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左上侧切牙Ⅲ型牙内陷牙髓及牙周联合治疗分析

牙内陷(dens invaginatus)是在牙齿钙化发生前,牙冠(成釉器)表面向内卷叠而引起的发育性的形态分化异常,好发于恒上侧切牙,严重的形态变异者较少见。根据牙内陷的深浅程度以及形态变异,将牙内陷分为3型。其中,Ⅲ型牙内陷比较严重,其舌侧釉质内陷于牙根内,超过釉牙骨质界,穿孔至根部任何部位,在牙根内部形成第二根尖孔或穿孔至牙周组织形成额外根尖孔或副根尖孔,牙内陷不直接和牙髓组织相通,但内陷较深处极近牙髓。 解剖外形缺陷不仅使牙髓组织易受感染,细菌毒素也常由此直接侵入牙周组织导致严重的局部牙周病变。本文介绍1例侧切牙Ⅲ型牙内陷导致严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病例,通过显微根管治疗、根尖手术、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实现了对根管内、根尖周及牙周感染的控制,保留了患牙。 1.病例报告 1.1术前检查 患者女性,24岁,2017年10月因“左上前牙牙龈长脓包10年余,牙齿胀痛1周”到南方医科大......阅读全文

左上侧切牙Ⅲ型牙内陷牙髓及牙周联合治疗分析

牙内陷(dens invaginatus)是在牙齿钙化发生前,牙冠(成釉器)表面向内卷叠而引起的发育性的形态分化异常,好发于恒上侧切牙,严重的形态变异者较少见。根据牙内陷的深浅程度以及形态变异,将牙内陷分为3型。其中,Ⅲ型牙内陷比较严重,其舌侧釉质内陷于牙根内,超过釉牙骨质界,穿孔至根部任何部位,在

右上侧切牙牙中牙伴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病例分析

牙中牙是一种牙齿形态发育畸形,属于牙内陷的一种。牙内陷的定义由Hulsmann首次提出并由Alani等改进。牙内陷是牙齿在钙化发生前,牙冠(成釉器)表面向内卷叠而引起的发育性的形态分化异常。牙内陷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包括畸形舌窝、畸形舌尖、畸形舌沟、牙中牙等。牙中牙是牙内陷中较严重的形态变异,原是指严

口腔手术显微镜辅助治疗Ⅲ型牙内陷伴根尖周炎病例分析-2

2.讨论 Ⅲ型牙内陷又称牙中牙,其内陷结构贯通整个牙根,与主根管的位置可不同,且两者之间无交通,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1)内陷根管位于主根管外侧,从牙冠延伸至根尖1/3,通过假性根尖孔与牙周膜相通,主根管影像宽度缩窄;(2)内陷根管位于主根管外侧,从牙冠延伸超过釉牙骨质界,并于根中1/3通过假性根尖

右上颌第二磨牙牙内陷病例报告

牙内陷(dens invaginatus,DI)是一种牙齿发育异常,通常表现为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也可伴随其他发育异常,如过大牙、过小牙、牛牙症、融合牙及釉质发育不全等,常发生于上颌侧切牙、尖牙、前磨牙、多生的切牙、下颌前牙和前磨牙,其中上颌侧切牙发生率最高。 磨牙区的牙内陷病例十分

根尖屏障技术治疗Ⅱ型牙内陷引发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分析

牙内陷是牙发育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所致,临床表现为腭侧沟或凹陷、圆柱状或锥状牙、畸形舌侧尖、过大牙、过小牙,常见于上颌侧切牙。本文报道采用根尖屏障技术治疗Ⅱ型牙内陷引发慢性根尖周炎1例。 1.病例报道 1.1 病历资料 患者万某,女,21岁,2017年3月26日因左上前牙偶发胀

上颌侧切牙牙内陷病例分析

1794年Ploquet在鲸鱼的牙齿中发现首例牙内陷,而后于1856年被牙医Socrates在人类的牙齿中确认出来。牙内陷为牙齿钙化之前牙冠表面内陷所引起的牙齿发育异常。Oehlers根据内陷的深度以及内陷与牙周膜的关系将牙内陷分为3类:I类为内陷局限在釉牙骨质界内,仅发生在冠部的牙釉质;II类为内

牙内陷非手术治疗分析

牙内陷(dens invaginatus)是先天性的牙齿发育畸形,多数学者认为是牙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发病机理不清。牙内陷的分型,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且得到公认的是Oehlers分型,Oehlers依据X线表现将牙内陷分为三型;Ⅰ型:指内陷终止于牙冠以内且不与髓

口腔手术显微镜辅助治疗Ⅲ型牙内陷伴根尖周炎病例分析-1

 牙内陷(dens invaginatus)为牙齿组织钙化之前,成釉器过度卷折或局部过度增殖并陷入牙乳头中,形成向牙冠或牙根内延伸的凹陷畸形,其发生率为0.3%~10.0%。牙内陷在乳牙和恒牙中均可发生,最常见于上颌侧切牙,其次为上颌中切牙,其病因尚不明确。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牙内陷Oehlers

双丝法矫治上颌中切牙倒置阻生病例报告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是一种由前牙区多生牙、牙瘤、乳牙外伤、乳牙滞留等异常情况造成的一种错畸形,在正畸患者中发病率为1.94%,人群中发病率为0.06%~0.20%。本病例采用双丝法对1例右上中切牙倒置阻生、右上侧切牙近中倾斜患儿进行正畸牵引,将阻生牙纳入牙列。历经1年的矫治,牙根发育良好、形态正常,

上颌中切牙与多生牙融合病例分析

融合牙在乳恒牙均可发生,乳牙列的融合牙较恒牙列多见,恒牙多为多生牙和正常牙的融合。一般认为是牙齿发育时受压力所致,也可以是人类的进化、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原因所致。笔者在临床发现1例曾被误诊为多生牙拔除后再植的融合牙病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女,12岁。主诉:左上前牙咬物不适2周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