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癌症研究获重大进展

近日,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在理解组织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该进展对于找到治疗多种癌症 (例如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 的方法非常重要,将对癌症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发表于《细胞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Science)杂志的这些研究发现表明EB2蛋白质是细胞内管状结构“微管”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 对正常组织的发育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微管是组成细胞内部骨架的管状结构,具备许多必要的功能。EB2是一组影响微管行为的重要的蛋白质。研究人员调查了上皮组织中细胞的微管组成(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是动物组织的4种基本类型)。上皮组织处于机体腔面或体表,并且形成了许多腺体。 首席研究员、UEA生物科学院的Mette Mogensen博士说:“微管重组是正常上皮发育和功能发挥所必需的,而我们发现EB2是微管重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这一结果代表了我们在理解这些细胞结构的工......阅读全文

Nature子刊:微管运输的薄弱环节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tubulin聚合而成的中空圆柱,微管系统不仅是维持细胞结构的重要骨架,也是分子运输的必要轨道。这一系统对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非常重要,人们已经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些抑制癌细胞的药物。   Warwick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微管系统中发现了一个关键性的故障点,即接缝(seam)

光致开关荧光探针用于微管蛋白的原位检测和超分辨成像

微管蛋白一直被认为是潜在癌症化疗的靶点。许多临床数据表明:跟踪微管蛋白的变化将有助于对癌症治疗。传统的宽场光学显微镜的显微分辨率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无法获得细胞内的精细结构信息,大大降低了对微管蛋白类分子的观察能力。远场超分辨成像方法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利用荧光分子在纳米级分辨率下对生物体内的相关物质

新研究揭示胰腺癌的源起、转移以及如何提高疗效

   “癌症之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极低,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对此,医学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找对抗之法,这篇文章为大家带来

华人学者:控制胰岛素分泌的细胞阀

  最近,美国范德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报道称,微管——细胞中的“高速公路”,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用以分泌,在胰腺β细胞中发挥一个令人惊讶的作用。它们不是促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而是对其有限制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Developmental Cell》。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微管作为一种细胞

首次获得一种致癌蛋白的三维图

  最近,Walter and Eliza Hall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一种蛋白质的三维分子“图”,该蛋白被认为是许多癌症类型的驱动因子。  这个蛋白——双皮质素激酶样结构域1(DCLK1),其前所未有的细节图,对于“它是如何导致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线索。  DCLK1是一种蛋白质,组装

Nature子刊:细胞分裂的一个关键组分得以揭示

  一个细胞分裂为二需要丝分裂纺锤体的组装,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结构,是众多蛋白质的协同行动和它们活动的精细平衡的结果。细胞分裂需要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组装有丝分裂纺锤体,从表面上看,有丝分裂纺锤体就像一个具有橄榄球形状螺纹的球。  纺锤体最丰富的成分是微管。巴塞罗那生物医药研究所(IRB)的细胞生

推进癌症研究的新细胞结构

  最近,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细胞结构,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为什么人们会患上一些癌症”。  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一个叫做“mesh(网格)”的结构,它有助于让细胞结合在一起。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网络期刊《eLife》,改变了我们对细胞内部支架分子的理解。这一结果也影响着研究人员对癌细胞

Sci Rep:揭秘新基因功能及癌症疗法靶点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精子相关抗原6(SPAG6) 有了某些新的功能, 以前这种基因被认为只对纤毛的能动性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的缺陷与男性不育相关,尽管新的发现可能会对某些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有影响。   “精子抗原6调节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形态、迁移和纤毛发生。”该研究发表在11月

85后年轻副院长国际期刊连发癌症研究新成果

  29岁的博士吴松(Song Wu)是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最年轻的副院长,其主要从事泌尿系统肿瘤基因组临床研究,2015年获得科学中国人杰出科学家奖。2016年入选福布斯 “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榜”。近期,吴松教授在肿瘤研究中连接取得重要成果,相关论文发布在国际期刊《Oncology Repr

MIT发现的这款Biomarker,作用“一箭双雕”

  大约在10年前,生物标志物的发展还未起步。但现在,生物标志物已经开始了临床前期的研究,从动物模型开始,再到临床研发阶段。随着医学发展更加个性化、更依赖于分子水平的研究,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证明,药物研发和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发展之间的重合也呈必然的增长趋势 。  癌细胞如何迈出

细胞内也有互联网 纳米管网络让细胞相互分享

  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育生物学家Yukiko Yamashita曾认为自己很了解果蝇睾丸。但5年前,当她在这个器官上做了一系列实验时,结果却让她很困惑。  Yamashita团队一直在研究果蝇如何维持精子的供应,并设计了特定细胞在该过程中以产生特定的蛋白质组。但是,一些蛋白质似乎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另一组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精细调控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教授与姚雪彪教授研究组的合作成果,文章标题为EB1 acetylation by 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PCAF) ensures accurate kinetochore -m

获优先审评资格,淋巴瘤ADC有望成前线疗法

  Seattle Genetics今天宣布,FDA已接受ADCETRIS(brentuximab vedotin)联合化疗药物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sBLA),作为治疗晚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前线疗法。FDA将对该申请进行优先审评。该sBLA基于ECHELON-1 3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旨在

