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介绍: IgM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6%,主要存在血管内,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起“先锋免疫”作用,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活性和细胞溶解活性,由于IgM主要存在在血管内,是抗血管内感染的第一线抗体,对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临床上,IgM常用ELISA测定。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值: 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扩散法(RID法): 脐带:......阅读全文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介绍:  IgM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6%,主要存在血管内,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起“先锋免疫”作用,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活性和细胞溶解活性,由于IgM主要存在在血管内,是抗血管内感染的第一线抗体,对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临床上,IgM常用ELISA测定。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介绍: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能与相应抗原专一结合,是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蛋白质。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值:  IgG 7.6-16.6g/L;IgA 0.71-3.35g/L;IgM 0.48-2.12g/L;IgD 0.01-0.04g/L;IgE 0.001-0.0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Ig)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Ig)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测定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检测IgG、IgM、IgA,这三类Ig就可以代表血清Ig的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Ig)正常值:  IgG 7.6-166g/L;IgA 0.71-3.35g/L;IgM 0.48-2.12g/L;IgD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含量很低,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其作用可能是参与启动B细胞产生抗体,其功能也与某些自身抗体和抗毒素抗体有关,如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白喉类毒素抗体,破伤风类毒素抗体等有关。   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D( IgD)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含量很低,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其作用可能是参与启动B细胞产生抗体,其功能也与某些自身抗体和抗毒素抗体有关,如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白喉类毒素抗体,破伤风类毒素抗体等有关。   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介绍:   免疫球蛋白G(IgG)是在脾脏和淋巴结中合成,在人体血清中的含量最高(占Ig量的75%),而且在血清中半衰期长,主要分布在血清和组织液中,是抗细菌、抗毒素和抗病毒抗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IgG的含量最高,是人体免疫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介绍:  IgE是一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分子量为196,000,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它是由鼻咽、扁桃体、支气管、胃肠粘膜等处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是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最明显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是亲同种细胞性,人的IgE只能使人及猴的细胞致敏,而不能使其他动物过敏。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G亚类介绍

  血清免疫球蛋白G亚类介绍:   IgG有4个亚类,即IgG1、IgG2、IgG3、IgG4,其含量依次减少。4个亚类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亦有所不同,如IgG1、IgG2和IgG3与抗原形成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其中以IgG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而IgG4则发生聚合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各亚

免疫学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

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介绍:  IgA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10%-20%,可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分泌型IgA是外分泌液(如初乳、唾液、眼泪、肠道分泌液和支气管分泌液)中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因此,其在抗感染防御第一线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在呼吸道和肠道,可称为“局部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

免疫球蛋白M(IgM)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0.4~3.45g/L临床意义:增高:巨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梅毒、黑热病、疟疾、丝虫病、支 原体肺炎、风疹等。减低:免疫缺陷病、IgA、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