现,经历了恐惧条件作用的小鼠改变了基因转录,突触活动增加,并且大脑的中前额皮层(mPFC)区域内的可塑性增加,而抑制中前额皮层(mPFC)神经元能削弱长期记忆的形成,这提示了中前额皮层(mPFC)内的早期变化可能让长期记忆储存成为可能。  先备学习的进化  一

为什么有人不爱吃香菜?

         据壹读君(yiduiread)研究,加不加香菜、甜/咸豆腐和江浙沪包邮是导致祖国统一受到威胁的三大主要原因。  喜欢香菜的人觉得它香气独特,开胃沁脾,讨厌香菜的人认为它一股“肥皂味以及臭虫死掉的味道”,这种人神共愤的东西怎

Nature 专家点评丨李晓明团队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李晓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