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揭示海底滑坡内部巨型块体形成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地震解释和数据统计方法,在大陆边缘海底滑坡的沉积过程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地质学会学报》(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李伟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硕士生李艳(现为英国利兹大学博士生)为共同通讯作者。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Cs)是陆架边缘沉积物失稳后在海底滑坡作用下向深海运移,并最终到达深海盆地形成的沉积体,是记录滑坡沉积物搬运和沉积过程所对应动力学特征的重要载体。巨型块体作为MTC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沉积地震学特征可以用于重建海底滑坡过程中重要的运动学和沉积学信息。然而,由于地震数据精度和统计样本数量的限制,巨型块体的形成机理一直以来都是海底地质灾害和深水沉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难题。 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反射地......阅读全文

海底滑坡光纤监测系统港池试验成功

  记者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获悉,近日,该实验室徐景平教授团队自主研制的海底滑坡光纤监测系统在广州南沙海洋地质码头圆满完成港池试验工作,为下一步开展海上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海底滑坡光纤监测系统包括柔性光纤形变传感器和配套的座底式海床液压贯入装置。本次港池试验成功完成了海底

稳定天然气水合物或引发海底滑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证实海洋边缘的陆坡含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些固体冰状的水和气体化合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水泥”,可以稳定斜坡。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仅在高压和低温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水温升高会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融化”。之前,有人提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大规模分解可能导致海底滑坡,进而触

海洋所揭示海底滑坡内部巨型块体形成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地震解释和数据统计方法,在大陆边缘海底滑坡的沉积过程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地质学会学报》(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

阿加迪尔海底滑坡是因为什么发生的?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新构造与地质灾害”研究团队研究员李伟与国际科学家合作,首次揭示了非洲西北部大陆边缘阿加迪尔海底滑坡的地貌特征、内部结构、形成时间及动力学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图1. 阿加迪尔海底滑

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92.shtm

研究揭示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在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  

珊瑚礁海岛滑坡的地貌特征及环境效应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93.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团队联合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揭示了珊瑚礁海岛滑坡的地貌特征及环境效应。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地貌学》。王大伟和陈万利为该论文共同通

珊瑚礁海岛滑坡的那些事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团队联合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揭示了珊瑚礁海岛滑坡的地貌特征及环境效应。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地貌学》。王大伟和陈万利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珊瑚礁海岛的深水区一侧,极易发生海底滑坡,危及深海工程和海岛安全。在三沙市政府的东南部海域,水深40

基于最小二乘法反演白格滑坡力时间函数-明确滑坡发生

  发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区内的大型滑坡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难以做到主动监测,如何快速定位、快速评估灾情对应急抢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有的灾害监测技术和方法难以做到灾情信息的及时捕捉和分析,往往错过最佳的应急抢险黄金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滑坡周边地震台网能够直接捕捉大型滑坡运动

警惕“脚臭盐”背后的责任滑坡

   近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了一款由河南省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商标名为“代盐人”的深井岩盐(加碘)。该盐存在异味,当加热或手搓后,会散发出浓烈的臭脚味。目前,多地职能部门已要求该品牌食盐下架。(5月1日《华商报》)    根据《食用盐国家标准》,食盐是无异味的。然而,近日多地却出现了

印尼又遭海啸袭击-或因火山活动引发

   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12月23日证实,当地时间22日晚,印尼巽他海峡突发海啸,监测到的最大海啸波幅达1.13米。目前,海啸已导致至少62人死亡,20人失踪,数百人受伤。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与印尼国家气象气候与地球物理管理局(BMKG)实时共享的水位观测结果显示,巽他海峡两侧的楠榜省和万丹

海底蛋白爱“吃光”

  组寻找“吃光”蛋白质的科学家,在加利利海海底偶然发现了50年来的第一个新品种。这种蛋白质可帮助植物和微生物从太阳中获取光的细胞成分。这一意想不到的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线的,并促进新型光学研究以及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   许多生物利用光敏蛋白质收集太阳的能量,并帮助其

海底蛋白爱“吃光”

图片来源:ALINA PUSHKAREV 一组寻找“吃光”蛋白质的科学家,在加利利海海底偶然发现了50年来的第一个新品种。这种蛋白质可帮助植物和微生物从太阳中获取光的细胞成分。这一意想不到的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线的,并促进新型光学研究以及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 许多生

新研究对滑坡灾害隐患的监测、预警

  近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地质灾害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对滑坡灾害隐患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至全球其他滑坡灾害高发区。该项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环境遥感》。  据悉,该研究团队在甘肃省永靖县综合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数学统计模型和野外无人机测绘,在国

成都山地所滑坡监测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一种滑坡监测仪”和“一种倾斜检测组件及倾斜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发明主要涉及滑坡监测领域,特别涉及滑坡无线实时监测领域的监测设备。   目前已有的自动监测主要通过使用普通滑坡监测装置或大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来实现对滑坡的监测,普通滑坡监测装置使用地表的G

航天级对地观测标定山体滑坡掩埋建筑

  深圳山体滑坡灾害的救援正在紧张进行中。21日晚,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调集的航天级多功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设备和应急版“云端”号Cloudmini双双升空,随后,光启团队连夜扫描收集了大量被泥石流掩盖区域的图像。22日9时许,光启团队和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交接了已经定位的16个掩埋点的30多栋建筑的具体

