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NAS:地衣可能掩盖了数百个物种

一项研究说,形成地衣的真菌Dictyonema glabratum——它是热带山地和南方温带灌木丛林地和森林的具有生态重要性的居民——可能代表了数百种未被发现的物种。真菌Dictyonema glabratum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分类单元,例如,它作为一种地衣与光合作用伙伴共生而在南美洲濒危的高寒带生态系统繁荣生长。 在近来把这种真菌重新分类为由总计16个物种组成的两个单独的属Cora 和 Corella之后,Robert Lücking及其同事使用了DNA条码以及系统发生分析技术,发现真菌Dictyonema glabratum事实上是由至少126个具有独特形态的物种组成,具有形态学和栖息地偏好方面的显而易见的差异,以及高度的特有分布。 此外,研究人员使用中美洲、南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网格图,跨越了这种真菌的主要分布范围,并且使用了基于网格的建模,结果发现了这种真菌的甚至更大的预测的物种丰富程度——迄今为止至多有......阅读全文

《中国热带真菌》正式出版发行

  日前,《中国热带真菌》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海南大学、贵州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是一部反映中国热带真菌资源、分类、分布及其用途的专著,全书110万字,全彩色印刷

亚热带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独特的森林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高,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极其重要。历史上,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经历过频繁、大规模的人为干扰,绝大部分原生性植被,特别是低海拔地区的原生地带性植被多已消失殆尽,少量保存的原始林也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破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密码..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破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密码”的应用森林生物多样性有着怎样的维持机制?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马克平研究团队首次结合亚热带森林幼苗更新动态监测数据、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邻居效应模型,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壤真菌驱动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作用方式,提出了外生菌根真菌与病原真菌互作过程影

11月28日《科学》杂志精选

   对土壤中生命的长期观察  一项对全世界真菌的大规模的基因调查揭示了真菌分布和多样性的全球模式。然而,这项研究还显示了研究人员对这些微生物及人类活动如何对它们造成影响所知道的是如此之少。Leho Tedersoo及其同事从世界各地365处收集了近1.5万个土壤样品并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来研究其中所含

寻求已久的对真菌的观察

  真菌世界。  一项对全世界真菌的大规模的基因调查揭示了真菌分布和多样性的全球模式。然而,这项研究还显示了研究人员对这些微生物及人类活动如何对它们造成影响所知道的是如此之少。Leho Tedersoo及其同事从世界各地365处收集了近1万5000个土壤样品并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来研究其中所含的真菌基因

蚂蚁也会培植真菌

  驯化农业作物并非人类特有行为,蚂蚁也会通过培植真菌来获得可食用的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7月20日,国家基因库、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的科学家在《自然通讯》发表最新成果,揭示了蚂蚁培植真菌之谜。  科学家通过全基因组分子钟分析,发现蚂蚁种植行为最早是起源于第三纪早期

华南植物园降水变化影响土壤微生物研究获进展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格局变化会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造成重要的生态后果。土壤微生物对于亚热带森林的巨大碳库有着显著的反馈作用,但当前研究在关于微生物群落应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认识方面较为缺失。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依托鹤山站常绿阔叶林模拟降水季节变化控制试验平台,

构建鹅膏科“家谱”精准识别毒菇之王

  在误食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事件中,90%是由剧毒鹅膏所致。最近,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现代分类方法,研究鹅膏科的属种多样性,构建起了清晰的“家谱”。研究对揭示该科真菌的起源演化和预防、治疗毒菌中毒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的崔杨洋介绍,

植物真菌共生过程中的表型研究

丛枝菌根(AM)与三分之二的植物物种存在共生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接种AM真菌是否能提高植物活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盆栽试验(以及一些田间试验)显示了这种情况。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些结果难以复制,以至于博士生有时被建议 “如果你对第一次的菌根实验结果感到满意,就永远不要重复实验”!在

我国学者成功构建鹅膏科家谱

  在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90%是由剧毒鹅膏所致。那什么是鹅膏呢?宋代陈仁玉于《菌谱》中记载:“鹅膏蕈,生高山,状类鹅子,久乃伞开,味殊甘滑,不谢稠膏……”。这里的“鹅膏蕈”就是鹅膏。  鹅膏科包含著名的可食用的鹅膏,如欧洲市场上深受欢迎的“凯撒鹅膏”以及在我国广为人知的“鸡蛋菌”、“黄罗

我科学家预测出影响水稻稻曲病真菌致病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孙文献教授和彭友良教授的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描绘出水稻稻曲病菌的基因组序列草图。通过比较基因组学与表达谱分析预测出影响该致病真菌致病力的关键基因,同时针对该真菌侵染机制与进化提出了相关见解。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通讯》上。  稻曲病是一种由稻曲病菌引起

杨祝良研究组为囊泡杯伞属验明正身

囊泡杯伞属真菌。  囊泡杯伞属是蘑菇目口蘑科真菌,部分物种是重要的食用菌,因其菌盖和菌柄表面具有囊泡状的膨大细胞,有人将其独立成属,但其属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  很久以来,在我国东北市场上白漏斗囊泡杯伞这个种一直作为野生食用菌出售,但却没有一个可靠的科学名称。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真菌撑起大舞台