剑指癌中之王 : 一种新型微管靶向药物

   胰腺癌有一层很厚的结缔组织,阻碍了化疗药物进入肿瘤,也是胰腺癌是最难治癌症的原因之一。PCT596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可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多种临床前研究模型,发现PTC596可很好的递送到胰腺肿瘤组织,而且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尤其是与一些一线疗法联合治疗有显著的疗

研究揭示细胞如何组装它们的骨架

  微管是细胞内的丝状结构,许多重要的过程中都需要微管,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内运输。一个由海德堡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螺旋形的模块化微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控制它们的形成。研究人员用最先进的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观察到了这些现象。图片来源;Nature  "从单个组件

黄开耀博士发表Cell子刊文章:比较分析多种细胞器蛋白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iliary Membranes and Ectosomes”的文章,比对分析了关键细胞器结构的蛋白组成,从中发现ESCRT 蛋白介导了微泡释放,从而影响了纤毛的变化,这对于进一步分析纤毛病等相关疾病具有

Nature子刊:有丝分裂中的关键蛋白

  细胞通过不断的有丝分裂,保证我们的器官发挥正常功能。日前,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们解析了有丝分裂的一个关键组分,文章于一月十三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这项研究深入解析了细胞的自我更新机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健康问题。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Cell Sci:组织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英国科学家日前在对组织发育的认识上取得重要进展,并被认为对癌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取得的这一研究成果显示,EB2蛋白质是细胞内管状结构“微管”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它对正常组织的发育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科学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是人们在寻找治愈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多种

快讯:七位学者获2019盖尔德纳奖

  北京时间,2019年4月2日晚7点30,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加拿大盖尔德纳奖公布,最受关注的盖尔德纳国际奖颁给了5位在生物医学科学领域做出重大发现或贡献的科学家。  5位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奖人分别为:  阐明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的Susan Band Horwitz博士,发现新的马达蛋白驱动蛋白的

简单修改迫使癌细胞“集体自杀”

  目前,化疗仍然是治疗癌症的最佳选择,然而,其副作用却令人唏嘘。很多癌症患者都在与化疗的副作用斗争着。而且对于胰腺癌和其他一些侵略性癌症而言,情况更加严峻,那就是根本就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找到癌细胞迅速复制分裂时,可以杀死它们的三种蛋白质。研究人员发现在有丝分裂也就是

新的根除癌症干细胞小分子抗癌药被发现

  托莱多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对一种常用化疗药物的进行改进时发现了一类全新的抗癌药物,有望根除癌症干细胞。  尽管目前的研究在癌症预防和早期检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许多肿瘤仅在它们扩散到远处器官后才被发现,这为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难题。  事实上,对人类某些肿瘤分析已表明,扩散可能很早就已经发生。但是

中国科大长江特聘教授PNAS新文章

  八月三日,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姚雪彪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PNAS》发表一项研究成果,题为“Dynamic localization of Mps1 kinase to kinetochores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 spindle microtubule at

北大生科院最新PNAS文章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独立完成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Self-assembly and sorting of acentrosomal microtubules by TACC3 facilitate kinetochore capture during the mitotic s

卫材新型抗癌药Halaven中国乳腺癌III期临床获成功

  日本药企卫材(Eisai)近日宣布,在中国开展的有关新型抗癌药Halaven(eribulin mesylate,甲磺酸艾瑞布林)的一项乳腺癌III期临床研究(Study 304)获得成功。该研究在中国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中开展,数据显示,与抗肿瘤药长春瑞滨(vinorelbine)

清华欧光朔JCB发表CRISPR研究成果

  近期,清华大学欧光朔研究组在《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Somatic CRISPR–Cas9-induced mutations reveal roles of embryonically essential dynein chains

清华大学潘俊敏教授Cell子刊发表研究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FLA8/KIF3B磷酸化通过调控Kinesin-II与IFT-B互作控制了细胞纤毛内转运蛋白(I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的进入和转向。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28日的《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

卫材从 CFDA 暂时撤回甲磺酸艾瑞布林新药申请

   日本药企卫材(Eisai)近日宣布,根据中国监管要求,已暂时撤回向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提交的关于靶向抗癌药 Halaven(eribulin mesylate,甲磺酸艾瑞布林)治疗乳腺癌的新药申请(NDA),以便补充文件后再次提交。卫材表示,此次变化不涉及开展新的临床试验。目

Nature刷新对逆转录病毒的认识

  逆转录病毒会将自己的遗传学物质插入被感染细胞,通过这种方式利用细胞的蛋白生产机器,生产病毒蛋白并装配出新的病毒颗粒。这些新的病毒颗粒随后又去感染其他细胞。当前最受瞩目的逆转录病毒无疑是能够引起艾滋病的HIV。HIV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其病毒基因会整合到人类免疫细胞并最终将其杀死。  逆转录病毒把D

揭示细胞微管结构对于维持细胞功能及疾病发生的重要性

  近日,一项来自美国圣母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亚细胞网络对于细胞功能和个体疾病发生的重要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   此前研究中研究者就对微管的动态行为进行了研究,微管的结构是一种动态的多聚体网络,其对细胞分裂至关重要,其可以装配成特殊的机器来对DNA进行划分。G

厦大生科院11月连发Nature子刊,PLoS文章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生物学系,创建于1922年,在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声誉显著,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今年11月,厦大生科院接连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以及P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