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或能“愈合”地震

本报讯(记者唐凤)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裴顺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莱斯大学教授钮凤林及其他合作者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分析了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在大地震中的结构演化过程,观测到清晰的地震波速度同震降低和震后恢复现象,发现芦山地震的发生显著加速了汶川地震破裂区的愈合。龙门山断裂带地震P波速度的演化过程 图片来源:钮凤林等 断层内的不均匀性和分段性是过去几十年里地震学的重要发现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大型断裂带内各个断层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地震孕震过程与发生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震后的断层愈合与强度恢复过程中,附近乃至遥远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会造成恢复过程的临时中断,这是因为当局部地震导致断层减弱时,这些大地震产生的震动会导致浅层断层损坏。 此次研究人员将时移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龙门山地区研究,并成功获得了断裂带的同震和......阅读全文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或能“愈合”地震

  本报讯(记者唐凤)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裴顺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莱斯大学教授钮凤林及其他合作者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分析了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在大地震中的结构演化过程,观测到清晰的地震波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P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

  华北克拉通不仅有被破坏的东部块体,还有基本保持稳定的西部块体,它是研究大陆形成与演化的最佳场所。因此,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特征等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实验室副研究员王建与日本东北大学教授赵大鹏合作,发展了一种P波各向异性

地质地球所等获得特提斯构造带地幔顶部P波速度

  由新特提斯洋闭合导致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特提斯造山带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对该构造带深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也是地球科学界的热点。地震层析成像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直接有效的手段,利用地震波路径集中于上地幔顶部的Pn波这一优势震相可以获得地幔顶部高分辨率的

弦振动的研究实验波速和理论波速分别如何求出

实验波速可由f=u÷2L,以f为y,1╱L为x,用最小二乘法,y=bx,大物实验书里有相关公式得到b,Ub,从而得到u和Uu,理论波速由√(F÷线密度)得到

脉搏波速度的简介

  脉搏波速度是一项用于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动脉僵硬度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独立预测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 病、终末血管性肾病、自然人群的心血管病及全因病死率和死亡率,且与左室肥厚、脑卒中、老年 痴呆 等相关,因此检测 动脉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无创性动脉硬化检

研究揭示俯冲带水合/脱水作用与孕震行为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夏少红团队联合南京大学与日本东北大学等团队,在俯冲带水合/脱水作用与大地震产生关系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固体地球》。苟涛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夏少红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南京大学教授黄周传与日本东

海原断裂带蠕滑区域的花状构造特征获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青促会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邓阳凡及其合作者,利用密集地震台阵揭示了海原断裂带的精细结构。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全球已证实的蠕滑区主要分布于板块边缘的活动断裂

脉搏波速度的检查过程

  受检者取仰卧位,将压力感受器置于右侧颈动脉、股动脉、桡动脉波动最明显的部位,测量这两点间的体表距离并输入计算机,pwv根据两个脉搏波之间的距离比脉搏波传导的时间计算。

脉搏波速度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 保持正常的饮食与睡眠。检查时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按医生的要求做准备,医生仔细操作。

脉搏波速度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①pwv是指脉搏波在一定时间内沿动脉壁传导的距离。pwv可以直接反映动脉顺应性,一般来说,pwv 越快,动脉弹性越差,僵硬度越高,反之亦然。需要检查的人群年龄≥60岁。  ②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或有2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患者。  ③已确诊的冠

中国科大合作研究揭示地球内部成分和温度变化的新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忠庆合作研究揭示了自旋转变下地球内部成分和温度变化会产生相反的波速变化特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3日的《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  目前,大量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已经比较好地揭示了地球内部三维的

地质所研究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后期改造过程取得进展

  岩石圈结构与流变性的地震学研究为岩石圈与地幔柱相互作用及其后续变形提供了重要信息。位于西藏东部的峨眉山大火山岩省(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ELIP)有可能因晚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引起,并在中生代—新生代构造运动驱动下(如印度洋板块相对于西藏东部的东

南海海洋所揭示流体侵入在地震孕育机制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志等在地震孕育机制相关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流体侵入在地震孕育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诱发地震的因素众多,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影响地震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壳应力强度、断层构造形态、流体应力积累和温压条

学者们利用地震噪声互相关发现下地幔散射体的反射波

  下地幔占地球体积近60%,在各种尺度上都表现出强烈的不均匀性。对下地幔不均匀体特别是小尺度散射体的分布、形态和性质的研究,可以为认识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及相变、地幔流变性、地幔对流尺度、地幔混合效率等提供重要制约。  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有S-P转换波法和反射前驱波法。其中,利用震源下方的S-P转换波法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

实验概要细胞伤口愈合实验被研究者广泛应用和改进,用来研究各种实验条件比如基因敲除和化疗在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该实验操作简单,费用廉价,实验条件容易根据不同的目的改进。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单层培养细胞间制作划痕以产生愈伤区域,然后监控该伤口周围细胞的向划痕迁移的现象,即伤口愈合。改变细胞迁移和/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

原理:细胞伤口愈合实验被研究者广泛应用和改进,用来研究各种实验条件比如基因敲除和化疗在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该实验操作简单,费用廉价,实验条件容易根据不同的目的改进。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单层培养细胞间制作划痕以产生愈伤区域,然后监控该伤口周围细胞的向划痕迁移的现象,即伤口愈合。改变细胞迁移和/或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

