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导水稻基因国际研究离“设计水稻”更近一步

记者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结出硕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将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 水稻种群的基因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的作用机制,是水稻育种改良的遗传基础。长期以来,全球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阐明水稻基因组所有基因的功能及其等位基因多样性与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水稻遗传改良中。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分子设计育种,让水稻育种周期更短、更有针对性,代表了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介绍,这3010份水稻材料,是团队经过非常很严格和精确的分层取样,取自于中国及南亚、东南亚等89个国家,集中在水稻多样性的中心区域,代表了78万份水稻种质资源约95%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人员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阅读全文

基因组研究让水稻育种走向精准设计

  由中国主导的国际间科研大协作项目“3000份水稻基因组研究”26日结出硕果——北京时间当日凌晨1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正式发表《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该研究针对水稻起源、分类和驯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群体基因组变异结构,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

中国诞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近日共同研制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将大幅提高种子真实性检测准确性,有助提高育种效率,杜绝假种子危害。     中种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辉辉博士表示,目前业内判断水稻种子真实性通常采用国标推荐的24个SSR标记检测结果,

研究发现高营养水稻新型育种材料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组织合作,通过半粒种子筛选方法获得了一个糊粉层增厚的水稻品系ta2,使水稻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品质因子得到普遍提升。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可用于培育高营养水稻的新型育种材料。该成果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在线

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与水稻的超高产育种

    水稻的优质高产一直以来是各国育种专家,乃至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追求,而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与水稻的超高产育种,乍听之下,好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深入了解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的作用之后,就会明白,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的应用,对于水稻的超高产育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水稻是世界上种植

我国耐盐优质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85.shtm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继一周多之前耐盐大豆新品系“科豆35”取得盐碱地实收亩产超275公斤的重大进展之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设计育种研究获进展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在粮食危机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双重压力下,育种学家和稻米种业长期以来致力于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但是传统育种进展缓慢。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的发展,“品种设计育种”应运而生,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将重要农艺性状关键基因的优异等位形式高效聚合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有了“导航仪”

  9月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研究组、黄学辉研究组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研究组取得的一项成果,题为“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全基因组解析”,揭示了杂交稻杂种优势的基因组结构特征。这是我国在水稻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生物科技引领水稻育种创奇迹

  大约7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食粮搬上餐桌。如今,高新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各类水稻优良品种层出不穷,不断造福人类。据报道,孟加拉国科学家已成功培育出3种能够抵御洪水袭击的水稻新品种,其中一种正在农田试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部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新绿色革命”的起点

在传统育种过程中,由于株型和籽粒发育等控制产量性状的关键基因克隆有限、调控网络不明晰,使得育种方式以田间选择为主,仅能针对个别位点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解析”支持下,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等责任专家指导下,研究人员对理想株型和籽粒发育调

长沙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农田整理工程通过验收

  7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文祥等组成的工程验收小组对该所长沙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农田整理工程进行了现场验收。在听取工程施工方、分子生态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进行现场察看后,验收小组原则同意在施工方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有关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完工后通过工程质量验收。

给秧苗“吃小灶”: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

  没有阳光、雨水和土壤,能种出粮食来吗?  农业科学家说:“能,而且长得更快!”  2021年10月,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一幢泛着红紫色柔光的玻璃小屋格外亮眼。  这可是一座植物工厂。四层栽培架上,一排排水稻青苗齐整整扎在特殊的营养液里,在颗颗彩色LED节能灯的“抚触”下,正奋力拔节

中科院李家洋团队开辟水稻育种新途径

“今年5月,我们的水稻材料就要在北京实验田里试种了,未来有望推广到更多地方。”说起手头的工作,余泓眼睛里都是喜悦。余泓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的一员。他说的水稻材料,是该团队快速从头驯化的全新水稻品种。去年初,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期刊《细胞》上,被业界认为有望开辟一条野生植物驯化新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通过验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最新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28日通过“身份验证”。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它的应用推广,有利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进一步普及,有望为全球水稻种植带来新“福利”。  当下,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主流”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无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18.shtm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的技术总结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其杂交子一代在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和产量等方面优于父母本的现象。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系法”和“两系法”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杂交种,有效提高了水稻生产水平。但“三系法”种质资源有限,“两系法”易受天气影响,严重制约了杂