《自然》:研究发现海底“异型”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当一条鱼被海鳝的主颌骨咬住后,其咽部的颌骨将向前滑动并咬住猎物,直至将其拉入喉咙。研究人员认为,这第二套系统将帮助海鳝弥补没有呼吸器官的缺陷,后者使得能够呼吸空气的生物可以啜食它们的猎物。研究人员在9月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公布了相关的X射线图像。 这是一个“

本世纪以来最强海底火山喷发为何能引发越洋海啸?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5日剧烈喷发,引发越洋海啸,影响范围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这次本世纪以来最强的海底火山喷发活动,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范围的海啸影响?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专家1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对此次海啸影响范围、持续时间,产生原因等进行了分析。  引发越洋海

船体残骸揭示水下泥石流之谜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弗吉尼亚”号油轮在美国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河口处抛锚,并且等待着将货物卸到附近的新奥尔良。不过,它并没有成功。3颗来自德国U-507潜艇的鱼雷导致这艘船只被大火吞没并且沉到海里。27名船员遇难。   过去近60年间,“弗吉尼亚”号一直被被遗忘在海底。空荡荡的

气候变暖让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变暖导致洋流方向改变,蓝贻贝幼虫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响,该物种的生存范围已大大缩小。(图片来源:SCIENCE SOURCE) 全球变暖让许多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但对海蜗牛、海肠和贝类等底栖生物而言,找到新家并非易事。 9月7日,《自然-气候变化》上线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

这场海底“大战”,背后大有深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91.shtm8月10日-13日,辽宁大连,金石滩黄金海岸,一场机器人海底“大比拼”引起围观。从43支国内外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21支决赛队伍,操作着各自的水下机器人,在6至10米的海底一决高下。他

大洋海底首次发现古DNA

海底世界中,不仅有化石,还有微小生物的古DNA。图片来源: F. Lejzerowicz等,《生物学快报》   在广阔的南大西洋中,有一片海域几乎没有生命迹象:没有鸟类,极少的鱼类,甚至浮游生物也不多见。但是研究人员日前报道,他们发现了埋藏在海底的珍宝:海床之下淤泥中的古DNA。   古DNA来

成都山地所大型滑坡变形演化预测研究取得进展

  滑坡是地壳表层岩体的一种地质灾变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危害极为严重。尤其是大型滑坡具有规模大、成因机制复杂、危害严重等特点,对大型滑坡的变形演化预测研究一直是滑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李秀珍副研究员以西部重大水电工程区的某大型滑坡为研究对象

英国研发出用声学监测滑坡风险的系统

  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10月21日宣布,该机构资助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利用声学来监测滑坡等地质风险的系统,可对将要出现的地质险情进行预警,帮助减少损失。  据介绍,这种监测系统由埋设在可能出现地质灾害区域的传感器以及中央计算机组成,适用于易滑坡山体、地质结构不稳的道路和堤坝基座

英开发出可预测滑坡的智能传感器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可以预测滑坡的智能传感器探针。(图片提供:南安普敦大学)  英国的电子学和地理学专家正在研制可以预测即将发生的滑坡的传感探针,以便在今年冬季美国南加州暴风雨季节监测侵蚀率。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传感器能够适当地预测突发的滑坡,这在印度和亚洲尤为普遍。这些地质灾害能

新型山体滑坡灾害监测系统研制成功

  记者日前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夏娜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Ⅱ+惯性测量的山体滑坡灾害监测系统”,可对山体进行24小时实时变形监测,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的滑坡险情进行提前预警。   夏娜介绍说,我国目前采用的激光测距仪、伸缩仪、

滑坡把脉人:邱海军团队的坚守与情怀

邱海军团队在西藏羊卓雍措 邱海军在滑坡堰塞体上 邱海军团队在可可西里冻融滑塌现场  邱海军团队在可可西里冻融滑塌现场(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与西北大学邱海军教授的约访一开始并不算顺利,他在微信上发过来一条新闻报道:“突发!恢复通行1天后,再次停运!”原来是停运八个月后刚

多吉院士:拉萨滑坡源于冰川碎石松动下滑

  “源于冰川碎石松动下滑引起的‘蝴蝶效应’。”通过实地查看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地质专家多吉对拉萨3·29滑坡自然灾害成因,给出上述判断。   多吉4月1日带队实地察看山体滑坡源,并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多吉说,滑坡源头海拔高5350米,源头点和青藏高原其他地方一样,过去覆盖着大量的冰川,在

海底捞也现食品安全问题?顾客曝在海底捞吃河豚中毒

  近日,四川成都一网友发文称在海底捞吃河豚中毒。  该网友称,4个人去海底捞新品品鉴吃河豚后出现神经中毒症状,感知觉异常,手脚麻木,头晕目眩。对此事件,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共富财经称,“食药所已经处理了,听说那些都是有资质的,是没有问题的。后期如果没有协商一致只能报警,我们该协商的

美科学家绘制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图

美绘制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图  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的地震并引发海啸。仅仅在地震发生几分钟后,海啸便到达了第一个监视浮标,从那以后,科学家们便发布了有关海啸浪高以及到达速度的预报。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日前发布的这幅图像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了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