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日首次观察到中微子变身全貌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等参加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19日宣布,他们首次观察到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变身的一种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了物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中微子是一种极难被探测到的基本粒子,中微子能穿透任何物质飞行,共有3种类型,分为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这3种中微子被认为可相互转换,这种现象称为“中微子振荡”。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次发现的μ中微子向电子中微子转变的情形,让他们弄清了中微子相互转换的全貌。 研究团队从2010年开始进行实验,在茨城县东海村的加速器设施“J-PARC”制作出μ中微子后,向295公里外的“超级神冈”中微子检测装置发射,实验由于东日本大地震曾中断一年多。 “超级神冈”每天有来自“J-PARC”的300亿个中微子通过,能检测出的只有1个左右。截至今年4月,研究小组共检测出532个中微子,其中28个属于电子中微子,其余都是μ中微子。研究人员分析后,断定这些电子中微子是由μ中微子转换而......阅读全文

中微子新振荡:中国物理学界能否摘诺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给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组负责人发来的贺信。  这是在没有灌装闪烁液之前的圆柱形反中微子探测器内部照片。该探测器用于捕捉反中微子产生的微弱闪光。高灵敏的光电倍增管排列在探测器的壁上。  由于粒子物理学在破解宇宙之谜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所以该研究领域的每一项重大进展都

人民日报:2012中国科技之“最”

  图为大亚湾实验项目三号实验大厅。 图为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 图为“蛟龙”进行7000米级海试下潜试验。 图为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准备滑跃起飞。 图为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图塔蒂斯小行星。   图为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   最玄   发现新的中微子振

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远厅三个探测器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3月8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评价说:“该发现不仅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也使我们知道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有一个光明前

中科院获国家科技奖励多个大奖 附获奖列表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1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各奖项获奖结果已经全部揭晓。  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  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

《人民日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果世界瞩目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日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这一科学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并评价为“如果物理学家无法发现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会代表粒子物理学的未来。大亚湾实验的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

北京摘取多项国家科技大奖凸显科技创新优势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共有70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2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1.7%,连续五年超过三成,体现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   70个获国家科技奖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国

科技部评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记者从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获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日前揭晓,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等基础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阐明二叠—三叠

记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王贻芳团队

  2017年1月9日,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聚光灯再次打到王贻芳身上,这位年轻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代表团队又领到了一个大奖——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去年,王贻芳获得了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此刻,他表示:“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并没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却引领我们进一步理解世界、认识宇宙。

中国诺贝尔即将揭晓,明天他(她)们会得大奖吗?

  明天,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即将揭晓。哪些人可能得到这高达100万美元的奖金呢? 知社和您一起梳理一下最有希望的几位科学家,和他们闪耀中国的科研成果。坊间传言其中更有今年诺贝尔奖提名工作。  未来科学大奖于2016年1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共设立“生命科学大奖”和“物质科学大奖”两个奖项

做,就做不一样的实验

  中微子探测器成功安装在巨型水池之中。  重大原创成果赢得的掌声是经久不息的:2012年3月8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团队参与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当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并且,3年后的2015年11月9日,大亚湾中微子项目首席科学家王

粒子探测器“冰立方”:藏在南极的中微子“捕手”

位于美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的冰立方天文台在朝霞中迎接破晓,这里是科学家们处理冰下传感器数据的地方。①科学家正在标示一架粒子探测传感器,它是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上的部分装置,该天文台于2010年12月份

院士评出2012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3年1月19日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9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

王贻芳实验团队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科技日报北京11月9日电 美国旧金山时间11月8日下午7时,2016年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在美国加州硅谷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揭晓。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研究员、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教授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中国科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全面建成并运行

  10月19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的全部8个中微子探测器正式运行取数,标志着实验站的全面建成。此后,实验站将持续运行3-5年,把中微子混合角sin22θ13的测量精度提高4倍,并开展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测量等相关研究。精确测量是科学发现和突破的基础。θ13是自然界的基本参数。精确的

中微子新振荡测量揭秘:每天数据量310GB

  以中国为主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近日对外宣布,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标志着人类在破解宇宙中“反物质之谜”的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据记者了解,在此次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上海交通大学刘江来中微子团队承担着刻度系统的安装、调试、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科学》评出2012年十大突破

                      2012年,科学界充满着泪水。83岁的希格斯热泪盈眶,在他预言存在“上帝粒子”40多年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它,这历史性的一天“能发生在我的有生之年,简直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科学界也充满欢乐。“轮子!这是轮子!”“好奇”号火星车在红色星

我国科学家破解信使中微子如何在银河系中聚集

关系到人们对宇宙的认知能否推进至宇宙诞生后仅1秒的时期遗迹中微子在银河系中的运动轨迹。东北大学供图  日前,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张鑫与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博士后张珏合作,在“宇宙遗迹中微子的引力结团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N单体模拟中发展了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重加权方法,使得只利用一次模拟即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大亚湾中微子装置

  中微子——基本粒子中最诡秘的一位,落入了中国人的陷阱,并招供出它的变身秘密。深圳大亚湾核反应堆群的360米外,百米高的花岗岩山体腹中,藏着中国迄今最成功的粒子物理实验装置——大亚湾中微子装置。它在2012年3月8日宣布成功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引起世界瞩目;《科学》杂志网站说,大亚湾实验装置

高能所曹俊研究员获“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杨振宁奖

  2012年度“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杨振宁奖”4月2日揭晓,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俊荣获此殊荣。   曹俊自2003底开始从事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究,承担了实验设计阶段的物理与软件工作,先后曾负责物理与软件系统和中心探测器系统,完成了中心探测器的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他目前任大亚湾合作组联

潘教峰:突破制约创新的路径依赖

  只有站在创新源头的制高点上,我们才能实现原始创新能力质的跃升,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应有的科技贡献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

2019未来科学大奖公布!四位顶级科学家获得百万大奖

  2019年9月7日,9月7日消息,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于9月7日在北京公布2019年获奖名单,邵峰、王贻芳、陆锦标、王小云四位顶级科学家获奖。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获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陆锦标(Kam-Biu Luk

白春礼专访:内外兼修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在聆听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后,十八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就如何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接受了《中国科学报》专访。《中国科学报》:在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您怎样

写在中科院百人计划20年之际:我的梦 中国梦

春华秋实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至今,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已经为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国际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非常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北京谱仪Ⅲ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都是为人所熟知的国家重大科学项目,而领衔这两项重要工作的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正来

更好更快向科技强国迈进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必须加快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和各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中国要强盛、

“天河”叩问暗物质:史无前例的大计算

   几天来,一则科学新闻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张同杰教授团队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下称“超算中心”)“天河二号”上,模拟了宇宙从大爆炸之后1600万年开始至今的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为此,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大学城的超算中心,请超算中心主任袁学锋先生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揭示中

《物理评论快报》在线发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论文

  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测得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的振荡幅度为9.2%,误差为1.7%,无振荡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   4月23日,关于该成果的论文《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电子反中微子消失》(

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成立

  1月22日,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为中心揭牌,并带领调研组就中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座谈和现场办公。   我国在粒子物理领域研究具有坚实基础,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将以我国现有研究设施为基础,通过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基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等

国家自然科学奖60年:特殊获奖者的不完全梳理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颁发了包括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五项国家级科研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由42个科研项目摘得,“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项目获得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此次评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可能少有人知道,今年距离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当时称

中科院公示拟推荐2016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人选

   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关于公示拟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人选)情况的通知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5〕46号)要求,现将中国科学院拟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内容可下载附件名单,登录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