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有机所在配体调控的化学选择性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选择性的控制是有机合成化学最活跃、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多年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勇课题组致力于反应的选择性调控方面的研究,发展了多种调控选择性的方法,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例如,通过反应条件等高效地调节经叶立德途径实现的环丙烷化反应的顺反和对映选择性选择性(J. Am. Chem. Soc. 2002, 124, 2432;J. Am. Chem. Soc, 2003, 125, 13030;J. Am. Chem. Soc. 2006, 128, 9730);通过溶剂的选择调控亚烷基丙二酸酯与吲哚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的立体选择性(J. Am. Chem. Soc, 2002, 124, 9030);利用“边臂策略”设计的假C3对称性的噁唑啉配体(TOX)有效实现环丙烷和硝酮的高对映选择性加成和Nazarov环化反应等(Angew. Chem. Int. E......阅读全文

侯雪龙等探索催化规律与本质 反应控制让化学合成更简单

  在化工、酿造、制药等行业生产中,高选择性催化剂等反应控制技术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对生产生活的需要而言,人们对化学反应中选择性控制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还远远不够。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更多更好的高效、高选择性反应控制方法,并力图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对化学反应控制的能力。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Cell》文章破解重要药物靶点谜团

  Salk生物研究所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来阐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可能帮助设计出针对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新药。通过利用人造氨基酸重新构建蛋白质,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确定了一个细胞开关及其配体的详细分子结构。这一开关:1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corticotrophin

Chem. Soc. Rev.:聚焦金属钌化合物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仍是医学界与科学界的棘手问题。金属钌化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电化学、光物理性质,而且能通过引入不同结构的配体形成小分子化合物与纳米材料,因而使该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与此同时,金属钌还具有多变的价态、较延展的p电

大连化物所等合作设计制备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稳定Zr-MOF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江威团队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周宏才团队、南京大学左景林团队合作,设计制备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稳定Zr-MOF,并在温和条件下将其用于贵金属纳米颗粒原位限域封装,精准构筑NP@MOF多功能复合材料。  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MOF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其氧化还原活性可

福建物构所等在锆基框架材料的结构调控研究中获进展

  由于在气体存储与分离、光捕获和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研究在过去20年中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影响MOF材料的框架结构方面,不仅不同的组分可以形成作用,具有不同对称性或构型的相同(类似)组分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同组分异构体”MOF材料的合成和

探寻核酸的奥秘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和传递者,是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遗传物质,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及核酸的各种化学修饰均影响着其生物功能,并且借由这些不同的结构或不同修饰之间的相互转化,影响和决定着下游的生命过程,这就是与核酸相关信号转导。  在基金委资助的“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发布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

通过调控反应路径提高CO2加氢制甲醇的选择性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研究团队,与上海光源研究员司锐合作,通过构筑负载在金属有机框架MIL-101上的Pt单原子催化剂,揭示出其在CO2加氢反应中的金属-配体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通过调控反应路径提高CO2加氢制甲醇的选择性。该成果以Opt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3个项目启动实施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三维结构导向的新型药物研发关键技术研究”、“信号转导过程中蛋白质机器的活细胞标记与在体调控”和“蛋白质机器动态结构的核磁共振研究方法及应用”等3个项目启动实施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北京大学、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代表、3个项目

稀土发光超分子多面体配位自组装研究取得进展

  配位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为合成化学、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广阔平台。强发光和高量子产率的简单镧系稀土配合物和稀土MOF材料已被大量报道,但如何提高具有较大尺寸和三维复杂结构的多核稀土配位多面体这一类超分子组装体的发光性能却面临挑战。目前已知的稀土多面体配合物的低发光量子产率(Φ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一种钯催化的CO选择性还原-插入邻硝基苯乙烯反应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福伟研究小组发展了钯催化的CO选择性还原-插入邻硝基苯乙烯的反应新方法,成功实现了CO担任还原剂和羰基源的双重角色,具有较好的原子经济性。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就可以选择性地制备吲哚啉-2-酮和喹啉-2-酮骨架化合物,这两类骨架化合物

化学所利用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调控生物传感研究获进展

  弱键相互作用分子间是自然界实现化学选择性的基础。设计和调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将为基于生物传感的活体分析化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毛兰群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利用调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发展活体分析化学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研究。利用氨基酸分子间的离子对相互作用,

