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化石显示早期鲸类听力与陆地近亲类似

鲸依靠敏锐的听觉在水下生存,但不同的鲸类在听觉能力上却展现出巨大的差别。须鲸能接收到频率低到人类难以察觉的次声波,这使得它们可以远距离沟通,而齿鲸的情况正好相反,它依赖超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太高以至于人类也无法听到。发表在6月8日《当代生物学》杂志的报告称,研究人员从灭绝的早期鲸物种化石中找到了证据,可以证明鲸听觉能力上的差异是进化成为完全水生动物后才出现的。基于对既能栖息在水里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史前鲸类”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听觉系统与其在陆地上的近亲更为类似,甚至是猪、河马、骆驼等偶蹄目动物。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的Maeva Orliac说:“我们发现史前鲸类与现存鲸和海豚的耳蜗截然不同,它们的听觉能力更接近于陆地亲属。”而且,原始鲸类在特殊听力上的缺失表明,早期鲸类无法像现今的鲸和海豚等鲸类动物那样通过长距离的叫声进行声波定位和交流。 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4500万年前原始鲸类的遗骸,该遗骸是......阅读全文

古脊椎所等古老鱼类化石研究揭开有颌脊椎动物演化史

  从大白鲨到人类,长着上下嘴巴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有颌类,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99.7%。有颌类包括四大类群:盾皮鱼纲、棘鱼纲、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其中前两个纲业已全部灭绝。搞清楚这些大支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弄清作为陆生脊椎动物乃至人类直系祖先的硬骨鱼类的起源,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共同祖先的特征组

内蒙古临河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单指恐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临近中蒙边境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的小型恐龙代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发育一个手指的恐龙,有关成果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

海洋生物学家称海中巨怪可能确实存在

    一些人认为今天所说的水中怪物是蛇颈龙,即一种生活在恐龙时代的水中长颈爬行动物,但这一说法遭到了驳斥。尼斯湖水怪的传说一直以来吸引了大量关注的目光。这是一幅著名的照片,据说这就是那条尼斯湖水怪游泳时的场景。  北京时间7月20日消息,在一个会议上,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初始全颌鱼化石

经过扫描获取数据获得的还原图片与古鱼化石对比(9月24日摄)。   《自然》杂志9月25日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及其团队的新发现进行在线报道,朱敏和他领导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方面取得进展,新发现将填补盾皮鱼纲和硬骨鱼纲两大类群之间的“缺失环节”。   朱敏等

中科院Nature新文章平息数十年生物学界争议

  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三个外形酷似小松鼠的新物种,从而将一群知之甚少的中生代动物坚定地放置在了哺乳动物家族树中。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们所领导的这项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哺乳动物,这一包括产卵单孔类动物如鸭嘴兽、有袋类动物如负鼠,和有胎盘类动物如人类和鲸在内的极端多样化的动物群体,起

北极冰川逐渐消失 英国专家竟称或充满生机

    北极冰川的消失,会对北极带来什么影响?最近,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的阿兰・坎普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表明,未来在夏季无冰的北冰洋,可能充满生机。他们从北冰洋的洋底泥土取样,发现这些泥土中留有恐龙时代的生态线索――硅藻的痕迹。硅藻是一种相当低级的海藻,接近食物

朱敏研究员Science解析下巴从何而来

  我们的下巴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细思起来并不简单,因为每个人的下巴都不一样,在最新的一项报道中,来自中国和瑞典古生物学家将下巴的来源追溯到了灭绝的鱼类下颌上,这扫除了科学界在脊椎动物颌演化认识上一个大的盲区。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21日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

2013年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成果评选结果揭晓

  12月30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公布了“201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成果”。经海洋与湖沼领域相关单位、专家学者推荐,通过理事投票,“蛟龙”号深海考察等10项2013年度在国际或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海洋湖沼领域的科技成果入围。评选结果如下:  1.蛟龙号深海考察取得丰硕成果  “蛟龙”号通过三个

《血战钢锯岭》的背后,致死性暴力根植人类基因

  编者按:DT君昨晚刚刚看了大作《血战钢锯岭》,久久不能眠。于是,在血脉膨胀之中,写下了此文。此文与电影本身无关,讨论的是人类的暴力。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

中国学者9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进入九月份,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首次发现初始全颌鱼(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昼夜温度逐年变化对于植物生长和碳循环的影响,以及多项基因组测序研究新成果。   首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回笼发掘端出最早鱼龙

早期鱼龙的臆想图(大图)及其遗骸化石(小图)。图片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近日,研究者宣布发现了第一只“海怪”——生活在2.44亿年前,拥有大骨架(小图所示)和尖利牙齿的长达8.6米的海栖爬行动物,被命名为Thalattoarchon sau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