  7月,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立的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真菌室)举行了“2016年研究生学术年会暨真菌野外采集活动”。其中,野外采集是真菌室的特色传承活动。  在结束了两天的学术报告后,真菌室参会师生与嘉宾来到云蒙山开始了真菌寻宝之旅。在研究员杨祝良和教授戴玉成等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

全基因组解析推动中药灵芝成为首个药用模式真菌

  《自然》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课题组与美国、法国等合作单位关于基因组解析推动灵芝成为药用模式真菌的论文,并以特别图片(Featured Image)形式进行了推介,随后《今日美国》(US TODAY)以“揭秘

NIBS杜立林组在酵母中发现违反孟德尔定律的自私基因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指出二倍体中位于基因组同一位置的一对等位基因会以1:1的比例进入单倍体的配子中。有些自私基因违反这一定律,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从而在杂合二倍体形成的配子中以超过50%的频率出现。然而目前已经发现的这类自私基因的数目十分有限,并且在分子水平上被鉴定的更是寥寥无几

全球生物物种名录2010年度光盘正式发布

  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生物物种名录——全球生物物种名录2010年度光盘,于5月19日,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正式发布。  地球上惊人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财富。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正在从我们的身边悄悄地消逝,甚至在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情况下,生物多样性就丧失了。 

《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发布

  5月22日,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对外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这也是我国发布的首个省级生物物种红色名录。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正文、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孙航出席了发布会并介绍生物多样

生物炭负激发效应的微生物关键物种竞争作用机制

  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碳库,土壤有机碳封存可以缓解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并提高土壤肥力。生物炭应用已被广泛证实是一种有效促进土壤有机碳封存和提高产量的方法(Woolf et al., Sustainable biochar to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N

南京土壤研究所揭示了生物炭负激发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碳库,土壤有机碳封存可以缓解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并提高土壤肥力。生物炭应用已被广泛证实是一种有效促进土壤有机碳封存和提高产量的方法(Woolf et al., Sustainable biochar to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N

病原真菌和昆虫对温带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共存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形形色色的物种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该问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早期研究发现周围相同树种个体越多,其后代更新和存活表现越差,这种同种之间的相互抑制为其他种定植提供了生存空间,从而促进物种共存。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同种“自疏”现象?Janzen-Connell

中科院与环境部在京联合发布《2018年度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5月22日,由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代表中科院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真菌卷》。  活动中,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宣读了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张亚平在致辞中指出

科学家报道中国首例“超级真菌”感染病例

  真菌感染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是我国和全世界范围内临床医学中面临的严重问题。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日本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真菌物种。因为该菌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也被称为“超级真菌”。近年来,耳念珠菌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医院内感染。到目前为止

Nature子刊:全球近半人群遭遇“头皮屑”困扰,原因是?

  全世界近50%的人受到“头皮屑”的困扰  头皮是人类美容的第一要素,也是健康的重要标准。头皮屑是一种常见的头皮病症,常常伴有头皮炎症和头皮瘙痒等症状,全世界近50%的人正遭遇头皮屑的困扰。在过去,头皮上的微生物,尤其是真菌被认为是头皮屑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如今一项最新研究改变了传统认知。  最新研

美找到追踪基因源头新方法 有望让所有基因“认祖归宗”

美国科学家近日在《自然》网站上发表文章称: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院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找到一种新方法,能让来自不同基因组的所有基因追根寻源,找到“祖先”。该方法首先用在真菌的17个物种上。该方法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新基因突然冒出,它们怎样存活等。 研究团队的伊兰·万普斯科和

人类如何引导其它物种进化

  乌鸦会衔着木棍在小洞中戳来戳去来获取食物,而在人类进化史册的绝大部分篇章中,我们做的还不如乌鸦漂亮。当然慢慢地我们学会了燧木取火,开始打造石制工具,时至今日,热兵器,杀虫剂和抗生素赫然在我们的工具序列中。通过使用工具,我们帮助那些对我们有用的物种生存了下来,这其中包括酿酒用的小麦、酵母,提供肉食

昆明植物研究所在牛肝菌生物地理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物种的起源、演化及分布格局成因是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迄今已有大量针对动植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成果,但对真菌的相关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与真菌化石缺乏、物种界定困难和难以完整取样等直接相关。外生菌根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对于揭示物种的起源、演化和传播具有重要的科学

《科学》报道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微生物国际大科学项目

2018年3月30日,《Science》杂志(科学)的新闻版块以 “New effort to sequence microbes”为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牵头的一项正在进行的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数据挖掘及功能解析全球合作计划“Global Catalogue of Microorganisms (

报告称北极生物多样性正退化

  北极理事会5月15日发布《北极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说,北极生物多样性正退化,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措施,保护北极生态。  北极理事会在当天召开的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发布了这份报告。报告不仅包含了关于北极生物多样性的传统知识架构以及最前沿科技信息,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报告说,

细菌是头皮屑“祸首”

  我国近一半成年人存在头皮健康问题,其中头皮屑最为常见。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梦晖副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发现,头皮上不同细菌物种之间的平衡会影响头皮屑的严重程度,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2日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上。   头皮屑是一种常见的头皮病症,研究人员发现头皮屑的严重程度

植物所张宪春研究员当选新一届国际植物分类学会理事

  近日,国际植物分类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 IAPT)经过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宪春研究员当选。该届理事将于2011年7月24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第十八届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