福建物构所远程选择性碳氢键活化研究取得进展

  配合物中配体的配位模式会影响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调控配体的配位模式,获得金属催化剂在碳氢键活化中新的催化活性的策略,是金属有机催化领域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碳氢键活化反应的研究是一个前沿研究领域,被认为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一个圣杯。然而,由于有机化合物中活性类似的碳氢键的普遍存在,选

福建物构所镧系金属分子容器配位自组装研究获进展

  镧系功能配合物在荧光探针、造影剂、磁性、超导材料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与过渡金属相比,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构型都复杂多变且难于控制,从而给具有特定分子组成和几何构型的镧系功能配合物的溶液可控自组装带来极大的挑战。虽然大量的单核或者双核镧系金属配合物已经被文献报道,但是受限于具有特定三

化学所在惰性碳氢键活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碳氢键是一类基本的化学键,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中。碳氢键的键能非常高,碳元素与氢元素的电负性又很接近,因而碳氢键的极性很小,这些因素使得碳氢键具有惰性,在温和条件下将碳氢键选择性催化活化、构建其它含碳化学键存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双重挑战,是化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制约分子合成和制备获得重

质谱学会年会大会报告(二)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王勇老师   来自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王勇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应用物理》期刊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国在应用物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年产生了大量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其知识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分 散在各有关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确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室):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福建物构所二氧化碳参与的选择性C–H键羧基化反应获进展

  CO2一般被认为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但在化学家眼里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廉价、丰富、安全和可再生的C1合成子。使用CO2来进行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是一个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受到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而发展了各种利用CO2的策略。过渡金属催化的、CO2参与的芳香化合物C–

盘点2019我国农业领域9大突破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642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94篇,同比增长8.3%。在《Science》《Nature》《Cell》《PNAS》四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涌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解析、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

长春应化所小分子探针生物分析领域获新进展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聪课题组系统考察了平面芳环有机小分子探针的荧光特性及其与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对探针自组装体的集聚-解集聚平衡的精细调控,发展了一种高选择性、灵敏、方便的蛋白质生物分析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

白春礼:化学构筑未来生活

  2011年正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适逢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为了纪念化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008年,联合国大会将2011定为“国际化学年”。   化学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

2018中国质谱大会生命科学与医学集锦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1月24日-26日,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在广州东方宾馆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包括一个报告主论坛,21个主题分论坛,共300余场演讲报告。在“生命科学与医学”分论坛上,数十位业内专家学者带来精彩的演讲报告,吸引参会人员驻足聆听。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本次活动的合作媒体,

兰州化物所钯催化不对称碳-氢羰基化反应研究取得进展

  一氧化碳(CO)作为化学工业中重要的C1来源,被广泛用于酸、酮、酯、酰胺等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如何高效地将CO引入更多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合物,特别是手性化合物之中一直是羰基化反应的研究重点。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夏纪宝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惰性键活化与C1分子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见贤思齐 青委会生命科学分会场精彩不断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0年10月16-17日,第十六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在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召开。在生命科学分会场,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北京大学刘志博教授、四川大学吕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赵永席教授等青年学者作精彩报告。会议现场主持人:西安交通大学赵永席教授清华大学梁琼麟教授  清华大学

程亦凡博士Nature发表突破性成果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阐明纳米盘中TRPA1的结构揭示了配体和脂质的作用机制。这项研究发布在5月1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副教授程亦凡(Yifan Cheng)博士,以及生理学系主任和教授David Julius博

锰金属有机催化取得系列进展

合成化学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衣食住行等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金属有机催化体系的发现和发展对有机合成策略的革新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锰是地球丰产元素,处于前、后过渡金属交界地带的第7副族,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环境友好、氧化态丰富等优点。基于锰金属的新型催化体系可能具有不同于其他过渡金属的独特反应化学。在

福建物构所钯催化两羧酸间脱羧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获进展

钯催化的两种羧酸间脱羧交叉偶联反应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交叉偶联反应已成为新材料、天然产物和药物的有效化学合成手段,这类反应本质是一个有机亲电试剂与有机亲核试剂之间形成化学键的过程,通常所用的亲核试剂是有机金属试剂,但需要严格无水无氧制备条件,且许多有机金属试剂难

陈乐宗博士: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有部热门战争小说中说道: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这个话同样可以引申到一个家族一个企业。1986 年,拥有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两个上市公司的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在美国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