“水稻基因育种技术获突破性进展”入选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瀚霖杯201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1月19日在北京揭晓。此次评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5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产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李家洋课题组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等科研

四川“十二五”水稻育种取得“三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在品种选育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育成并通过省级及以上审定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近180个次,育成品种数量、质量居全国前列和西南稻区主导地位,特别是中籼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   一是育成品种产量取得突破。“十二五”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杂交稻组合4个。35个国审品种区试显示,

中国加强育种机制创新-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为重点

   农业部今日举行“推动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种业发展有关情况。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表示,中国正在进行加强育种机制创新,以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为重点,近期农业部还将首次发布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余欣荣表示,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国

利用PLSM定向进化可为水稻育种提供遗传新种质

  遗传变异是作物育种基础。尽管近年来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作物分子育种提供了大量主效改良位点/基因;但由于传统诱变靶向性不足、突变随机性较大等技术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挖掘和鉴定主效基因最适等位型仍较为困难。如何在体内实现重要基因关键位点的饱和氨基酸突变是该类研究的难点问题。  2021年6月10日,安徽

中国科学家主导国际大协作助力水稻精准育种

  英国时间4月25日,《自然》杂志长文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大基因、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300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  该研究针对水稻起源、分类和驯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亚洲栽培稻

绿色超级稻育种应向基因组育种模式转变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绿色超级稻项目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绿色超级稻的理念、育种策略、关键技术体系和发展历程,阐述了整合丰富的遗传资源、有利的功能基因、精确的基因组育种技术以培育绿色超级稻的实践,介绍了绿色超级稻推广应用的重大成果及其对全球作物生产与

俄罗斯将设立俄中水稻蔬菜育种联合实验室

  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政府新闻处发布消息称,2017年在全俄水稻科研所基础上将开设一个俄中水稻蔬菜育种联合实验室。  消息说:”科研中心看到蔬菜育种的前景。我们正在扩大研究工作,与外国同行交流经验。今年全俄水稻科研所将开设一个俄中联合实验室。”  预计,俄罗斯和中国的科学家将分别从事水稻和蔬菜

大米新品种来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获新进展

   9月17日至18日,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 现场会在黑龙江五常市举行,在3000亩示范片中“中科804”在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现场品尝食味与外观品质优异,丰收在即。 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粮仓,而稻花

科学家首次发现培育高营养水稻的新型育种材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组织合作,通过半粒种子筛选方法获得了一个糊粉层增厚的水稻品系ta2,使水稻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品质因子得到普遍提升。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可用于培育高营养水稻的新型育种材料。该成果于10月2日在《美国科学院院

基因工程育种的相关介绍

  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遗传密码是由RNA转录表达的以后,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  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

基因编辑为育种带来新途径

不久前,袁隆平院士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获得突破,为解决镉污染土地种植安全水稻提供了先进方案。这项重大成果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的。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竞赛新的热门领域,国内外都有前沿消息传来。下面,我们特约请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春介绍有关这方面的

基因组育种技术翻开海水鱼类育种新篇章

  目前,解决好渔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务之急,国家大力控制海洋捕捞的同时,促进了海洋鱼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这个产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瞄准产业需求、用科技造福人类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研究员陈松林

“基因编辑”与“转基因”育种技术有何不同?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原标题《"基因编辑技术"杂交糯玉米五年后可问世 美农业部称不需监管》  针对基因编辑技术跟现有的转基因育种技术的不同,近日在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等联合主办的转基因科学沙龙上,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员朱祯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的提问称,这两项技术的技术体系是一样的。但转基因做的是“加法

遗传发育所开发水稻分子育种整合组学知识库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承志研究组开发的分子育种整合组学知识库水稻子库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文章题目为MBKbase for rice: an integrated omics knowl

四川农业大学在“水稻遗传育种方面”获佳绩

  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农业大学李仕贵教授第七届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李仕贵教授是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水稻育种团队的领军人才,在水稻遗传育种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育成的骨干恢复系“蜀恢527” 组配出38个杂交稻(5个超级稻),在十几个省和东南亚地区推广2.1亿亩,新增稻谷