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血藤的介绍

中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 而清宫中,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其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老年人经常用白茯苓粉与粳米同煮粥服用,有养生之效。......阅读全文

大血藤的介绍

  中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  而清宫中,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其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老年人经常用白茯苓粉与粳米同煮粥服用,有养生之效。

大血藤有什么功效

  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  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大血藤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阑尾炎  以红藤为主,配合其它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复方治疗。初步观察对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上海地区用复方红藤片(每12片含红藤2两、蒲公英1两、生大黄6钱、川朴3厘)内服,每日3次,每次4片(大便次数增多者剂量可减半),先后治疗急性单纯性、早期化脓性阑尾炎1213例。

大血藤的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南半岛北部(老挝、越南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云南(文山、麻栗坡、屏边和景东)、广西、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和安徽。[2]常见于山坡灌丛、疏林和林缘等,海拔常为数百米。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照射的环境,要求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酸性砂质土壤中生长。

大血藤的形态特征介绍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到10余米。藤径粗达9厘米,全株无毛;当年枝条暗红色,老树皮有时纵裂。三出复叶,或兼具单叶,稀全部为单叶;叶柄长与3-12厘米;小叶革质,顶生小叶近棱状倒卵圆形,长4-12.5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成6-15毫米的短柄,全缘,侧生小叶斜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内面楔

大血藤的主要价值

  药用:根及茎均可供药用,有通经活络、散瘀痛、理气行血、杀虫等功效。[1]  经济:茎皮含纤维,可制绳索。枝条可为藤条代用品。[1]  观赏:大血藤是一种匍匐而又繁茂生长的藤本花卉,茎枝攀援依附生长。“五一”前后,大血藤一串串金黄色的鲜花,满棚满架地竞放。大血藤攀援性强,当其柔枝长出50-70厘米

金骨莲片的成分

  透骨香、汉桃叶、大血藤、八角枫、金铁锁。

金骨莲片的性状

  透骨香、汉桃叶、大血藤、八角枫、金铁锁。

金骨莲片的成分及性状

  成份  透骨香、汉桃叶、大血藤、八角枫、金铁锁。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红色至红棕褐色;气微,味微苦、涩。

海风藤附方

  1、治跌打损伤常作用  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2、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全展选编·内科》

中医治肩背痛验案

   患者,李某,70岁,湖北十堰人。    主诉:左肩背痛3月,加重1周。    病史: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背疼痛,呈胀痛性质,为隐痛,不向他处放射,伴胸闷,不伴胸痛,不伴腹胀、腹痛等不适,自服芬必得后症状可稍缓解,但停药后,疼痛如故。1周前吹空调后,上症加重,疼痛性质同前,程度加重,呈

海风藤提取物的应用

  1、(《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方中海风藤通经络,为君药。  2、(《全展选编》)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60g。用白酒1斤,浸泡1周,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和孕妇忌服,感冒和

扶芳藤的药用价值介绍

  化学成分  扶芳藤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木质素类、甾体类和酚酸类成分。同其它卫矛属植物,扶芳藤中也含有二氢沉香呋喃酯类化合物。[4]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血消瘀。治腰肌劳损,风湿痹痛,咯血,血崩,月经不调,跌打

常用中药薄层方法(十一)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  石油醚-乙醚(1:1),震摇,干,乙醇溶  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19:1:1)  间苯三酚盐酸三白草  三白草  乙醇超声,乙醇溶  石醚-丙酮(5:2)  UV365三棱  三棱  乙醇回流,乙醇溶  环己烷-乙酸乙酯(4:1)  10%硫酸乙醇105土贝母  土贝母 

2020年版《中国药典》目录第一部

2020年版《中国药典》目录一部目录药材和饮片1一枝黄花2丁公藤3丁香4八角茴香5人工牛黄6人参7人参叶8儿茶9九里香10九香虫11刀豆12三七13三白草14三棱15三颗针16干姜17炮姜18干漆19土木香20土贝母21土荆皮22土茯苓23土鳖虫(䗪虫)24大叶紫珠25大血藤26大豆黄卷27大皂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