原理:细胞伤口愈合实验被研究者广泛应用和改进,用来研究各种实验条件比如基因敲除和化疗在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该实验操作简单,费用廉价,实验条件容易根据不同的目的改进。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单层培养细胞间制作划痕以产生愈伤区域,然后监控该伤口周围细胞的向划痕迁移的现象,即伤口愈合。改变细胞迁移和/或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被研究者广泛应用和改进,用来研究各种实验条件比如基因敲除和化疗在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该实验的优势在于(1)操作简单(2)费用廉价(3)实验条件容易根据不同的目的改进。实验方法原理在单层培养细胞间制作划痕以产生愈伤区域,然后监控该伤口周围细胞的向划痕迁移的现象,即伤口愈合。改变细胞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

实验试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PBSBD24孔细胞培养板Raininpipettips,1ml戊二醛乙醇结晶紫实验设备细胞培养仪:37°Cand5%CO2实验材料人MDA-MB-231cell实验步骤1. 细胞在含有10%FBS的DMEM培养基中生长。2. 细胞以一定密度接种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生

工程地震仪的功能特点及适用介绍

   工程地震仪采用进口箱体及触摸屏技术,美观、牢固、操作极为便捷。    工程地震仪利用锤击、电火花或爆炸等作为激发震源,勘探深度从几米到数百米,也可使用延时功能,获取更深部地层的地震资料。    主要特点及功能    主要功能    瞬态多点瑞雷波勘探    浅层反射测量    浅层

地质地球所中、西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变化研究获进展

  过去大量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广泛和强烈的岩石圈构造活动,造成其岩石圈地幔与地壳的厚度和性质都发生了明显改变。然而,克拉通中、西部的显生宙演化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和资料缺少,还存在争议。近年来,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都表明克拉通中、西部的一些局部区域可能已经发生或

研究揭示地壳径向各向异性特征指示华南大陆的微陆块拼合与演化

  华南大陆是欧亚大陆东部的重要陆块,具有30多亿年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尽管现今华南大陆(SCB)表面变形和应力状态似乎是均一的,但其不同块体的年龄、成分及地震性等表现出非均匀性,这可能说明在形成稳定的华南大陆之前,存在多个起源不同的大陆碎片(或微陆块)。研究多地块地壳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各个地块在SC

地球物理学博士魏东平:两大板块挤压引发汶川强震

5月14日,空降兵某部已出动6500人在四川什邡县境内灾情最严重的洛水、红白等地紧急抢救被困群众。图为空降兵在什邡云峰化工厂清理废墟解救被掩埋群众。(中新社发 谭超 摄) 印度板块一直挤压欧亚板块,使得中国大陆绷得越来越紧,能量只能在一个地方释放,四川汶川就是这个最薄弱的环节。5月14日,中科

我国大陆岩石圈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速度结构模型建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张海江教授团队,采用先进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使用高质量的中国大陆数字化地震台网(1294个台站)记录的区域地震走时数据,获得了中国大陆岩石圈深达150公里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结构模型。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

地震波衰减成像揭示青藏高原地壳流的分布

  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挤压造成的。在形成过程中,高原受到整体抬升,内部物质在挤压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内部向四周流动。基于这一设想提出的下地壳流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青藏高原的演化和地表形变特征,并得到一些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的支持。然而,由于很难对下地壳中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直接观测

日本研究小组宣布铁合金纵波测速可知地球液态外核缺碳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放射光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中岛阳一特别研究员,与东京工业大学地球生命研究所广濑敬教授的联合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通过在70万个大气压、2800开尔文(K)的超高压高温条件下测量出液态铁合金的纵波速度,从而发现地球的液态外核碳极度缺乏。  地球中心是半径为3500公里的金属

全新矿物测量揭开地幔之谜

  近日,日本研究人员报告了对硅酸钙(CaSiO3)钙钛矿的首次基于实验的测量。CaSiO3钙钛矿是一种重要的地幔矿物,但无法稳定存在于地表。研究结果支持一种看法,即认为上地幔底部存在俯冲洋壳区域——穿过该区域的地震波被认为会出现波速异常。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模型与等效实验

美大学开发骨骼愈合剂-可加速骨骼愈合减骨折痛苦

  据台湾媒体报道,如今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研究小组正在开发一种注射药物,可以加速骨骼的愈合过程,有助于骨折者减少痛苦。  据报道,普渡大学的研究团队己经成立名为Novosteo的创投公司,用以募资并且便于临床前的试验,以加速进入人体试验的阶段。早前,医学界提出许多创新

天然地震观测数据发现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机制

  自新生代以来,欧亚大陆南缘在印度大陆持续向北的推挤下,青藏高原的高原面逐渐向北扩展。由此,一些研究认为,只要印度大陆持续向北挤压,高原会不断向北扩展;还有一些研究则认为,高原的北边界是固定的,只有先天较弱的区域才会变形成为高原,因此,随着高原南边界不断向北推移,高原南北向跨度会逐渐变小。目前,东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脉搏波速度介绍

脉搏波速度介绍: 脉搏波速度是一项用于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动脉僵硬度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独立预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终末血管性肾病、自然人群的心血管病及全因病死率和死亡率,且与左室肥厚、脑卒中、老年痴呆等相关,因此检测动脉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无创性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